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7 21:30:01 来源: sp20250107
央视网消息:全国政协委员张敏是云南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布朗族教师。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政协委员,今年两会,她的提案内容与边疆民族地区重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
今年两会,张敏委员特意从家乡西双版纳背来几样具有当地特色的物件,这两块砖头大小的东西就是当地支柱产业之一。
全国政协委员张敏介绍,这个东西的学名叫高性能橡胶,当地的土话是叫胶包,可以直接用在高端橡胶制造上,但是她担忧的是无法保证橡胶原料持续的稳定的供给。她这次的提案也想从供给问题提一些建议。
云南西双版纳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为助力橡胶产业发展,去年,云南首个橡胶产业委员工作室挂牌成立,目的就是为胶农、橡胶企业、橡胶研究员搭建联系的平台,工作室就设在张敏委员所在的职业学院。过去一年,她多次深入种植农场、橡胶园走访调研,与种植户、胶工展开交流。她发现,随着天然橡胶市场价格下行,胶园失管、橡胶树弃割、胶工短缺等问题越发凸显。
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市南联山农场胶工管伟说:“一个岗位差不多300棵橡胶树,开割期间,每个月产生的效益是1000多元,算上割胶成本、吃喝和保险之类的,基本上是不够用的,留在农场继续割胶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如何推动轻简高效的管理,增加群众的经济收入,确实感触非常大。”全国政协委员张敏说
调研中,张敏委员发现,天然橡胶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关键领域中应用广泛,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在走访调研一家“专精特新小巨人”橡胶企业时,企业负责人就向张敏表达了对高品质橡胶持续稳定供给的担忧,他们对天然橡胶的需求不仅量大,对品质的要求也更严格。
全国政协委员张敏问企业负责人:“现在有没有什么新的产品?”
企业负责人提到,最近几年公司做了一些产品,特别是高性能橡胶。
张敏问:“怎么保证产品质量?”
云南田野橡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邓继辉介绍,需要做一些前置条件的筛选,比如说胶源的选定、优良品种的培育、种植密度的调整、生产工艺的改进等,都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和完善,还要有相应的一些政策引导和支持。
带着从橡胶种植到产品生产中发现的问题,张敏委员特意到相关科研院所调研取经。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正在探索“橡胶园+复合生态”种植模式。两会前夕,她专门来到这里向研究人员求教。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橡胶产业发展中心研究员田耀华介绍,通过生态种植,比如说林下种香蕉,每年每亩可以增收3000元左右收益,这样就比单一种植橡胶树收益提高了一倍或者是几倍。无论从政府政策的引导,还是资金的支持,各方面都要形成合力,可能才会对现在生态种植的技术成果的转化提供更强大的助力。
带着调研发现的问题,两会期间,张敏委员和更多相关领域的代表委员进行研究讨论,进一步完善提案内容。
全国政协委员张敏表示,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天然橡胶产业的扶持政策,推动和落实天然橡胶综合保险项目,还有希望能够设立一个专项,支持这个林下资源的开发利用,构建一种以橡胶树为主的复合的生态系统。这个提案,她也请了15位不同界别的委员来一起联名,最希望看到实现农民增收,胶源实现可持续供给,让高效能橡胶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高端制造领域去。
全国人大代表梁云英:发展茶产业 促进大别山区乡村全面振兴
今年全国两会,有不少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他们认真履职,积极建言献策。《我从基层来》下面就来认识一位来自湖北山区的全国人大代表——梁云英。
梁云英是湖北孝感大悟县新城镇朱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去年,她一直在为如何推进大别山区茶产业发展奔忙。今年全国两会,她一到驻地就开始跟其他全国人大代表讨论,希望听听他们的意见。
梁云英表示,他们都是孝感地区的全国人大代表,他们对这个产业一直都有了解,大别山的茶叶只利用一季春茶,夏秋茶未能利用,他们也挺关心这个事,所以我跟他们一聊利用夏秋茶做黄茶的时候,他们也挺感兴趣,帮忙出建议。
梁云英告诉记者,位于大别山腹地的湖北省大悟县,茶园面积达30万亩,但茶产业“大而不强”,只能利用一季春茶做绿茶,夏秋茶因不适宜做绿茶而没有被充分利用。很多老百姓只能把夏秋茶留着自家喝,因此茶产业带动群众致富的效果不是很理想。
梁云英说:“我做了一个调研。我到安徽的金寨,到河南,整个大别山区都去调研,全部存在这个问题。”
大别山区地跨“鄂豫皖”三省,茶产业是大别山区具有普惠性质的特色支柱产业,茶园超过200万亩,从事茶产业的人口300多万。梁云英在安徽走访调研的时候,安徽农业大学的专家告诉梁云英,夏秋茶原料虽然不适宜加工名优绿茶,但通过技术和工艺创新,可以用来加工成黄茶。
梁云英表示,专家跟我提出明确的方向,她非常高兴。
要把夏秋茶加工成黄茶,就得把专业的人和茶叶加工企业引进来。梁云英就找到了家乡的在外发展比较好的能人王仕栋。
王仕栋表示,梁云英非常诚恳,作为一个全国人大代表,在去年全国两会刚刚结束当天就找到他。
梁云英诚恳的态度和为农民增收的决心打动了在北京做茶叶企业的专业人员王仕栋,梁云英前脚离开北京,他后脚就跟着到了大悟县。企业引进来之后,梁云英等不及生产线建成就先和企业一起找来茶叶制作师傅进行尝试,当年收购了村民八千斤的夏秋茶手工制作成黄茶,通过电商渠道进行销售。
梁云英说,当时制作了第一批黄茶,投放市场反响非常好。
如今,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黄茶生产线也建了起来,日加工鲜叶可达8000至10000斤。今年来北京参加全国两会之前,梁云英再次到企业调研。
今年两会,梁云英带来了两份建议,一份是关于发展黄茶产业的,另一份是关于国道G636建设的。她希望通过产业和交通共同发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让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
梁云英表示,想把茶产业做成一个产业链,茶副食、茶饮料还有茶化妆品。国道G636涉及到两省三市七县2398个村、352.4万人。如果把国道连起来,可以让整个大别山区的产业农副产品输出。另外,长三角的人才引进来,资金、产业输入进来,更好带动大别山区茶园提质增效。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