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农膜如何“变废为宝”?来看0.005毫米背后的回收账和生态账

发布时间:2024-11-23 10:15:20 来源: sp20241123

原标题:废旧农膜如何“变废为宝”?来看0.005毫米背后的回收账和生态账

  在我国北方旱作区,农膜覆盖栽培具有显著的增温保墒、抗旱节水、增产增收作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但使用后的农膜容易给农业生产带来潜在威胁。冬闲时节正是农业废弃物集中回收利用的时间,这些废弃物能不能回收,能回收多少?目前还存在哪些瓶颈需要突破?

  这几天,在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武威、酒泉、张掖等地的高标准农田里,残膜捡拾回收机正在田间作业,一旁的村民将机器捡拾起来的废旧地膜收拢,统一送到镇上的回收点以旧换新。

  武威市凉州区谢河镇副镇长 牛泰辉:一方面有效降低了田间地膜残留,减轻了农田污染,另一方面,通过废膜换新膜的方式,增强了群众的环保意识,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农户的种植成本。

  在武威市凉州区各镇,各镇通过设立回收点开展地膜“以旧换新”活动,确保新膜兑换到位,旧膜回收到位,农户每收集1方旧膜,可以兑换10公斤新膜,提高了大家捡拾废旧地膜的积极性。2023年,凉州区通过“以旧换新”已兑换新膜74.2吨,回收旧膜7420方。 在一家回收企业,这些废旧农膜和滴灌带经过分切、破碎、清洗后进入造粒机,然后加工成一颗颗圆柱形的黑色塑料颗粒,最后再根据需求制成塑料制品。截至2022年底,甘肃省共有正常运行的农膜回收利用企业132家,回收网点1827个,基本形成“县有加工企业、乡有回收站点、村有堆放场所”的回收利用体系,农膜回收率连续6年稳定在80%以上。

  0.005毫米背后的回收账和生态账

  在农业废弃物中,地膜由于薄且易碎,回收难度较大。为提升地膜回收利用率,有关部门通过价格补贴的方式,推广用0.015毫米的加厚地膜替代原本0.01毫米的普通地膜。0.005毫米的背后,算的是回收账、生态账。

  根据我国于2018年发布实施的地膜生产标准规定,农用地膜厚度不得小于0.01毫米。地膜越薄,越容易破碎,人工捡拾清理或机械回收难度越大,回收率越低。为了提高回收利用率,从2022年开始,我国开始在甘肃、新疆等地推广使用高强度加厚地膜。以武威市凉州区种植大户李双学为例,1700亩需要覆膜的田地,今年全部用上了加厚地膜。

  武威市凉州区双学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李双学:加厚地膜对我们种植户来说有好多优点,机械化回收率高、保湿保墒,我们春天铺多少,秋天就能回收多少。

  记者了解到,现在市面上推行的加厚地膜,厚度以0.015毫米为主,比普通地膜厚0.005毫米。但地膜按重量销售,在同等覆盖面积下,地膜越薄,使用成本越低。如果推广加厚地膜,势必会增加农民的成本。

  武威市凉州区农监站站长 刘鸿:如果没有补贴的话,老百姓考虑的还是价格因素,会选择0.01毫米的地膜,主要是现在0.01的地膜,容易铺出地来。容易铺出地就是它的延展性好一些,1米的话,可以再拉一下,可能能铺出1.1米,就能多铺一点地出来。

  李双学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玉米需要用到5公斤普通地膜,如果使用加厚高强度地膜,则需要7公斤,以每公斤地膜10元的市场价,使用加厚地膜每亩成本增加20元。但在凉州区,使用加厚地膜每亩会有三十元的价格补贴,经过财政资金补贴后,加厚高强度地膜的实际使用成本与普通地膜相差无几。在价格补贴下,加厚高强度地膜逐渐被种植户接受,在武威市民勤县一家地膜生产企业,目前90%的产能都用来生产加厚地膜。

  甘肃邦德实业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 王陆和:0.015毫米的地膜能够一条子一次性揭取。像原来的0.01毫米地膜,经过一年的风化之后,秋天就不好回收了。前一段时间,我们下去做过一次回访,收成镇的一个老百姓就说,之前用的0.01毫米地膜,他们一天一亩地要耗费1.5个工,像加厚高强度地膜,一早上就回收完了。

  武威市凉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 陈彬德:我们2024年的高标准农田,全部推行加厚地膜。一亩地补贴30元钱,这样就把加厚地膜和薄(地)膜之间的差价补上了。然后加厚地膜,回收利用率又比较高,种植户又能获得一部分收益。这样政策补贴,加上回收利用又获得一部分收入,对耕地保护,生态保护,又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降本增值 倒逼专业化农具研发

  地膜回收过程中最大的瓶颈在于收集难,为了有效降低回收成本,提高再利用的附加值,当地农机企业也在加速进行专业地膜回收农具的研发。

  武威市凉州区种植大户李双学正采用机械加人工的方式回收农膜,这种通过农具将农膜、秸秆全部归拢在一起的方式,会造成农膜和杂物夹杂在一起,这不仅是李双学最头疼的事,也是提高地膜回收率要面对的瓶颈所在。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双学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李双学:(回收厂家)直接不要,非得用人工把这些一根一根捡拾起来,抖干净了人家才要,但是我们抖的这些活儿费用相当高,一亩地接近达到40块钱。

  记者走访了解到,对于回收企业来讲,这种含渣量大的地膜,回收利用的附加值也会低不少。

  甘肃邦德实业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 王陆和:含渣量大的,破碎的,就经过粉碎之后,生产压制成井圈井盖。像水洗造粒之后生产的塑料颗粒,一吨应该在五六千元左右,直接粉碎加工成地膜粉的话,一吨一千元左右。

  甘肃全省5200多万亩耕地,常年覆膜面积约2800万亩左右,庞大的市场需求和现实中地膜回收的瓶颈困扰,也倒逼当地农机企业进行地膜回收专业农具的研发。最近这一个月,一家农机厂负责人杨成达来回奔走在工厂以及试验田之间,不断测试、改进新一代地膜回收机。相比起“简单粗暴”地将废旧地膜和作物秸秆归拢在一起的方法,他研发的这种机械,通过筛床抖动和缠绕,可以有效分离废渣。

  据介绍,如果人工分离地膜里面的杂质,一人一天只能作业5亩,如果是机械上阵,作业量可以达到一天70亩,极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目前,甘肃省已经组织了多场农田残膜机械化回收作业的现场会,一些表现优秀的农机具,将尽快注册专利、申报验收、批量生产。

(责编:申佳平、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