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带来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学术圆桌)

发布时间:2024-11-25 06:41:41 来源: sp20241125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引领我国发展全局深刻变革的科学指引,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和引领性的重大问题作出全新阐释,深刻阐明了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经济发展原则的理论,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今天的学术版对此进行研讨。

  ——编  者

  

  原创性、前瞻性、系统性科学理论

  史育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判断,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对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时调整,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引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新时代以来,新发展理念以其前瞻的战略思维、缜密的系统布局和严谨的科学精神,彰显出引领发展的强大力量,成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坚持“两个结合”的原创性科学理论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人类社会走过的每一步,都留下了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发展印记。发展理念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通过实践把握发展规律而形成的指导发展的科学理论。发展理念不同,观察、思考和解决发展问题的原则、方法和价值取向也不同,发展战略、发展路径和发展举措也必然不同。

  我国在历史上创造了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农耕文明,曾经长期领先世界。但工业革命之后,我国经济发展逐渐落伍了。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努力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制造业第一大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新成果,并以此分析经济现象、探究成因、提出对策,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理念“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观点是相通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对经济发展实践中获得的认识不断进行理论总结,提炼升华为指导发展的新理念,实现了理论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的认识循环。比如,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城乡关系的思想与中华文明的民本思想相结合,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等;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与中华文明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相结合,坚定推进绿色发展,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等等。总的来看,新发展理念是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经济建设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总结提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经验形成的科学理论。

  把握时代前进方向的前瞻性科学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是我们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也是一个发展理念不断演进更新的历程。

  二战以后,一批亚非拉国家摆脱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如何尽快实现经济发展,成为摆在这些国家面前的迫切任务。一批学者以西方国家的工业化历程为参照,开启了对发展问题的研究。这些研究大多聚焦于物质财富的增长和积累,将发展局限于经济发展,又将经济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进而把发展简单归结为物质产出的增加。这种以早期工业化为模板、以物质财富积累为核心的发展理念,导致一些国家在发展中出现资源过度开发、环境遭到破坏、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损害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这种单纯依靠要素资源投入推动增长的方式也是不可持续的。

  随着科技进步对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显著,随着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带来的各种问题日益突出,一些机构和学者开始反思已有的发展理论。比如,有的强调人力资本开发对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有的将人口增长、农业生产、自然资源、工业生产和环境污染作为一个系统进行整体分析,有的把发展问题的关注重点由客体移向主体,等等。这些研究突破了关于发展的传统认识,把发展视为超越经济范畴的复杂的系统性问题,但未能形成系统理论和有效路径。198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发展权利宣言》,确认发展权利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文件;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可持续发展把作为发展主体的人与发展所处的自然环境纳入一个共同系统,标志着人类对发展的认识进入了新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大势,合理吸收并超越关于发展的各种理论成果,创造性提出新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确立了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比如,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要求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极大拓展了人力资本理论聚焦劳动者素质提高劳动效率的认识,构建了以劳动者素质为基础、以创新为核心的发展动力系统;提出使绿色成为发展的普遍形态,把绿色作为基本要求内嵌于发展的全过程,超越了把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对立的认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对发展的认识,并在实践中展现出真理力量。

  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系统性科学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新发展理念作为一个整体,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是我们党对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性贡献。

  新发展理念是我国发展的指挥棒、红绿灯,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系统性科学理论。其中,创新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的根本之策。去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多次作出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了创新发展的动力指向。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这也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难题,解决这一问题对于大型经济体尤其重要。绿色发展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确保发展过程中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提升。开放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强调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致力于在发展进程中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新发展理念对我国发展理论和实践作出了全面系统的创新创造和概括提炼,坚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种关系、各个方面规律的认识和运用上升到全新境界,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新发展理念从全球发展的战略高度、世界发展的宏阔视野和人类发展的历史纵深对发展问题进行了理论总结和升华,为解决人类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解决好的关键共性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新时代以来,新发展理念指引我们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新征程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始终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科学指引。我们要深化对新发展理念的研究,为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学理支撑。

  (作者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

  

  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

  沈开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新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深刻改变和重塑着我国发展格局。

  新发展理念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集中体现了我国在新发展阶段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为巩固发展基础、应对发展挑战、探索发展新路径、实现发展目标提供了科学指导,指引着我们创新发展模式、激发发展动力、协调发展领域、提升发展质量、实现发展目的。新发展理念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强调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强调坚持胸怀天下,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等等。

