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硅谷”如何走向“世界中关村”?

发布时间:2024-11-05 17:44:02 来源: sp20241105

   中新社 北京4月29日电 (记者 陈杭)中国首个长时长、高一致性、高动态性视频大模型Vidu,中国空间科学卫星爱因斯坦探针发布首批图像……29日,为期五天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北京落幕,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们在中关村这片创新沃土上,见证系列前沿科技成果“首秀”,共话全球科技交流合作新机遇。

  论坛举办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下称中关村),起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电子一条街,历经40余年发展,已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形成了“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万余家,被称为“中国的硅谷”。

  多年来致力于研究中国科技进步的国际人才组织联合会主席丹尼斯·弗雷德·西蒙谈到,中国逐渐成为创新巨人。在他看来,中关村是吸引高端人才的磁石,聚集着来自中国以及世界各地的众多人才。

  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中关村文化,吸引着一代代生生不息、探索未知的创业者入驻此地。“我是一个老中关村人,在这里创业了32年。”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参加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说,“正是一代一代的中关村人不断创新和拼搏的‘中关村精神’,让这里诞生了一系列世界级公司。”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一个国家创新发展的增长极,是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载体。作为创新创业一面旗帜的中关村,也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阵地。十年来,中关村企业总收入增长一倍多,从2014年3.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提高到2023年约8.6万亿元;北京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4年1.04万家提高到2023年2.83万家,每日新设科技型企业数量从2014年日均146家提高到2023年日均337家,平均不到5分钟就有一家科技企业诞生。

  一串串数字,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成果,也是中国自主创新历程的展现。29日,19项重大科技成果发布,包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技中心取得系列国际先进成果、朱雀二号液氧甲烷运载火箭、12000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新一代原子磁强计脑磁图仪等。这些“含金量”十足的科技成果,展现了中国科学家对全球科技创新的最新贡献。

  “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关村人的努力,中关村一定会变成世界的中关村,对世界的贡献将越来越大”。这是雷军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谈到的美好愿望。

  这样的愿望并不遥远。记者了解到,北京将持续推进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开放创新生态;继续发挥中关村改革试验田作用,积极推进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措施,不断探索新试点政策,复制推广已有成功经验,持续优化有利于前沿科技创新的制度环境。

  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发布的《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方案(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中关村初步建成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展望2035年,全面建成世界领先科技园区,中关村的影响力、竞争力、引领力全球领先。

  中关村正加速走向世界。借助中关村论坛这一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平台,中国将以开放、创新、包容的姿态,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主动融入和塑造全球创新网络,促进各方发展共赢。(完)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