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入拉美“血管”的霸权利刃——起底美国“门罗主义”干涉拉美二百年

发布时间:2025-01-01 08:55:52 来源: sp20250101

  新华社北京1月21日电 2009年4月,在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期间,委内瑞拉时任总统乌戈·查韦斯送给美国时任总统贝拉克·奥巴马一本书,名为《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书中写道:“拉丁美洲的不发达来自他人的发达,现在它还在养活他人的发达。”

  拉丁美洲,这片富饶的土地,在经历漫长的欧洲殖民统治后,曾于19世纪初迎来民族独立的曙光,但很快又成为近邻美国嘴边的“肥肉”。1823年12月,美国第五任总统詹姆斯·门罗发表国情咨文,宣扬“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这一政策方针此后被称作“门罗主义”。

  “在美国内部,‘门罗主义’被解读为《独立宣言》的延伸,旨在防止欧洲均势政策染指西半球。但这一切没有与任何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协商过。”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一书中写道。

  200余年来,美国抱持“门罗主义”,视拉美地区为“后院”,一次次对拉美发动入侵、策动政变、强加制裁、实施渗透,从中掠夺资源、攫取利益、掌控命脉,一步步让美洲从“美洲人的美洲”变成“美国人的美洲”。时至今日,“门罗主义”的霸权利刃仍深深扎入拉美人民的“血管”,给拉美政治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带来严重伤害。

入侵——“所谓‘正义事业’的背后是美国的利益”

  1989年12月20日凌晨,巴拿马首都巴拿马城一阵剧烈的爆炸声让特里妮达·阿约拉神经一紧,她立刻担心起在机场奉命值守的丈夫。最终噩耗传来。她失去了丈夫,女儿再也见不到爸爸。“辨认丈夫遗体的时候,我伤心欲绝,他的背上都是弹孔啊!”

  那一天,美国发起代号为“正义事业”的军事行动,悍然入侵巴拿马,推翻当时的诺列加政府。在这场入侵中,巴大量民宅被摧毁,五角大楼公开说巴军人和平民共500多人死亡,但实际死伤人数至今仍是一个谜。

这是2023年12月15日在巴拿马首都巴拿马城拍摄的一尊雕像,雕像前的牌子写着“纪念1989年12月20日的遇难者”。新华社记者陈昊佺摄

这是2023年12月15日在巴拿马首都巴拿马城拍摄的一尊雕像,雕像前的牌子写着“纪念1989年12月20日的遇难者”。新华社记者 陈昊佺 摄

  作为巴拿马“12月20日死难者亲属协会”主席,阿约拉多年来致力于将美军入侵的真相大白于天下。“美军入侵给我们造成了无法医治的创伤。可以说,整个巴拿马都是受害者。”

  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巴拿马骗局》揭露了美军入侵巴拿马的原因:让美国长期驻军,扶植一个维护美国利益的新政府,维护美国财团在巴拿马和中美洲的利益,永久霸占巴拿马运河。事实上,巴拿马运河自1903年被美国强占后,直到1999年才被归还给巴拿马政府。

  “所谓‘正义事业’的背后是美国的利益,而不是我们的利益。‘正义’二字被美国肆意玷污。”阿约拉说。

  武力干涉是美国在拉美推行“门罗主义”最直接也最简单粗暴的手段。发动美墨战争,吞并墨西哥约55%领土;军事占领海地,大肆掠夺其国民财富;突袭格林纳达,推翻该国政府;派军舰“监督”多米尼加选举……200余年来,美国通过直接军事入侵或间接军事干预,实现吞并地区国家领土、推翻地区国家政府、获取运河开凿使用权等一系列目标,以巩固其在拉美的霸权地位。

  根据美国塔夫茨大学一份研究报告,自1776年美国独立到2019年,美国在全球发动了近400场军事干预,其中34%是针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

  “从一开始,‘门罗主义’就基于这样一种理念:美国将拥有领导别国人民的‘卓越’品质,即使这意味着军事干预、政变和殖民主义。”巴西圣保罗市阿曼多·阿尔瓦雷斯·彭特亚多基金会大学副教授卢卡斯·莱特说。

  巴拿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欧克利德斯·塔皮亚指出,“门罗主义”的本质就是实现美国对美洲大陆的控制,将整个美洲大陆划入美国势力范围。“尽管‘门罗主义’的表现形式因时因势发生着改变,但美国干涉拉美的本质却始终未变。” 

这是2022年9月11日,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民众在前总统阿连德雕像前献花,纪念他遇难49周年。新华社发(豪尔赫·比列加斯摄)

这是2022年9月11日,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民众在前总统阿连德雕像前献花,纪念他遇难49周年。新华社发(豪尔赫·比列加斯 摄)

政变——“历史上最黑暗的章节之一”

  1973年9月11日上午,麦哲伦电台里传来智利时任总统萨尔瓦多·阿连德的声音。“在历史的转变中,我将用我的生命来回报人民的忠诚。”很多智利民众听着阿连德的最后一次演讲,泪流满面。

