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鲜报丨中法文化大展启幕!这里的紫禁城最“凡尔赛”

发布时间:2024-11-27 17:09:15 来源: sp20241127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 题:中法文化大展启幕!这里的紫禁城最“凡尔赛”

新华社记者徐壮、杨湛菲

琉璃瓦下,文华殿中,紫禁城与凡尔赛宫重逢。

4月2日一早,故宫文华殿内人潮涌动。这里举行的“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览首日对游客开放,来自故宫博物院、凡尔赛宫等机构的约200件文物精品汇聚一殿,吸引众多“文博粉”前来打卡。

法国是第一个与新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2024年不仅是中法建交60周年,也是中法文化旅游年。

一甲子一轮回,中国人一向重视60周年的意义。“紫禁城与凡尔赛宫”展览,正是中法文化旅游年的重要项目之一。

故宫博物院供图

故宫博物院供图

中国的紫禁城、法国的凡尔赛宫,东西方两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宫殿,它们的缘分说来话长。

1688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派遣5位“国王的数学家”到达北京,得到康熙皇帝接见,从此正式开启中法间的跨文化互动。

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以紫禁城和凡尔赛宫为中心,两国之间人员往来、思想交汇、文化交流广泛而深入,被认为缔造了中法宫廷间交往交流的黄金时代。

数百年后,两国建交60周年之际,通过合作办展的形式回顾黄金时代,有着怎样的意义?

那是友谊的见证——走进展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封路易十四致康熙皇帝的信。信中,他将自己派往中国的“国王的数学家”称为“我们相互尊重和友谊的象征”。

精密的铜镀金测角器光泽不减、洛可可风格的镶表椭圆把镜仍可鉴人……当年法国人带来的西方造物,在紫禁城中被珍藏至今,成为记录两国心心相印的“传家宝”。

铜镀金镶表椭圆把镜。新华社记者徐壮 摄

铜镀金镶表椭圆把镜。新华社记者徐壮 摄

那是相互的欣赏——西学东渐的同时,大量中国工艺品和书籍进入法国宫廷和贵族的收藏视野,引发了以凡尔赛宫为中心波及欧洲的“中国风艺术”创作风潮。

展厅正中,复刻路易十五王后玛丽·莱什琴斯卡私人房间“中国人厅”的展陈精致非常。绘制中国人物形象的法国产瓷瓶、镶嵌了中国漆版的墙角柜,正无声诉说着当年法国贵族们对中国艺术的追捧和热爱。

路易十五王后玛丽·莱什琴斯卡的“中国人厅”。新华社记者徐壮 摄

路易十五王后玛丽·莱什琴斯卡的“中国人厅”。新华社记者徐壮 摄

另一方面,法国的科学仪器、钟表、珐琅产品等深受中国皇家欢迎。许多法国人长期在紫禁城服务,在科学、艺术、建筑、医学、地图编绘等诸多领域对清代宫廷产生了重要影响。

那是智慧的交融——随着中法交往的不断深入,两国深厚而精致的文化密切互动,激发出丰富的想象力和新创意,各自开出更加灿烂的花朵。

紫禁城内,法国传教士编译的满文《几何原本》成为康熙皇帝的“课本”;熟练的法国玻璃匠帮助清宫玻璃厂创新技术,清宫玻璃制作达到巅峰……

在法兰西,西方装饰技艺与中国艺术品融合成前所未有的“中国风”;伏尔泰等启蒙运动思想家,于儒家典籍中找寻灵感,推动和影响了法国的启蒙运动……

青釉香水瓶,瓷瓶顶部、口沿、底座均装饰洛可可风格铜镀金饰件。新华社记者徐壮 摄

青釉香水瓶,瓷瓶顶部、口沿、底座均装饰洛可可风格铜镀金饰件。新华社记者徐壮 摄

你来我往间,中法彼此借鉴、相互启迪,架起了东西方文明的沟通之桥,为不同文明和谐共处提供了历史范例。

除了“紫禁城与凡尔赛宫”展览外,今年,中法双方还精心策划了中法教育发展论坛、巴黎奥运会“中国之家”等十六大精品人文交流活动,中法文化交流迈上新的台阶。

历史这本教科书正不断给人以启迪:有一双欣赏不同文明之美的慧眼,有一个比海洋和天空更宽广的胸怀,人类文明之光将跨越千山万水,照耀百花盛开。

(责编:王禹蘅、刘洁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