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变化)名中医张培祥从医六十余载:从赤脚医生到“妙手”回春

发布时间:2024-11-26 01:44:51 来源: sp20241126

   中新网 杭州10月3日电(张煜欢)“黄芪20克、川牛膝9克、鸡血藤15克……”一个普通的早晨,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骨科门诊的一间诊室里,传出了浙江省名中医张培祥中气十足的声音。对面的助手按照张培祥的交待迅速调整好药方,将回执交到病人的手中。

张培祥在门诊坐诊。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供图

  每周一至周五上午看5个半天门诊,年门诊量万余人次……为了方便病人就医,耄耋之年的张培祥依旧坚持着每天提前一个小时上班的习惯。清晨5点起床,用过早饭,张培祥便收拾齐整出发前往医院。老病人清楚他的习惯,也早早候在诊室门口。即使是这样,张培祥上午的门诊也常常严重“超时”,拖到下午才能吃上一口中饭。

  要是有病人预约了当天的号源却没有出现,张培祥还会让助手逐一打电话确认,得到确切的回复才会离开诊室。“骨伤病人行动不方便,万一有点什么情况耽误了呢?不能让人家辛辛苦苦跑个空。”张培祥说。

  一个个小习惯、一处处小细节,方方面面为病人考虑,归根到底四个字——心之所系。

  1942年,张培祥出生于杭州富阳上图山村一个中医世家。远近闻名的富阳张氏骨伤在此发源,传承至今已有190余年,“张氏骨伤疗法”还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早在清朝咸丰年间,张培祥的爷爷就在当地开诊施医。张培祥是张氏骨伤第五代传人。

  家就是诊所,诊所就是家,自幼耳濡目染,很小的时候,张培祥就能在父亲和叔叔看诊的时候帮点小忙。“每天晚上,父亲就要将第二天需要使用的内服、外用药物准备好,我就围在父亲身边帮忙,时间久了,我认识了许多药物,开始对医学产生了兴趣。每逢寒暑假,就在诊所抄方,替病人熏蒸、贴膏药和包扎伤口。”张培祥说。

  1961年,高中未毕业的张培祥就在叔叔——浙江省名中医张绍富的指导下学习中医伤科、内科知识,开始在富阳东图乡做赤脚医生。之后,张培祥先后在富阳东图医院和富阳常安卫生院工作。

  时至今日,张培祥依然觉得在基层工作的那些年,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尤为坚实的基础。“来看病的都是乡里乡亲,不只是骨伤,头疼脑热各种问题都来看,这也让我迅速成长起来,不断扩充临床实践经验。”张培祥说。

  1979年,浙江省中医药选拔考试给了张培祥踏进省城杭州的机会。经过多轮选拔,他从2万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28名入选者之一,被分配到浙江省中医药研究所(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工作至今。

  凭借家传技艺及不断的临床实践,在治疗骨伤科疾病中,张培祥擅长利用杉树皮夹板代替传统的石膏来固定复位接骨,配制祖传药粉调制膏药外敷伤口,并辅以太乙雷火神针熏条熏蒸,同时内服中药,以达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

  用什么材质的夹板固定很有讲究,需同时具有可塑性、韧性、弹性、吸附性与通透性,质地轻的更好,而杉树皮在完美符合这些要求的同时取材方便,价格还低廉,优点非常多。

  20世纪80年代,骨折病人一般只能使用石膏固定,当时大多数人的观念里,用树皮治疗骨折始终是民间的土方法。刚到杭州工作时,骨折病人找上张培祥,听说只是用树皮固定而不是石膏,赶忙退了出去。每每遇上这样的情况,张培祥并不急于解释、挽留,“能不能医好,病人自己最清楚,只要他们亲身体验过一回,接下来自有选择。”张培祥说。

  短短几年内,好疗效带来了好口碑,张培祥的门诊量呈倍数增长,最忙的时候一天接诊过114人。为了回报家乡父老的关爱,从2003年开始,结束工作日的门诊,每周六,张培祥都会回到富阳老家上图山村,免费为父老乡亲疗伤治病。消息渐渐传开,周边城市的病人也慕名而来,诸暨、桐庐、浦江……张培祥没有犹豫,不管是不是乡亲,通通不收钱。每周六如约而至的义诊,至今已经超过20年。

  古稀之年,张培祥先后被聘为浙江省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和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室的指导老师,经过几年的带教,培养了10余名学术继承人。近年来,张培祥还在不断梳理总结自己几十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历经5年时间,张培祥手写书稿20余万字、绘图200余张,完成《张培祥治伤经验》和《骨折的杉树皮夹板外固定疗法》两本专著,并由学生整理后正式出版。

  “回顾60多年从医路,有那么多患者肯定我,其实我很知足。我觉得行医的最高境界,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他人。”张培祥说。(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