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运动猝死,健康教育先行

发布时间:2024-12-30 11:59:09 来源: sp20241230

  如何尽量避免张志杰的悲剧发生?

  预防运动猝死,健康教育先行

  本报记者 王笑笑

  日前,17岁中国羽毛球新秀张志杰在印尼日惹举行的亚青赛赛场上心脏骤停,不幸离世,其情况符合运动性猝死的表现。昨天,首届北京市学校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建筑大学医务室副主任医师张复兵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对此扼腕痛心。他表示,无论对于运动员还是普通人,想要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意义重大。

  身为国手,也可能面临风险

  在很多人看来,专业运动员身体素质上佳,不存在猝死风险。对此张复兵表示,即便国手也可能有潜在的心脏问题。对于青年人来说,肥厚型心肌病、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特发性左心室肥厚等,都可能成为诱发运动性猝死的潜在疾病。

  近年来,羽毛球爱好者运动时心脏骤停的情况时有发生。张复兵认为,之所以竞技体育赛场上类似情况“十几年见一例”,只是因为羽毛球爱好者基数庞大,而高水平运动员人数较少,“从概率上来说没有显著不同。”

  张复兵表示,任何竞技体育项目都是在挑战极限,也就面临着高强度运动带来的健康风险。在此背景下,除给予专业运动员更多关爱和保障外,运动员初期选拔的方式也应更科学、细化,“例如在小选手入行时,详细询问、调查其家族有无遗传性心脏病史。再如除常规心电图外,增加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甚至进行运动试验,以评估是否适合从事竞技运动。”

  而针对运动场上可能发生的意外,相关部门和组织方也应做好万全准备,包括急救设施和专业急救人员的配备,以及开展相关人员培训等。

  及时识别,是生存链第一环

  2022年10月的一个下午,北京某高校足球场上,一名正在踢球的新生在没有与他人身体接触的情况下突然倒地。球场上刚好有两名学生,年初时曾作为冬奥志愿者接受过急救培训。两人当机立断,对倒地同学展开急救,最终挽救了该新生的生命。

  此事令张复兵倍感欣慰,同时更觉推广急救培训意义重大。

  根据统计,我国医院外发生心脏骤停的存活率只有1%左右。“大家常说的‘黄金4分钟’非常重要。它的意思是,在现场一旦判断患者发生了心搏骤停,必须尽早开始进行心肺复苏,尽早使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才能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除颤每延误1分钟,抢救成功率将降低7%至10%。”

  张复兵表示,医院外心脏骤停成功抢救的“生存链”包含六个环节。首先是尽早识别、求救,其次是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第三是尽早使用AED进行电除颤。第四是尽早获得高级生命支持,即专业技术人员到位施救。病人的心跳和呼吸恢复后,再住院接受多学科的综合救治。最后一环,即病人康复出院。

  及时识别心脏骤停,是生存链的第一环,也是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的关键一环。张复兵强调,医院外的心脏骤停可能出现多种症状,但第一目击者仅需识别两个症状即可判定:“第一是意识突然丧失。可以轻轻拍打病人的双肩,对其耳朵大声呼喊,没有反应就提示已经意识丧失。第二是观察判断是否有呼吸。目击者可以俯身将耳朵放在病人的口鼻部,用10秒钟时间听是否有呼吸声、看胸腹部是否有起伏、感觉是否有气流冲击自己的颜面部。此时不规则呼吸和叹息样呼吸,都可视为已无呼吸。一旦符合上述两个表现,就应立即判定为心脏骤停,尽早呼救、进行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并第一时间使用AED。”

  切莫不敢动,但要动得科学

  张志杰不幸离世后,网上有人称“不敢打羽毛球了”,甚至有人发问“不运动是不是就不会猝死”。对此张复兵表示,不必因担心猝死而不运动,但要科学锻炼,增强风险意识。

  对于普通民众进行体育锻炼,张复兵有三个建议。首先便是合理饮食、科学健身,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提高身体素质,减少患病风险。第二是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年龄、身体状况等,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和强度,尤其不要过量运动。第三点是尊重“自然”,选择良好的运动环境,如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不要在严寒酷暑、空气污染的情况下进行锻炼,降低运动风险。

  同时,张复兵也坦言,凡事都存在偶然性,且运动时心脏骤停可能没有任何预兆,“比如一时出汗过多,没有及时补充电解质,就可能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因此,开展急救培训和健康教育,提升全民健康素养任重道远。据他介绍,教育部已在此前两年公布了千余所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北京市教委也在去年11月成立了市学校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包括北京市红十字会、区红十字会在内的全国各级红十字会,都在坚持开展针对民众的急救培训,希望当意外发生时,更多第一目击者能够在‘黄金4分钟’内做出积极有效的救治,避免悲剧发生。”(北京日报)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