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3 12:09:48 来源: sp20241123
近日,上市银行陆续披露2023年年报和一季度经营数据。数据显示,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各类经营主体获得感有所增强,普惠金融在助力建设金融强国和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专家表示,商业银行应持续发力普惠业务,打通重点领域融资堵点,通过推动数字普惠,提升可持续的普惠金融服务能力。
增加金融供给
多家商业银行2023年年度业绩报告显示,2023年以来,银行加大普惠信贷供给,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可获得性。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逐步扩大。
农业银行优化普惠金融信贷产品供给,强化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打造1万余家小微信贷业务发展类网点、近300家小微特色支行,持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
邮储银行依托近4万个网点广泛覆盖城乡的优势,创新“三农”、城乡居民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成为我国普惠金融领域的先行者和积极践行者。
银行持续发力的背后也有政策“加码”引导。尤其是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引导金融机构在强化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的基础上,加大对普惠金融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1.4万亿元,同比增速21.1%,较各项贷款增速高12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全国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4.42%,较2023年下降0.35个百分点,2018年以来累计下降3.51个百分点。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也有利于增进社会公平、和谐。”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表示,商业银行通过发展普惠金融业务,可以实现客户多元化,推动交叉销售,促进私人银行、财富管理、中间业务的发展,提升综合收益水平。
但是,普惠金融服务领域广、客群多,一直存在成本高、风险高、回报低的难题,这也是商业银行在推进金融惠企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为化解普惠信贷难点和堵点,多部门需合力做好普惠客群的融资配套服务。
记者了解到,在山东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商银行开发区支行联合行政审批服务部门聚焦企业融资难点,开展惠企政策推送、个性化定制项目贷款、实行优惠贷款利率等全生命周期配套服务,推动普惠信贷直达小微主体,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在当地政府信用担保和项目专员的帮助下,工行开发区支行为企业授信2000万元贷款,公司研发新材料技术的动力更足了。”聊城北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建军说。
明确监管方向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期发布的《关于做好2024年普惠信贷工作的通知》提到,今年普惠信贷工作要立足于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形成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普惠信贷服务体系,更好满足小微企业、涉农经营主体及重点帮扶群体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在“保量、稳价、优结构”的目标指引下,又普又惠的普惠信贷体系有节奏、有方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普惠金融司司长郭武平近日表示,今年将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决策部署,落实好普惠金融大文章要求,综合小微企业、涉农主体、民营企业贷款,形成普惠信贷统一的监管口径,开展考核评估和数据披露,同时明确监管重点。
具体来看,一是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聚焦小微企业和涉农主体资金需求,合理确定信贷投放节奏,力争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和普惠型涉农贷款这两个领域贷款的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二是积极发展首贷、续贷,续贷要做到应续尽续、能续尽续,鼓励与生产经营周期相匹配的中长期贷款,推广随借随还的循环贷款,满足市场主体多样化融资需求。
近年来,商业银行在监管部门引导下,立足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满足更多经营主体的普惠信贷需求。叶银丹表示,各类商业银行应重点关注小微企业及居民需求,以促进小微企业经营、提振市民生活消费为目标,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稳步推动信贷结构调整优化。比如,优化信贷流程和资料,科学设置信贷授权权限,减少不必要的环节;优化信贷产品,针对农区、城区不同客户群体的细分需求,优化整合贷款产品,有针对性地为客户提供家庭亲情贷、抵质押、政策性担保等办贷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普惠信贷面临较大的风险挑战,如何打消尽职信贷人员的后顾之忧?专家表示,银行机构要充分落实落细尽职免责制度,解除尽责人员的后顾之忧。叶银丹认为,还需要规范普惠信贷管理,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贷款“三查”,强化对借款主体资质审核,建立贷后资金用途监控和定期排查机制,严禁套取、挪用贷款资金。同时,各监管局要关注辖内普惠信贷资产质量,做好资金流向问题线索筛查分析,及时提示风险。
重塑服务模式
科技改变银行已成为金融业发展的趋势。商业银行在手机银行、业务流程等方面加快普惠金融数字化服务模式创新,用户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到优质金融服务。
多家商业银行报告显示,商业银行聚焦普惠群体金融服务痛点,推动数字化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比如,建设银行深化数字普惠模式,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力,切实解决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三农”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农业银行积极应用金融科技,实施精准服务和精准风控,有效解决普惠信贷业务信息不对称的难题,普惠贷款资产质量一直保持稳定。
商业银行正在强化数字普惠能力建设,深化信用信息共享应用,着力破解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缺失、银企信息不对称等难题。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统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水平实施方案》,进一步鼓励金融机构充分利用信用信息优化信贷产品研发、信用评估和风险管理等,更好促进小微企业融资。
在广西,当地银行机构联合税务部门实现线上数据“直连”,共享企业信用信息,大力发展“信易贷”“桂惠农”融资模式,提升了银行机构普惠信贷积极性。据悉,今年一季度,广西投放银税互动贷款达520.2亿元,帮助超3.5万户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由于缺少有效抵押物,前期办理贷款并不顺利,但在银税互动数字平台提交贷款申请后,兴业银行南宁分行授信3300万元贷款,为公司采购原料提供了充足资金保障。”广西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财务经理李佳玲表示。
如何引导银行机构用好信用信息,推动普惠信贷触达更多经营主体?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普惠金融司负责人表示,鼓励银行积极对接各级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查询企业信用信息和信用报告,有效应用在客户筛选、贷前调查、贷中审批、贷后管理等信贷流程中。鼓励银行机构将积累的内部金融数据和外部信用信息有机结合,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充分挖掘数据要素价值,为企业准确“画像”,优化信用评估模型,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商业银行是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的主力军,在数字普惠进程中要充分发挥领头雁、排头兵的作用。”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表示,商业银行应持续完善数字化转型战略,将金融科技作为经营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发挥带头作用,充分重视金融科技;股份制银行将金融科技与自身优势业务相结合,加速推动自身转型。同时,优化组织架构,助推数字化转型战略实施。部分银行可以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作为集团综合化经营的重要业务板块,在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同时,充分建立市场化竞争机制,提升数字普惠服务能力。(记者王宝会)
(责编:方经纶、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