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1 17:48:38 来源: sp20241121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战略资源。
5月1日,国务院公布的《节约用水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条例》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体系,以法治方式和法治途径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促进全社会节约用水。
记者梳理发现,《条例》对用水全过程进行细致划分,从工业、农业、生活等多个方面提出了综合性的节水措施。
例如,《条例》提出,工业企业应当加强内部用水管理,建立节水管理制度,采用分质供水、高效冷却和洗涤、循环用水、废水处理回用等先进、适用节水技术、工艺和设备,降低单位产品(产值)耗水量,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农村生活供水设施以及配套管网建设和改造,推广使用生活节水器具等。
业内人士表示,《条例》以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为重点,持续推动全社会各行各业节水。有助于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合理配置、统筹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从取、供、用、排全过程、各环节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4月29日,水利部召开水利系统《条例》宣传贯彻视频会议,动员部署做好《条例》施行工作。会议强调,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扛起责任,担当作为,履行《条例》赋予的法定职责。要推进各行业节水和非常规水利用,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开展非常规水利用提升行动。
通过强化工艺管理减少废水产生量实现“管理降污”;建成并投用中水收集、中水回用装置和中水预处理扩能改造装置达到“中水提质”;将部分醇醚废水作为碳源用于生化处理系统“以污治污”……在西安的一座热电厂内,通过废水全过程资源化利用,每年节约原水达130万立方米。
合同节水管理也是公共机构、企业、高校等重点领域用水户实施节水改造的重要方式之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实施了700多项合同节水管理项目(规模以上),吸引400多家节水服务企业参与合同节水管理项目,撬动社会资本投资超过80亿元,年节水量超过4亿立方米,平均节水率达20%以上。
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节约用水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措施。全国各地积极开展节约用水工作,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23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6000亿立方米左右。
业内专家认为,在节水工作中应坚持“两手发力”,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全社会节约用水的内生动力。
为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进一步深化节水领域政银合作。水利部、中国银行近日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大力推动绿色金融支持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针对节水产业重点领域,中国银行提供不低于2000亿元的意向性融资额度支持,贷款利率享受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贷款、高端制造业、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的利率优惠政策。
水利部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发展节水产业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落实《条例》和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的重要举措。推动节水产业创新发展,必须持续推进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通过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拓宽节水产业资金筹措渠道,加大绿色金融支持力度。
据悉,下一步,水利部将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将节水产业作为重点支持领域,充分把握项目特点,精准对接融资需求,加大信贷优惠力度,提升绿色金融服务水平,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
(责编:王连香、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