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定价应更公开透明(百姓关注)

发布时间:2024-12-23 20:48:07 来源: sp20241223

  近日,江苏宿迁市的高女士计划和朋友从上海飞往湖南长沙,“本想买往返套票,但始终找不到合适的时间,无奈之下只好分开买单程票。票一出才发现往返套票价格反而比我们买的单程票价格总和更贵。”高女士认为自己遇到大数据“杀熟”,平台针对部分客户隐藏了优惠价格。

  作为高等级会员,搜索同一房型的价格反而比普通会员贵;用更贵的手机打车,容易被高端车型接单;同样是点外卖,老用户的配送费比新用户高……生活中,不少消费者遇到过大数据“杀熟”的情况。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的深入运用,“杀熟”现象在不同行业出现。

  “之前一直在同一家店铺下单购买文具,后来系统就给我推荐该店铺的商品。”浙江衢州市的张女士反映,一次偶然间打开店铺页面仔细比价才发现,系统推荐的文具比店铺同样功能的商品贵一倍,而且没有运费险等优惠。

  大数据虽然让人们的搜索更便捷,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限制消费者的选择。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会长孟勤国表示,当特定推送算法基于内容推荐、网络结构推荐等要素过滤机制将个性化推荐程度发挥到极致时,也会将消费者推入由算法推送形成的“信息茧房”中,削弱了消费者获取信息的多元性,间接限制了消费者交易时的自由选择权利。

  尽管国家出台了许多法律来保护消费者权益,但由于大数据“杀熟”行为的隐蔽性和复杂性,监管难度较大。有的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断尝试新的技术手段来规避监管。“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对用户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以实现更精细化的差别定价。”孟勤国说。

  “由于大数据‘杀熟’本身的复杂特性,使消费者举证的难度较大,以及缺乏系统规制的法律法规,所以整治该现象的难度不小。”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教授、中国市场经济法治研究中心主任胡元聪教授表示,应尽快健全算法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算法透明度,规避算法可能带来的风险。针对大数据“杀熟”行为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予以规制。“消费者协会也需要及时跟进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新问题,针对算法出台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新规则,以提升规制强度,强化制度约束。”胡元聪说。

  “要解决这一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要做好对平台的监管。”胡元聪建议,拿出更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措施,促使平台切实履责;有关部门应主动作为,通过开展专项检查等方式,做好相关执法查处。

  “消费者要加强个人数据信息保护意识,如在浏览网页后及时删除浏览记录,防止数据信息被不合理利用;在选择商品服务时尽量货比三家,了解不同平台的商品、服务价格,防止被大数据‘杀熟’。”胡元聪建议,平台企业要为消费者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可以建立“一键维权”等机制;消费者协会等组织应做好相关知识普及,提高消费者的防范意识,并为消费者维权提供帮助;针对举证难问题,相关部门不妨提供一些技术支持,帮助消费者寻找、固定证据。(人民日报)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