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领衔 “立项”攻关 ——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党委提升领战能力闻思录

发布时间:2024-11-18 14:19:06 来源: sp20241118

  新年伊始,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作战研究室座无虚席,一场协同训练课题的项目评审答辩会火热进行。

  “队友在哪里?我们彼此的优势又是什么?体系支撑带来了什么?”面对评审人员的接连提问,参加答辩的项目负责人、该旅尤副参谋长,从指挥模式、协同战术和能力生成等角度,逐条阐述课题研究成果。

  “推行‘项目制’课题攻关模式,是强化党委领战能力的一个抓手。”该旅政委说,“项目制”课题攻关模式以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为主体,鼓励党委委员揭榜挂帅、领衔攻关,紧盯练兵备战中存在的敌情研究不深入、方案计划不完备、人才储备不充足、战场应用不实用等难点弱项逐个攻克,强化党委领导备战打仗能力。

  党委委员切实“摆进去”研战研训,拿出解决问题的真招实策

  清晨,朝霞渐渐染红了天际,北疆某空域战鹰呼啸,一场多机型协同训练拉开帷幕。

  “发现目标!”接到地面指挥所通报后,正驾机巡弋的尤副参谋长研判认为,兄弟单位战机处于攻击的有利位置。

  然而,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尤副参谋长与友机通信链路出现短时中断。电光石火间,由于信息传递不及时,贻误了最佳行动时机,任务被判定失败。

  “虽然是和兄弟单位携手训练,但是还存有‘各自为战’思想,配合生疏……”“面对复杂环境,通联手段单一,缺少应急预案……”该旅党委议训会上,尤副参谋长反躬自省、查摆不足。党委一班人一致认为,制约部队战斗力建设的堵点,正是党委集智攻关、创新求解的发力点。

  那次失利后,该旅党委成立协同训练课题项目组,尤副参谋长担任项目负责人,领衔攻关。以前遇到训练难题,更多的是靠飞行员自行探讨研究,解题效率不高。如今从党委层面正式立项,党委委员切实“摆进去”研战研训,拿出解决问题的真招实策。

  很快,项目组成员发现,沟通不及时、协调不顺畅、联合不默契只是表象,深层次原因是与兄弟单位指挥沟通中存在“方言”,在领会对方战术意图时总是“慢半拍”。

  “把兄弟单位指挥员请过来,双方统一标准,建立一套通用易懂的协同训练‘普通话’!”尤副参谋长代表项目组向该旅党委提交建议。

  “旅党委最终采纳了这条建议。后来的事实证明,成效明显。”该旅政委说,从近些年参加的演训任务来看,无战不联,无联不胜,“联”的主基调贯穿始终。议训时如果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很难有效提高体系作战水平。

  翻看该旅党委领战“项目制”计划推进表可以发现,党委领导分工与任务分队深度捆绑在一起,以演训任务为牵引开展针对性研究筹划,动态修订多套行动方案,不断探索改进备战工作的方法手段。

  如今,多位旅党委委员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常态化嵌入练兵备战的工作落实中。在领衔攻关的同时,深刻反思自身在谋战研战和管训抓训过程中存在的差距与不足,“人人抓备战、时时务打仗”蔚然成风,党委领战动能充分释放。

  领导干部振翅领飞,训练转型升级闯出新路

  塞外草原,天高云淡,一场自由空战训练打响。强强对决,互设险局,红蓝双方不拘泥于常规套路,不断变化战术,不时飞出极限数据,胜负几度易手。

  塔台内,担任飞行指挥员的肖副旅长眉头紧锁,盯着最新研发应用的某系统,实时跟踪数据变化,精确指挥空中战机。

  “新系统实现了实时数据的快速传输。”肖副旅长说,为了消除过去空地信息传输中的几秒钟“时差”,他带着项目组攻关研发了大半年。

  “现代战争进入‘秒杀’时代,几秒钟的延迟‘时差’,很可能造成战场态势上的‘逆差’。”议训会上,一名党委委员的话令大家陷入沉思。最终,大家达成共识:把攻克空地信息传输延迟问题列为课题项目,集智攻关,尽快答好这道“必答题”。