  高质量发展是在实践层面对新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强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发展中实现动态平衡,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等;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积极推进全球科技交流合作,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我国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2012—2023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从10298.4亿元增长至33278.2亿元,发明专利授权量从21.7万件升至92.1万件,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日益显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从2.88降至2.39,三次产业结构比由10.1∶45.3∶44.6转变为7.1∶38.3∶54.6,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明显增强;我国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持续提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不断下降,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共同富裕扎实推进。我国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这些发展成就,充分证明了新发展理念的科学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当前,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新发展理念的科学性。新质生产力摆脱了传统生产力发展路径,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在微观层面体现为高素质劳动者运用优质生产要素进行高水平生产活动,在推动技术系统、生产单元和组织模式变革的同时,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需求;在中观层面体现为依托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带动价值链提升,形成新的产业部门、产业链条、产业集群与创新网络;在宏观层面表现为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以科技现代化支撑和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坚持创新发展,通过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明确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坚持协调发展,系统推动新型劳动者、新型生产资料、新型生产要素、新型基础设施等多维度耦合,协同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能够形成更高效率、更高水平的生产函数。坚持绿色发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将环境和自然资源融入生产过程,能够擦亮新质生产力的底色。坚持开放发展,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同时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能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坚持共享发展,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不断夯实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能够增强新质生产力的包容性。

  正因如此,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也是通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过程。深化对新质生产力的研究阐释,一个重要方面是深入研究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揭示我国经济发展规律,为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更为坚实的学理支撑。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科学指引

  林  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新发展理念是当前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也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提供了科学指引。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刻总结中国伟大实践的历史经验,以新发展理念指引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用中国经济学理论阐释中国经济实践,深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一种经济学知识体系通常包含三个基本要素:价值观、经济运行规律和政策工具体系。价值观彰显鲜明底色。与自然科学不同,哲学社会科学主要研究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作为分析经济发展规律的学科,经济学首先要回答为谁生产、为谁发展这一价值观问题。在不同价值观的指引下,形成了不同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对经济运行规律的阐释构成理论内核。对经济运行规律的掌握运用,能够回答如何生产、如何发展的问题。从不同视角、运用不同方法对经济运行规律进行深入研究,揭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的内在联系,形成了不同经济学知识体系的理论内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深入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活动,探讨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规律等。政策工具体系反映政策主张。政策工具体系主要回答如何改善生产、如何服务发展的问题,体现经济学知识体系的实践逻辑,一般与价值观相匹配、服务于意识形态、遵循对经济运行规律的理解。只有在理解和把握如何生产、如何发展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改善生产、服务发展的政策工具。价值观、经济运行规律和政策工具体系,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筑起经济学知识体系的大厦。

  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明确价值观、深入把握经济运行规律、建立系统政策工具体系,三者缺一不可。新发展理念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在这三个方面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提供了科学指引。

  阐释价值观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新发展理念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等,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文明的民本思想,与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的设想相符合,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奠定了价值观基础。只有将新发展理念贯彻到知识体系建构全过程,才能真正总结好中国的实践经验,建构起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

  揭示经济运行规律。创新发展总结发展动力规律。在传统经济增长和生产力发展模式不可持续的情况下,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才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发展总结发展动态平衡规律。经济主体和经济要素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平衡好各经济主体和经济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提高经济运行整体效率。绿色发展总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规律。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才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开放发展总结发展内外联动规律。随着我国深度融入世界经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主动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有利于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共享发展总结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规律。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总结和提炼我国经济运行规律,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才能更好服务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为建立政策工具体系提供指引和架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对各领域发展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加强政策协调配合,使发展的各方面相互促进,把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实践不断引向深入。”在新发展阶段,政策工具体系涉及多元目标的实现和多元政策主体的互动,对不同政策工具的系统集成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发展理念从五个维度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给予全方位、多层次的指引,为建立政策工具体系提供了总体思路框架。要坚持系统思维,强化政策统筹,构建政策间密切相连的逻辑链条,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避免“合成谬误”。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还要处理好概念范畴创新与体系集成的关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断发展,我们已在所有制、分配方式、经济发展等领域提炼出了不少新概念新范畴,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新质生产力等。面向未来,需要厘清新概念新范畴之间的内在逻辑。为此,要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加强新概念新范畴的系统集成,推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知识体系。要处理好自主与开放的关系。既积极主动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又坚持自主性和原创性,彰显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与中国价值,以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07日 09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