  当天,智利时任陆军司令奥古斯托·皮诺切特发动政变,推翻了阿连德政府。在生命最后时刻,阿连德通过广播向公众揭开了政变内幕:这是一场由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与反动势力勾结而发起的政变。

  “这场政变翻开了智利历史上最黑暗的章节之一。”古巴拉丁美洲通讯社这样评价。政变后,皮诺切特军政府长达17年的统治给智利造成了巨大伤害。智利官方数据显示,这一时期,智利有超过4万人因政治原因被捕,3000多人死在秘密警察手中或失踪,至少20万人被迫流亡海外。

  英国《卫报》曾刊文评论说:“美国的手上沾满智利人的鲜血。”这是因为,这场政变是美国为了避免拉美出现“第二个古巴”而策动的。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美国政府曾拨款81.5万美元,用于在阿连德政府内各党派之间制造分裂。1970年至1973年间,中情局在智利一共花费超过800万美元,其中大部分用于资助右翼反对派团体组织的罢工、示威等活动。

  200余年来,美国频频操纵拉美国家政变,迫害拉美左翼政党领导人。美国哈佛大学一项研究显示,从1898年至1994年,不到100年时间,美国政府就在拉美策划实施了至少41次政变,相当于每28个月就有一次。

  近年来,司法政变成为美国屡试不爽的一种“门罗主义”新手段。在美国司法和情报部门介入下,巴西司法机关2014年启动了名为“洗车行动”的大规模反腐调查。卢拉此后受到调查并被捕入狱,并失去2018年大选资格。巴西最高法院2023年9月发布公告将此案称为“巴西历史上最大的司法错误之一”。阿根廷、玻利维亚等国左翼领导人也多次面临司法政变威胁,包括以腐败为由指控阿根廷前总统克里斯蒂娜,以选举舞弊指控赶走玻利维亚前总统莫拉莱斯等。

  美国《外交政策》网站刊文说,美国多次策动拉美国家发动政变,扼杀了民主,导致了数不胜数的暴力和腐败。文章援引美国国会众议员格雷格·卡萨尔的话说:“美国外交政策太多时候导致拉丁美洲动荡不安。”

2019年11月,玻利维亚时任总统莫拉莱斯被指涉嫌在大选中舞弊,在军方与反对派压力下宣布辞职并到墨西哥政治避难。图为2019年11月10日莫拉莱斯在玻利维亚中部科恰班巴省举行新闻发布会被迫宣布辞职的电视截图。新华社发

2019年11月,玻利维亚时任总统莫拉莱斯被指涉嫌在大选中舞弊,在军方与反对派压力下宣布辞职并到墨西哥政治避难。图为2019年11月10日莫拉莱斯在玻利维亚中部科恰班巴省举行新闻发布会被迫宣布辞职的电视截图。新华社发

制裁——“一部新殖民主义的黑历史”

  2024年1月的一天,在位于古巴首都哈瓦那的家中,73岁的退休中学教师玛利亚·马丁内斯晃了晃快要见底的药瓶。由于药店长期缺货,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马丁内斯不得不向邻居和朋友求助,但得到的都是“药品已告急”“自己都不够用”的回复。

  “许多老年人和我一样,都患有慢性病,需要每天服用药物。但在美国的制裁之下,小到一粒药,大到医疗器械,古巴都很难通过正常途径从国外购入。”马丁内斯说。在她看来,美国的制裁措施给古巴人民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等同于犯罪”。

  非政府组织全球卫生合作伙伴组织驻古巴代表鲍勃·施瓦茨亲眼见证了美国制裁给古巴医药卫生系统带来的恶劣影响。“由于美国对古巴禁运,我们只能‘曲线救国’,把冷链药品先从纽约运往布鲁塞尔,转道马德里,绕一个大圈后,才能抵达哈瓦那。原本只需要3个小时,如今最快也需要几天的时间。”

  古巴国家主席迪亚斯—卡内尔痛斥美国对古巴的封锁是“不道德、无耻且过时的”,指出其目的就是为了“削弱古巴政府满足人民基本需求的能力,让古巴陷入崩溃”。

  制裁、封锁等经济大棒是美国常用的干涉武器。200余年来,美国一贯将本国意志凌驾于国际法之上,对“不听话”的拉美国家采取经济制裁、贸易禁运、技术封锁、冻结资产等单边主义政策,对“不顺从”的拉美官员和企业家使用吊销签证、限制入境、没收财产等制裁手段,胁迫其服从美国意志,还试图通过“经济战”颠覆地区国家政权。

  美国长期的封锁、制裁,不仅对这些拉美国家经济构成打击,更引发了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古巴、委内瑞拉等国是美国制裁和经济封锁的“重灾区”。

  美国自1962年起对古巴实施经济、商业、金融封锁和贸易禁运。数十年来,从燃料、食品、药品到日用品,美国对古制裁几乎覆盖一切,导致古巴长期面临物资严重短缺。尽管联合国大会连续多年通过要求美国终止对古巴封锁的决议,美国依然不收手,继续实施被古巴定义为“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种族灭绝行动”。据古巴官方统计,自1962年以来,美国封锁已导致古巴累计损失超过1542亿美元,若计入国际市场上美元对黄金价格贬值因素,则该数字超过13911亿美元。