  “现实需要,党委支持,我第一个揭了榜!”回忆起揭榜的那一刻,肖副旅长依然有些兴奋。

  一场技术攻坚战打响了。肖副旅长带领项目组成员,把某一类数据通过技术手段嵌入原有系统中。虽然导入成功,但问题随之而来——传输过程中依然存在延迟且稳定性较差。

  “一条路走不通,就该‘更换赛道’继续研究。”眼看项目一筹莫展,肖副旅长鼓励大家换个思路。

  很快,他们将目光投向某系统,尝试将两个系统的数据“桥梁”打通。在进一步研究中却发现,两套系统研发逻辑不一致,想要通联顺畅存在层层技术壁垒。

  站在对面的“战友”,就是无法拉进“群聊”,大家心急如焚。肖副旅长带领项目组反复论证测试。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经过多方“取经”,新系统顺利诞生。

  投入应用后不久,新系统迎来“大考”。验证演练当天,一架架战机穿云破雾。突然,新系统告警声响起,该旅某飞行大队王大队长根据告警提示,快速操作,高速机动,成功将特情化解。

  这一操作的动作很小,就像驾驶员轻打方向盘一样平常,但发挥了大作用。这让王大队长很兴奋——成功实施验证飞行,真切感受到了科技赋能带来的训练之变。新系统的应用,解决了制约飞行员的训练难题。

  领导干部振翅领飞,训练转型升级闯出新路。目前,肖副旅长带领这个项目组已先后7次对系统进行升级,实现了20多项功能,利用系统累计处置相关问题30多个,研究成果已经在多个同类型航空兵部队中推广使用。

  一道道战斗力“沟壑”,必须在“那一天”来临前填平

  那次“败北”经历,该旅机务大队领导至今记忆深刻——

  空军组织数支部队开展战机快速出动比武。机翼下,该旅机务官兵分工明确、默契配合,一连串操作行云流水。成绩显示,比上次比武夺冠时还快了半分钟。

  “这成绩,稳了!”就在大家期待卫冕时。兄弟单位“弯道超车”,以更大优势夺冠。

  在最拿手的课目上遭遇“滑铁卢”。该旅党委直接把党委会开到了“夏北浩荣誉室”,对着英雄的铜像检讨反思。

  “夏北浩,是空军机务战线上的一面旗帜,绝不能让这面旗帜在我们手里倒下。”该旅政委一针见血地指出,必须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立足险局、危局、困局,把各种情况实案化融入演练全程,着力提升部队打赢能力。

  会后,以“项目制”为牵引,比武场上失利暴露出的问题被形成一个个“子项目”,党委委员牵头,空勤、装备、后勤等各条战线上的专业骨干领题研究,一分一秒地缩时增速。

  记者走进“夏北浩模范机务中队”,大家正围绕“如何进一步提升战机快速出动能力”课题项目进行讨论。

  “操作流程上,再做减法还能缩短几秒?”一个问题抛出来,几名专业技师便伏案低头,盯着手里的演算纸快速计算起来。

  “通电过程中还有哪些程序能够优化?”紧接着,几名工程师对照着数米长的图纸“跑”起了基础电路图。

  “好久没有做这么基础的研究了,感觉回到了10多年前刚‘放单’的时候。”机务大队领导兴奋地说,为了练好“快”字诀,前段时间,他带领项目团队研发了一款战机移动设备。

  机务大队领导解释说,设备原理并不复杂,但很实用。战时可以使着陆受损战机坐上“轮椅”,快速拖离跑道,最大程度减少跑道“交通拥堵”,实现战机快速起降。

  一道道战斗力“沟壑”,必须在“那一天”来临前填平。该旅一位副旅长说,课题项目有大小,打赢目标都一样。

  在该旅党委一班人带领下,岗位不分大小,人人想领题立项、个个敢揭榜挂帅。为了能够提高加油速度,不给机务保障“拖后腿”,该旅油料专业项目团队开启了技术革新活动。经过一次次调试验证,最终他们成功改进出一款新的加油设备,加油时间大幅缩短。该旅油料技师王科楠信心满满地说:“这个‘加油枪’,就是我们油料员的武器。好枪就要快上膛,快击发。”

  “从刀尖到刀把,从空战对抗到后勤保障,全流程、全链条设项攻关,揭榜挂帅,一批制约战斗力生成的问题逐一解决,一群能打善研的‘领头雁’脱颖而出。”该旅政委说。

  前不久,多架战机执行转场驻训任务,机务官兵快速打包上百种装备设备,伴随保障至演训任务一线。钻气道、爬机翼蒙皮、换机械部件……大家凭着过硬业务本领,排除多起故障隐患,圆满完成任务,擦亮了“夏北浩传人”的名片。 (解放军报记者  任旭  刘宝瑞  特约记者  王学峰  通讯员  王立敏) 【编辑:钱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