发布时间:2025-01-01 18:55:23 来源: sp20250101
图①:更新改造后的民主村社区一角。 九龙城市更新公司供图 图②:改造前的民主村社区服务中心。 李显彦摄(人民视觉) 图③:焕然一新的民主村社区服务中心。 九龙城市更新公司供图
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一个重点,也是一项民生工程,既要保留历史记忆和特色风貌,又要解决居民关切的实际问题。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是一个老小区,曾经,小区内配套不足、功能缺失、交通拥堵、环境脏乱,居民生活面临诸多不便。2022年初,民主村社区启动更新改造项目并纳入全国有关试点。如今,社区里的老旧楼栋经过修缮换了新颜,管线“蜘蛛网”都下了地,原来坑坑洼洼的道路变得平整干净,党群服务中心、社区会客厅等一应俱全,动静相宜的社区商业不仅留住了记忆中的老味道,也吸引着年轻人的新目光……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民主村的更新蝶变,便是生动见证。
——编 者
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的民主村社区,是原重庆建设厂配套家属区,社区内房屋建于上世纪50至90年代,地处最繁华的九龙新商圈,占地0.24平方公里。夹在两大商业体中间,随着房屋老化、设施陈旧,加上相对封闭,久而久之,眼看周边高楼新起,民主村则成为城市发展中的“洼地”。
作为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区),九龙坡区于2021年11月正式启动民主村片区城市更新项目,采用“留、改、拆、增”多元模式,目标是将其打造成“商业新纽带、居民新家园”。2023年4月,民主村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一期)集中竣工亮相后,民主村的居民迎来了重塑的新家园。如今生活在此处,沿着小区道路前行,城市会客厅、社区医院、综合市场,还有在地老字号与新商业共同成长……居民们在步行范围内便能享有完整的设施环境、完备的生活服务。
不搞大拆大建
留住城市记忆
黄葛树下,时光被拉得悠长。“曾经这里有100多栋红砖房,从高处俯瞰下来,房屋矩阵组成了‘建设厂’三个字,这是我们几代人的骄傲。”65岁的老居民冯祖伟说,“我从小就在红砖房长大,这儿是我们的根。”
“提起‘建设厂’,民主村社区的居民都满怀深情,我们在设计之初就想要留下属于他们的文化符号。”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建筑一院院长余水说道。
按照居民们的心愿,老旧的红砖房以特殊方式获得了新生:承载几代人记忆的“高龄”红砖楼部分老墙体被保留下来,不仅进行内部空间重构,还在墙体外加设钢和玻璃罩,成为展陈民主村和建设厂历史文化的社区会客厅。
走进社区会客厅,一张张属于民主村老居民们的记忆相片,记录着时代变迁,也展示着这个老旧社区曾经没落的一面——楼体年久失修、管道老旧、飞线满天……
“在改造前,我们多方协同进驻社区,了解社区特点、居民意愿,为社区进行了一次全身体检。”九龙坡区住建委主任杨扬介绍,“我们还邀请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三师’进社区,为民主村把脉问诊。”
“路面‘七拱八翘’,走起来都不太顺畅。”
“公厕希望能原拆原建。”
“小区里爬坡上坎多,能不能增加些无障碍措施?”
多次举办的院坝会上,社区居民畅抒己见,住建部门收集了上千条相关意见建议,落实到社区后续更新改造中。设计师将建设厂历史变迁中的建筑风貌元素“一号信箱”“三线建设”等文化符号融入其中,设计了以建设诗歌等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文化景观。细致梳理片区内老建筑、老字号、老树木等各种承载居民记忆的载体,让原住居民记忆深处的电影院坡坡、游园坝坝等旧址重现。
环境的变化很快凸显。一期范围累计拆除违章建筑1.6万平方米;楼栋在保留原有建筑风格基础上进行了翻新;飞天管线都下了地;回家的路变平整亮堂了,出入片区步行只需10分钟,停车也方便了不少;智慧设备处处可见……
公共基础设施升级有里有面: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红蚂蚁志愿者服务驿站……民主村社区已打造成“完整社区”,居民所需的各类生活配套都能在社区内找到。“我们老年人特别高兴,看病养老不用跑远路,还可以到食堂用餐。”社区居民陈代蓉说,“现在的民主村,既有记忆中的模样,又有现代社区的便捷,一辈子都舍不得搬呐!”
创新基层治理
智慧服务居民
一个数字平台、一部手机、一个数据库,就可以实现社区与居民群众、居民群众与志愿者以及群众与群众之间的交流互动,让便民服务更便捷——这是民主村社区积极探索数字化社区的全新形式。
“民主村社区焕然一新后,不仅是本地居民的幸福家园,如今还成为大量游客的打卡地。要想对社区实现精准治理,离不开对数字技术和物联网的充分应用。”民主村社区党委书记伍成莉介绍,在民主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云上民主村”平台作为一个基层治理的指挥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市民可以通过手机轻松查阅民主村历史文化、美食与景点;通过小程序便捷查看社区公开信息、办理日常事务,将优质服务直接送达居民家中。
“临时遇到电力线路故障,家里用不了制氧机了。”收到一家人的求助信息,网格员立刻在手机上通过“渝快办”向街道指挥中心上报。很快,指挥中心下发了任务分解,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联系社区医院,将氧气袋送到了求助人员家里,供电公司安排维修人员上门抢修线路,很快恢复了供电。
伍成莉介绍,未来“云上民主村”平台还将与政务服务平台“渝快政”和“渝快办”对接,与街镇级基层治理中心进行深度对接,助推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传统新潮交织
商业人居和谐
社区便利生鲜店门口,店主正在装卸新鲜蔬菜。不远处,市民正在甜品店内细细品尝,开启一天的甜蜜生活……在民主村社区,既看得到传统修鞋铺、换锁店、非遗糕点店,又能看到精品咖啡厅、小众潮牌店、文创店,传统与新潮在此交融。
提质升级后的民主村社区,目前入驻近70个主理人品牌,吸引着日均2万的人流量。加上建设中的二期,共计5万平方米的社区商业预计可以聚集到200多个主理人品牌。这样一个老社区对品牌的吸引力从何而来?
“一间”咖啡主理人朱莺告诉记者:“一是位置好,二是味道正。民主村位于杨家坪商圈核心位置,加上社区氛围营造得特别有味道,不是空壳子一件。入驻后我们发现,不仅有附近的年轻人和上班族来我们店里喝咖啡,不少社区老居民也爱上了咖啡。”
“改造后的民主村焕然一新,不少连锁品牌联系我们希望能够入驻。”负责社区商业运营的九龙城市更新公司党委书记唐万民介绍,“但我们还是更倾向于做具有本地特色商业品牌,兼顾本土文化和年轻元素。”
一些在民主村开了几十年的老字号也不断释放新活力。老字号“黄粽人”粽子店和“牧马人”火锅,便在社区运营公司的指导下对品牌包装进行了全面升级。“对于这些民主村本土孵化的品牌,我们将加大力度扶持指导经营,留住老味道。”唐万民说。
商住距离近,加上外来人员增多,居民生活会不会受影响?“在项目设计之初,我们就考虑到要平衡好市民与居民的关系,在业态布局上进行了优化调整,实现了动静分区布局。对于一些主干道附近的社区底商,我们也对其经营时间进行要求,晚上8点后不允许外摆经营,10点后严禁发出噪声。”唐万民说。
“刚开始我们都有这个担忧,怕晚上吵。但是发现这里的商家都很自觉,到点关门,也不闹腾。商业繁荣后,不少年轻人选择在这居住,成了新一代民主村人。”陈代蓉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02日 05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