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丨刘鸿武:中非合作如何谋划新局?

发布时间:2024-11-10 00:29:18 来源: sp20241110

   中新社 杭州9月4日电 题:中非合作如何谋划新局?

  ——专访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

  作者 钱晨菲

  9月4日至6日,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峰会主题为“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非合作如何谋划新局?中非双方如何携手推进现代化?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创始与现任院长刘鸿武近日接受 中新社 “东西问”独家专访,对此作出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 记者:中非合作论坛从2000年成立至今,为何能以机制化、平台化、实体化的方式持续推进?您对今年的论坛有何期待?

  刘鸿武: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于2000年,已走过20多个年头。该论坛呈现出四个特点:其一,这是中国主动与非洲国家合作建构的首个国际发展合作共享平台;其二,论坛建设时间早,并持续至今;其三,论坛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完善、与时俱进;其四,论坛建立在中国和非洲国家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共商共建基础上。

2018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圆桌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盛佳鹏 摄

  中非合作论坛每三年举行一次部长级会议,是中国和非洲国家之间在南南合作范畴内的集体对话机制,论坛成员包括中国、与中国建交的53个非洲国家以及非洲联盟委员会。每次会议都会出台重要政策文件,形成中非合作的相关行动计划。此前历届论坛的成果中包括“十大合作计划”“八大行动”“九项工程”等,涉及工业、农业、交通、基础设施、教育、科技、安全以及国际事务等诸多方面。

  当前,中非合作论坛走向平台化、实体化,如设立中非合作论坛中方后续行动委员会,陆续成立中非智库论坛、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等配套活动,形成了包括“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在内的一系列成果,旨在汇聚各方智慧,加强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对接交流。

  如今,国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部分西方国家逆全球化思潮抬头,构筑“小院高墙”,对世界经济造成重大冲击,不少非洲国家深受其害。中非合作论坛作为推动全球化平等交往的平台,涉及中非双方28亿人口,约占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中非通过合作共同推动现代化、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成为稳定世界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论坛主题不是聚焦于过去的工业、农业、科技等各领域话题,而是直接提升至现代化建设这一宏伟蓝图。这也是中国首次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提出,要与非洲国家商议通过携手推进双方现代化进程、共筑高水平的中非命运共同体,“非洲现代化”的提出将提振非洲人民的信心,为中非合作注入强大动力。

   中新社 记者:目前非洲国家面临怎样的发展境遇?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可为非洲现代化道路提供哪些参考范式,打破“现代化=西方化”迷思?

  刘鸿武: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50多个国家存在着一些普遍的发展瓶颈,其中包括基础设施落后,未建立国家统一市场;缺乏发展资金,依赖外部援助获得投资;科技教育弱,缺乏人才等。上述问题互为因果,互为循环。中国为帮助非洲国家走出瓶颈做了大量工作,包括扩大投资、推进基础建设等。

中国铁建中土尼日利亚公司承建的尼日利亚阿布贾城铁成功交付使用。图为乘坐城铁出行的尼日利亚小学生。王曦 摄

  非洲国家特别关注过去70多年中国如何建立统一的国家管理体制,以及保持政局长期稳定。目前,非洲国家也在探索如何提升治理能力、保持政局稳定、提升中央政府统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近年来,非洲国家不再简单地迷信西方开具的“民主药方”和竞选承诺,而是更多强调非洲国家的一体化,强调执政党更加积极有为。因此,一些非洲国家建立了领导力学院,同时加强非洲在国际平台上的独立自主和集体发展能力……这些都是非洲国家探索现代化的方式,是正在开辟的新的道路。

  过去,西方殖民非洲几百年散布各种言论,认为世界现代化只有西方一种模式,非洲国家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只能成为西方现代国家的外围和市场。

  但中非合作让非洲人民相信,中国可以走现代化道路,非洲也可以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全球南方”逐渐发展崛起,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力量在成长,中非合作在拉动非洲发展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因此,非洲国家对于观察中国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寻找适合非洲自身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发展政策充满期待。

   中新社 记者:在迅速变化的国际秩序中,中非合作如何谋划新局、提升合作水平?

  刘鸿武: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至今的20多年里,中非合作从简单的互帮互助起步,到现在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此期间,中国经济体量实现了巨大飞跃,同时非洲国家的内生动力也得到显著提升和释放,为双方的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因此,我认为中非合作应在一个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高目标的平台上向前推进。中非双方不仅要在一些具体领域开展合作,还要实现中非各自的现代化伟大目标,建立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上,中非客商携手前行。崔楠 摄

  中国与非洲28亿人的现代化,毫无疑问将作为巨大的力量改变未来世界发展的格局。世界秩序正在迅速变化,百年巨变究竟向哪里变?是走向对抗与分裂,还是走向协同与合作?中非合作是一个重要的实验窗口。

  当下,中国陆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世界变局提供正确路径。希望通过中非合作这一平台和窗口,为三大倡议的落实探路。今年的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将围绕中非现代化,出台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

  此外,中非合作有望在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等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变道超车。近年来,中国在科技应用和数字经济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而新能源等在非洲也拥有广阔的市场潜力。我相信,通过加强科技领域合作和人才培养,非洲的发展是值得期待的,这正是未来世界变局正确的方向。

   中新社 记者:新时代下,您如何理解“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

  刘鸿武:构建高水平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是总纲领。过去,中国与非洲的合作主要集中在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上,如蒙内铁路、亚吉铁路和莱基深水港等,这些项目无疑是宏大画卷的“大写意”工程。未来,中非不仅要继续推进这些重大项目,还要着力于细节,去描绘一些“工笔画”,实现大小工程的效益配套和交通建设的互联互通。

  过去我们常说“要致富,先修路”,在非洲国家,中国已经修建了许多道路,接下来的挑战是如何利用这些道路推动农产品开发,扩大生产规模,将点线面连接起来,形成产业聚集,这是中非合作的新方向。在现有中非合作的农业开发区和产业合作园区项目基础上,需要实现从点到面的转变,将中国的现代化发展经验与非洲的实际诉求紧密结合。我们要深入研究非洲各国的国情,制定符合非洲国家特点的发展项目,尤其是要加强对非洲区域国别的“一国一策”研究。

2022年10月13日,“中国天水—南非开普敦”国际班列顺利发运。这是首趟甘肃发运的中国至非洲农产品专列。李志杰 摄

  在这一点上,还要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有效和政府有为的中非合作特点,特别是要激发中国地方政府的积极性,让中国企业家成为合作主体,政府在金融、科技、智库学术等方面提供支持,从而使中非合作的质量不断提升。(完)

  受访者简介:

  刘鸿武,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创始与现任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省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著名非洲研究专家。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是在教育部、外交部支持下于2007年成立的中国高校首个综合性、实体性非洲研究院,已成为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国非洲研究机构与国家对非事务智库。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