2021年8月5日,数百名古巴青年在首都哈瓦那举行保卫国家和平、团结反美游行,要求美国解除对古巴近60年的封锁。新华社发(华金·埃尔南德斯摄)

2021年8月5日,数百名古巴青年在首都哈瓦那举行保卫国家和平、团结反美游行,要求美国解除对古巴近60年的封锁。新华社发(华金·埃尔南德斯 摄)

  委内瑞拉是拉美地区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但由于未服从美国利益,多年来被美国视为“眼中钉”。美国自2006年对委实施制裁,包括禁止进口委原油、冻结委在美资产等。根据联合国单边强制措施对人权负面影响问题特别报告员阿莱娜·杜晗发布的报告,制裁导致委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陷入严重粮食危机,基本医疗用品和设备缺乏,医疗保健服务条件恶化,孕产妇、婴儿以及严重疾病患者死亡率上升。

  委内瑞拉副总统德尔茜·罗德里格斯说,制裁委内瑞拉是“美国扰乱该国乃至整个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工具”。

  “这些都是美国多年来对拉美施行‘门罗主义’的具体体现,几乎成为一部新殖民主义的黑历史。”玻利维亚前外长费尔南多·瓦纳库尼说,拉美已经意识到,“200年来,‘门罗主义’没有给拉美带来任何好处。历史的后果告诉我们,受美西方强权控制不是正确道路”。

渗透——“这场闹剧持续多久,取决于白宫对自身利益的考量”

  2020年2月4日,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时,突然把头向左一转,向在场的国会议员介绍起了一位特殊来客。

  “今晚,我们在这里迎来一位勇士,他承载着所有委内瑞拉人民的希望、梦想与抱负。他就是委内瑞拉真正并且合法的‘总统’——胡安·瓜伊多。”特朗普说道。随之,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与欢呼。聚光灯下,瓜伊多享受着“政治明星”待遇。

  瓜伊多被西方舆论普遍称为美国在拉美所扶持的代理人之一。2005年,瓜伊多等5名委“学生领袖”就曾接受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资助的所谓“起义”训练。训练结束后,瓜伊多等人回国推广极右翼思想,并策划了一系列街头暴力政治活动。2018年,尼古拉斯·马杜罗在委大选中赢得连任后,美国开始扶持委时任国会议长、自封“临时总统”的瓜伊多,试图推翻马杜罗政府。

  在委内瑞拉政治分析人士赫苏斯·马卡诺看来,瓜伊多“临时总统”的存在是靠美国资助维持的,“这场闹剧持续多久,取决于白宫对自身利益的考量”。而随着瓜伊多2020年失去议会主席职位,其在委反对派内部声势渐微,利用价值大不如前,最终瓜伊多“临时政府”黯然终结。

2019年1月23日,在委内瑞拉加拉加斯,时任反对党成员、议会主席胡安·瓜伊多(中)在反对党支持者集会上发表讲话。新华社发(鲍里斯·贝尔加拉摄)

2019年1月23日,在委内瑞拉加拉加斯,时任反对党成员、议会主席胡安·瓜伊多(中)在反对党支持者集会上发表讲话。新华社发(鲍里斯·贝尔加拉 摄)

  长期以来,拉美是美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一块试验田。美国通过所谓培训、教育、文化产品输出、扶持代理人等方式,兜售“美式民主”,散布虚假信息,操控拉美人民认知,从而为其干涉拉美国家内政、甚至煽动“颜色革命”铺路。

  美国这样做的例子比比皆是:生产影视和音乐作品进行宣传,策动“嘻哈革命”试图推翻古巴共产主义政权;通过社交媒体宣扬极右翼思想,策划“彼得·潘行动”导致大量古巴儿童流离失所;散布谣言抹黑危地马拉阿本斯政府和智利阿连德政府。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国际开发署、国家民主基金会等作为输出意识形态的“中间人”,充当掩盖美国恶行的“白手套”。

  委内瑞拉历史学家阿米尔卡·菲格罗亚指出,美国对拉美国家的干涉不局限于军事“硬手段”,而是与外交、文化等“软手段”结合。“美国的干涉手段发生了变化,但霸权主义本质从未改变”。

  “从美国来的纵火犯,丢下了金元和炸弹;联合果品公司撒开绳索,树立起它的商标——死亡。”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写下的诗句,是美国打着“门罗主义”旗号长期操控、掠夺拉美的写照。

  回望历史,美国提出“门罗主义”,服务其自身利益,维护其霸权地位。也正因此,近些年来,拉美地区一体化和联合自强的呼声越来越高,要求美国停止干涉拉美地区事务的声音越来越响亮。如美国《全球策略信息》杂志社华盛顿分社社长威廉·琼斯所说,世界应该是由一个个独立主权国家组成的,是时候让“门罗主义”成为历史了。 

(责编:张泰运、Sun Z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