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5 21:54:14 来源: sp20241105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在学生的心灵里面搞建设、为学生的信仰筑堤坝的课程,具有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重要作用。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这一重要要求,指明了办好思政课不仅要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让思政课更加有温度,就要在增强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上下功夫。
办有温度的思政课至关重要
思政课是强化理论武装的主干渠道,是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核心课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这就要求思政课必须“目中有人”,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
青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观念新颖、兴趣广泛,探索未知劲头足,接受新生事物快,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强,对理论的需求更为强烈、更加主动,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这就要求思政课不能是干巴巴的,必须有情有义、有棱有角,不断推进内容、形式、方法的创新,使青年学生能够在历史对比、国际比较、社会观察中认识到党的领导、制度优势、人民力量的关键作用,在生动事例、客观数字、亲身体验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有温度的思政课,能够引领学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升理论修养和思想政治素质,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筑牢信仰之基,让学生领悟到只有把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建设有温度的思政课的着力点
让教学内容有温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讲道理”始终是贯穿有温度的思政课的一条主线。思政课要用科学理论培养人,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清楚、讲透彻,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道理讲清楚、讲透彻,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思政课只有打动学生,才能引导学生。有温度的思政课不仅应提高“理”的深度,还应努力挖掘教学内容的情感要素与情感内容,实现从“干巴巴的讲解”向“热乎乎的教学”转变。为此,要把微观的情感体验融入宏大的政治叙事,努力做到理中蕴情、情中含理、情理交融,在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的基础上,增进青年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情感认同,厚植青年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真挚情感。
让教学方法有温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要有境界,语言也要有魅力,从教师的话语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人格和学识。”思政课是一项非常有创造性的工作,应善于创新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依照话语体系的内在逻辑,推动政治话语向学术话语的转换,从事实、逻辑、价值、表达等不同层面,运用鲜活的语言、真挚的感情,创新思政课的言说方式,提升思政课的言说艺术,构建易于为青年学生认同、喜爱、接受的话语形式。在教学中,既要充满自信又要情感真挚,既要以理服人又要娓娓动听,让理论接地气、让课堂有温度。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加大对青年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积极探索案例式、议题式、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专题式、项目式、分众式等教学新形式,运用小组研学、情景展示、课题研讨、课堂辩论等教学新方法,注重启发式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让教学载体有温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讲。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应善用大思政课,用好社会大课堂这一载体,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积极拓展思政课建设格局。紧扣思政课教学目标和要求,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融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支持,整合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科技馆、文化馆、美术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的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一批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建设有温度的思政课关键在教师
增强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政课,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但最重要的是解决好信心问题。”党中央对思政课的高度重视、党的创新理论的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等,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有力支撑、深厚力量。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形成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教师队伍不断成长,为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提供了重要基础。这些都是我们建设有温度的思政课的信心所在。思政课教师应树立自信,不断增强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按照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建设性和批判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性和多样性、主导性和主体性、灌输性和启发性、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要求,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按照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要求,做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做为学为人的表率,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促进他们“亲其师信其道”。
厚植情怀。教师在课堂上展现的情怀最能打动人。思政课教师要有家国情怀,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使爱国主义成为育人育才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要有传道情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投入真情实感,引导青年学生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追梦人。要有仁爱情怀,不断强化师德修养的自觉性,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乐教爱生、甘于奉献,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提升思政课的温度。
提升技能。思政课的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专业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学术的深度广度、教学的难度高度不亚于任何一门哲学社会科学,这样的特殊性对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科研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一方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科研能力。强化问题导向,聚焦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聚焦思政课教学中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系统研究,创造出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加强对科研支持教学的研究,及时将科研最新成果转换为课堂教学,提升用科研支撑教学的能力。另一方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积极开展骨干教师、新进教师、新修订教材使用、社会实践研修等培训,通过专题学习、教学研讨、名师引领、集体备课、项目支持等方式,切实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建设,把思政课讲得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
(作者:陈娟,系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级编辑)
(责编:李昉、郝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