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山海为远 传播仁心仁术——中国援外医疗队不负新时代新使命

发布时间:2024-11-27 21:07:41 来源: sp20241127

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 题:不以山海为远 传播仁心仁术——中国援外医疗队不负新时代新使命

新华社记者吴晶、胡浩、董瑞丰、李恒

诚挚的问候、温暖的笑容,2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纪念暨表彰大会代表并合影留念。

党中央的关心关怀通过手机和互联网,迅速传遍中国援外医疗队所在的国家和地区,广大队员深受鼓舞、矢志奋斗。大家表示将再接再厉,以仁心仁术续写新时代新征程的大爱与担当,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跨越山海 援外医疗工作步入新时代

“有机会投身祖国援外事业,何其有幸。”先进集体代表、第19批援中非医疗队队长王宝祥回想起习近平总书记给援中非中国医疗队的回信,不禁感慨地说。

2023年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说:“你们在中非克服工作生活上的困难,用心服务当地民众,既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也是传递情谊的友好使者。”

初心不渝,山海为证。跨越一个甲子,援外医疗正是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珍视生命的生动体现。

1962年12月,刚刚宣告独立的阿尔及利亚向世界求救,恳请各国提供医疗援助。秉持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中国政府最先作出回应,并于1963年4月派出第1批援外医疗队。

60年来,在党和国家的直接关心和有力部署下,一代又一代援外医疗队队员跨越山海,远赴异乡为当地患者提供医疗援助,以医者仁心架起民心相通的友谊桥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念,总结凝练“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为新时代的援外医疗工作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

29日表彰大会的热烈场面,将“时代楷模”代表、中国第24批援几内亚医疗队队长王振常的思绪拉回到9年前。

2014年初,埃博拉病毒肆虐非洲西部,世卫组织宣布当地进入一级传染病警戒,医疗志愿者纷纷撤离。王振常和队员逆行出征,始终战斗在埃博拉疫情防控第一线,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

“几内亚人民可能记不住我们每个人的名字,但是他们一定会记住中国医生这个群体,这是我们的使命,更是我们的荣耀。”王振常说,远在异乡,祖国的关心就是他们的坚强后盾。

走进中国援助几内亚医疗队的驻地,储藏柜内的榨菜、火腿肠等物资定期补充;直通国内的网络系统中,队员的身心健康状况日报、周报和月报一目了然;从2020年开始,新增派的公共卫生专家和卫生政策专家协助制定医院感染制度,持续推动当地公共卫生水平稳步提升。

十年间,根据有关受援国请求,中国向南太岛国、加勒比海地区等新增派了多支医疗队,年均服务受援国患者达数百万人次,并逐年增加;与43个国家48家医院建立不同形式的对口合作关系,与有关国家合作建立25个临床重点专科中心,引入数百项新技术,从“输血式”援助转向可持续“造血式”合作。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何炤华说,无论是协助多国防控黄热病、鼠疫、寨卡等疫情,还是与坦桑尼亚、科摩多等国和国际组织共同实施疟疾、血吸虫病等公共卫生合作项目,中国提供医疗服务、开展公共卫生合作的国家都在增多,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式的援外医疗队工作格局。

2023年初,第23批援埃塞俄比亚医疗队见证了中国援建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大楼正式竣工。队长张志韧感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指引下,援外医疗工作正步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精诚所至 传播中国医者的仁心仁术

“一定要让中国的医学技术助力当地人民提升健康水平。”回忆2023年7月的“创举”,第2批援所罗门群岛中国医疗队队员肖跃海展露笑容。

在中国医疗队的指导下,当地外科医生成功开展该国第一台腹腔镜手术。为了这一刻,中国医疗队员带去腹腔镜模拟训练设备和操作器械,一次次手把手指导当地医生。

卢旺达,马萨卡医院,曾收治一名“不敢动手术”的肿瘤患者。经过中国医疗队3个半小时的手术,患者的肿瘤与下腔静脉成功分离。

临近出院,18岁的患者激动地用卢旺达语写下一行字:“中国医生,是你们给了我生的希望。”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在援卢旺达医疗队工作的李俊升感到:“一步步升华中非友谊,就是援外医疗的意义。”

超越国界、超越民族、超越肤色。迄今,中国累计向7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医疗队员3万余人次,诊治患者近3亿人次,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第一次就遇到内乱、枪战,为什么你还去了四次?”中国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队员徐长珍常常被人问起。

“我们救过的很多孩子都起名叫西诺瓦(中国人),而我就是他们的‘妈妈徐’。”徐长珍的回答,带着深深的牵挂。

在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高、心内科医生“一医难求”的多米尼克,中国医疗队员推动建立当地首个心血管专科,持续开展心血管讲座、临床教学查房,为当地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

“从‘输血式’援助转向‘造血式’援助,我们要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携手努力。”出席表彰大会,援多米尼克中国医疗队队员吴德熙心潮澎湃,豪情满怀。

近年来,中国援外医疗队量、质持续提升,疑难复杂、高水平手术明显增多,巡诊义诊次数不断增加。

在几内亚,中几友好医院已初步实现大病不出国的目标;坦桑尼亚的心脏病中心,大大减少了该国患者赴海外就医的需求,还吸引了周边国家的患者前去就医;在柬埔寨考斯玛中柬友谊医院,中医门诊门口排起长队……

回顾援外医疗在受援国赢得的高度赞誉,首支中国援柬埔寨中医抗疫医疗队队长樊茂蓉更加坚信,应用简单易行的中医适宜技术,既容易被国外民众接受,也会助益于人民健康福祉。

薪火传承 续写新时代中国的大爱篇章

万里之遥,埃塞俄比亚季马市巴吉村,一块墓地被打扫得十分干净。“白衣战士的楷模,中埃友谊的使者”,中国首批援埃塞俄比亚医疗队队长、心血管病专家梅庚年就长眠在这里。当地老人泽乌迪一家三代为他义务守墓48年。

“到广袤的非洲大地去施展自己的才能,贡献自己的心智,贡献自己的力量!”追随父亲足迹完成援非使命后,年逾七旬的梅学谦对年轻的医生这样寄语。

像一簇簇迎风而起的蒲公英,一代代中国援外医疗队员为爱奔赴、落地生根。

1964年,中国向坦桑尼亚桑给巴尔派出首批医疗队。而今,在开满丁香的桑给巴尔岛上,血吸虫病的发病率从8.92%下降到0.64%,当地医院已进入微创手术时代。

2023年9月,坦桑尼亚桑给巴尔总统姆维尼亲自给第32批援桑给巴尔医疗队的队员颁发奖章和纪念证书。不久之后,电视剧《欢迎来到麦乐村》在中国大陆热播,讲述了中国医疗队在桑给巴尔的故事。

“‘麦乐’是斯瓦西里语中‘永远’一词的音译,‘麦乐村’既是中国医疗队的驻地,也是代表中国援外医疗承诺、体现大爱无疆的永恒之村。”第32批中国援桑给巴尔医疗队队长赵小军说。

大道不孤,德必有邻。面对健康这一全人类共同的心愿,中国援外医疗这块对外合作交往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凝结着中国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坚定信念与力量。

“国虽有界,医者无疆,恪守职业道德,提供医疗援助,撒播爱之火种,传递心之友谊……”十天前,第20批援中非中国医疗队许下铮铮誓言,开启为期18个月的崭新征程。

“一棒接着一棒!”医疗队队长、来自浙江台州的感染科医生王赓歌说,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赓续“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让中外人民的生命和友谊之树常青!

(责编:王静、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