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6 14:36:47 来源: sp20241116
蔡傲冰(中)与获得“2023年度中津友谊奖学金”的学员合影。
邱素莹在为学生上课。
刘茹(前排右一)与本土汉语教师在培训期间合影。
蔡傲冰在为学生辅导汉语水平考试相关内容。
韩亚丹在带学生上课的路上。
津巴布韦位于非洲东南部,首都为哈拉雷。2006年9月,津巴布韦大学孔子学院(以下简称“津大孔院”)成立,中方合作机构为中国人民大学。自成立以来,津大孔院一直致力于汉语与中华文化教学,如今已得到当地民众的认可,越来越多的津巴布韦人走进孔子学院开始学习中文。此外,津大孔院汉语课程已纳入大学学分体系,汉语及相关课程为津巴布韦大学正式学分课程。
取得这样的成果,离不开国际中文教师和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的努力付出。他们为促进津巴布韦民众对汉语和中华文化的了解贡献力量,成为促进中津两国友好的桥梁。
花式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们自己寻找答案,而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他们。”这是目前在津大孔院担任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的邱素莹的汉语教学理念。“比如,在教学生们学习汉语生词时,我会引导他们自己查找资料去理解生词含义,通过努力找到答案的那种成就感会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更为深刻。”邱素莹说。
面对刚开始学习中文的中小学生,邱素莹巧妙运用做游戏、展示图片、师生问答等形式,使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当时适逢杭州亚运会召开,我搜寻了亚运会开幕式和比赛的相关图片、视频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是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的韩亚丹在如何让学生快速理解课堂内容方面摸索出了一套方法。她介绍,尽管部分教学点缺乏多媒体设施,但老师们会制作一些简单而又实用的教学小道具,以此来辅助中文教学。“如在讲解‘时间’这一主题时,我会制作一个简易钟表带到教室,通过拨动时针、分针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正是这种别具一格的上课方式,让更多学生对中文产生了浓厚兴趣。
在津大孔院执教已达10年的国际中文教师蔡傲冰的教学秘笈之一是“以赛促学”。“我带过一个超过500名学生的大班,刚开始压力很大,担心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发现通过分组练习加竞技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从而提高其学习热情。”蔡傲冰说。对于表现突出或有潜力的学生,她也会鼓励他们参加“汉字大赛”“汉语桥”等比赛,“大家在挑战中寻求进步,学习效果会更好”。
因材施教 提升教学成效
学生不同,教学方法也要相应改变,这是在海外从事中文教学的教师们的共识。曾在越南和塞尔维亚教授中文的刘茹到津巴布韦继续她的中文教学之旅后,对此深有感触。
“相较越南和塞尔维亚的学生,我在津巴布韦所教的学生大多数没接触过中文,认为中文很神秘,对这门语言充满了好奇,对学习中文充满期待。”刘茹说,“针对学生的特点,我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模式。”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刘茹将教学重点放在“听说读”的训练上。在她的课堂上,学生们通过模仿、跟读、对话等方式,不断提高汉语口语水平。
韩亚丹也注重因材施教。“在汉字教学方面,当面对的学生多是中文初学者时,我注重对他们兴趣的培养,会在课堂上进行配图展示等。如在讲解‘日、月、山’等汉字时,我会先讲解其含义,同时展示与这些汉字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汉字和图片之间的相似之处,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而韩亚丹在另一所学校所带的学生则多是成年人,有较高的思维水平、逻辑能力以及生活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发挥他们的自主性。教学节奏较快,讲的内容也相对更多。”
教学相长 共筑中文之梦
在教师们看来,在海外开展中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和文化教学相辅相成,还和师生间以及老师间的交流密切相关。
邱素莹在教授中文的同时,也跟着学生学几句地道的当地语言——绍纳语。“在学生觉得中文太难时,我会以自己学绍纳语的例子来鼓励他们——‘学新的语言对老师来说也很难,但我仍在坚持学,你们也要努力哦’。这种交流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邱素莹说。
“最近,一位非常热爱中文的学生正在用中文创作歌曲,她还和我约定,创作完成后要唱给我听。”在邱素莹看来,这也是语言教学延伸的体现。
除了语言教学,津大孔院还安排了一系列中华文化课程。“我们会组织学生一起学习太极拳,他们对此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刘茹说,“大家沉浸在太极拳的学习氛围中,不仅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增进了我们之间的友谊。”
在促进中文教学顺利开展的过程中,本土汉语教师功不可没。津大孔院目前共有7名在岗本土汉语教师,均有汉语国际教育或语言学硕士、博士学位。
“本土汉语老师给了我很多帮助。”初到津巴布韦时,面对陌生的环境,邱素莹难免忐忑。“好在这里的老师都非常热情、友好。在一所小学的第一堂课上,我的‘课搭子’玛丽帮助我维持纪律,也是在她的帮助下,我加入了各年级的家长群,逐渐融入这个大集体。”
如今,邱素莹所在教室的墙壁上贴满了五颜六色的卡纸,上面是手写的中文数字、常用中文短语和句子。“这都是玛丽绘制的,促进了教学的顺利开展。”邱素莹说。
学好中文 就业更上层楼
数据显示,目前孔院共有19个下属教学点,如哈拉雷的摩根师范学院、亚历山大公园小学、津巴布韦音乐学院、盖特威高中等。随着孔子学院在津巴布韦影响力的提升,汉语社会班的人数日趋增长。
刘茹就担任汉语社会班的教学。因为班上学员学习初衷多是为了更好地适应职场需求,因此在教学中,她尤为注重实用性,力求让学员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最实用的汉语技能。
“为了满足学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我们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将汉语教学与其他领域相结合,推出了多种‘中文+’课程。”刘茹根据学员的职业背景和实际需求,灵活调整了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学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汉语技能。“例如,有些学生是学旅游的,我就会有针对性地教一些相关的专业词汇及表达,像宾馆、房号、房卡等,学习这些对他们的就业会有帮助。”
如果想继续深造,考取汉语水平等级证书也十分必要。津大孔院是津巴布韦唯一的汉语水平考试和汉语水平口语考试考点,蔡傲冰负责组织考试。面对考试规模和考生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网络滞后等因素,她成立了考试小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考试。“只有顺利通过汉语水平考试,学生们才能获得申请奖学金的资格,进而有机会前往心仪的高校深造。”蔡傲冰说。
截至目前,在刘茹的帮助下,共有20名学生成功申请到了中国海洋大学、天津大学等中国高校的奖学金,前往中国深造。
“地理距离或许限制了我们对彼此的了解,但语言的交流却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对方的窗户。我们伸出友好的手,并努力走近彼此。”邱素莹说。
(本文配图均由受访者提供)
链 接
津巴布韦大学孔子学院(以下简称“津大孔院”)成立于2006年9月,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当地民众前来学习中文,也帮助津巴布韦优秀学生申请中国政府奖学金。自2008年至今,已有200多名学生成功申请到了赴中国留学的机会。
随着中津交流的深入,津巴布韦政府已将汉语纳入当地中小学教育课程。为更好地落实此项目,津大孔院的教师正在协助津巴布韦基础教育部,与当地专家一起开发合适的教学大纲。
自运营以来,津大孔院累计输送2000多名毕业生,就职于中津企业、学校等单位,从事翻译、汉语和中华文化教学等工作,累计学员数12162人,累计文化活动参与人数203918人次。为推动中津交流合作作出贡献。
(责编:李昉、郝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