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9 19:58:28 来源: sp20241229
中新网 济南8月24日电 题:山东书写人才工作“新篇章” 让“千里马”竞相奔腾
作者 于海涛 李欣 吕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近年来,山东大力实施科教强鲁、人才兴鲁战略,整合完善人才政策制度,提升人才工作整体效能,巩固人才加速流入态势,人才引领效能显著提升,“千里马”在齐鲁大地上竞相奔腾。
今年1月-7月,山东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0.1万人,同比增长3.06%。亮眼的数据离不开政策支持。山东创新推出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强就业创业服务,提升劳动者的就业技能,促进就业质量的有效提升和数量的合理增长。
“筑巢引凤”留住青年人才
基于对青年人才的重视,山东制定了一系列筑巢引凤、留住人才的务实举措。该省实施青年人才集聚齐鲁行动,今年上半年新增青年人才24.77万人。
围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山东创新打造“政、行、企、校、家”五位一体促就业新模式,组织“职通央企”高校毕业生央企就业专项活动,建设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图为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生体验AI面试模拟赋能仓。(资料图 山东省人社厅供图)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生乔传洁是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的受益者之一。据她介绍,自己和同学发挥专业所长,一起成立了“山青有格”影像工作室,赋能中心为她们提供了创业场地和创业指导。“通过在这里的实践锻炼,我计划在毕业后成立一家旅拍公司。”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生工作处副处长万利介绍说,学校组织学生走进赋能中心,重点深入技能提升区、创业孵化区,开展面试模拟、最新就业创业政策解读、就业形势分析等活动,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充分就业。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就业服务处处长张波表示,该省今年遴选确定22所高校作为试点,建设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着力以赋能中心集成创新、系统变革、资源聚集,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此外,山东积极挖掘培育新的职业序列,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多元就业渠道。针对青年创业动力不足问题,山东省建立“创贷+”工作机制,推广“创业提振贷”,在全省建设60余家青年创业街区,赋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创业。
打造高技能人才集聚新高地
近年来,山东紧贴工业经济、山东制造,深化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改革,大力实施“技能兴鲁”百万工匠培育行动,锻造了大批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目前,山东技能人才总量超过1520万人。
从一名车间基层员工进步为药品技术系列高级工程师,齐鲁安替制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纪民的经历,是山东众多优秀高技能人才成长的缩影。
29年来,董纪民一直从事运维系统工作。在他看来,一切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山东各级政府部门对于技能人才的培养与支持。他也将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更加注重高技能人才培养,让技能人才“强起来”,职业制度“活起来”,为企业培养更多优秀高技能人才。
图为第一届黄河流域职业技能大赛油漆与装饰项目比赛现场。(资料图)吕妍 摄为了让更多高技能人才专心钻研技术,实现岗位成才,山东人社部门积极推进试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给予技能人才更为开阔的成长环境和上升通道。目前,全省自主评价企业累计评聘特级技师340人、首席技师12人,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比照正高级职称人员或本单位高级管理人员标准确定薪酬,提升技能等级“含金量”,实现待遇和地位双提升。
推动人才队伍量质齐升
今年3月召开的山东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指出,要全力提升人才引育精准性,聚焦培育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实施人才引育创新行动,加大“引”的力度,提升“育”的质效,推动人才队伍量质齐升。
博士后是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代表。山东坚持把博士后青年人才作为战略性人才资源,深化培养机制、创新创业、服务保障等改革创新。截至目前,全省共设立各类博士后科研平台超过1100家,累计招收博士后1.8万余人,在站博士后数量突破7300人。
“80后”梅一多是浪潮集团于2023年引进的博士研究生,目前担任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首席研究员、工业安全产品部产品总监职务。
“我主要从事工业设备数智化研究。山东拥有全国最为齐全的工业门类,为技术人才学习前沿技术、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平台。”梅一多说,同时,浪潮在人才培养、人才晋升、人才激励等方面体系完善,让他义无反顾选择该公司,并落户山东。
记者采访获悉,山东为优秀博士后提供顶格配置,服务他们在鲁创新创业,将符合条件的留(来)鲁博士后统一纳入“山东惠才卡”服务保障范围,最大限度消除安身立业的后顾之忧;打破职称“爬台阶”传统模式,在(出)站博士后可按“直通车”条件、程序直接申报高级职称,每年有近200位博士后获评高级职称。
当前,山东正围绕未来产业发展,大力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术、高技能人才。新时代的山东,正努力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完)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