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全国政协委员石培文:让城乡公共文化活动“接地气、贴需求”

发布时间:2024-12-23 00:54:17 来源: sp20241223

   中新网 北京3月7日电 (记者 丁思)“政府公共文化活动办得规模也不小,但还存在不接地气的情况,民众参与度和满意度不高,有的时候甚至还存在‘演员比观众多’的现象。”带着调查问卷数据参加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甘肃文旅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石培文“有备而来”,他将目光聚焦在了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创新和拓展上。

  去年,石培文参加了全国政协组织的公共文化空间四川调研活动。返回后,他又聚焦甘肃城乡公共文化空间,进行深入调研。

  “当前的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石培文说,数据显示,民众对文化驿站、城市书房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知晓度、参与度占比均不到两成,对服务成效与产品供给评价“非常好”不到三成。

  调研过程中,石培文还发现,当地现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如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科技馆、文化宫、少年宫等盘活利用不足,有些文化活动场所建得好,但用得很少,运营机制不够顺畅,作用效果发挥不太理想,当地民众知晓率不到五成。

  该调查还发现,政府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与服务的激励缺位、保障还不够,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与服务的意愿不太强。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服务大多限于文艺演出、节会活动承办等方面,公共空间参与开发有限。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高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服务水平。

  对此,石培文建议,要完善指导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配套政策,明确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建设标准、运行机制、保障措施等,督促各地出台地方性配套法规,厘清各方权责,规范其发展,鼓励有实力的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同时,将新型公共文化活动空间建设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完善相关扶持政策,为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注入活力、动能。

  石培文还提出,要构建公共文化空间多元共建共享机制,健全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准入、退出、评价和激励机制,支持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空间运营,促进旅游、教育、体育等与公共文化服务深度融合,打造既具有地方特色、又能吸引广泛参与的公共文化空间。同时,将民众满意度作为主要评价标准,推动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提质增效。(完)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