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13:36:51 来源: sp20241124
中新网 北京12月11日电 (记者 高凯)“我喜欢辽阔的麦田、绵长的铁路,它们都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人与大地的关系。”在自己的最新长篇小说《芬芳》中,作家周瑄璞以鲜活细节再现了中国中原乡村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至当下的历史变迁。作者将血浓于水的亲情付诸文字,其中浸满对故乡热土深厚质朴的热爱与眷恋。
在于日前举行的作品分享会上,周瑄璞表示,作家在经过一定的摸索与积累后,往往会找到自己创作的“根据地”,河南乡村因为有自己丰富的童年记忆,并且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与它现实的、情感的联系,所以水到渠成地成了自己创作的宝库。她表示,《芬芳》的书写,除了讲述故事,也想表达个人生命的记忆和对那片土地的情感。“我想写出中原大地的风土人情,想告诉人们,中国人曾经这样活过。通过写作,我也感觉又亲近了土地,完成了一次和故乡大地的对话交流。”
《芬芳》新书分享会举办。作家出版社供图周瑄璞表示,“《芬芳》中我关注和书写女性,因为我是女人,对女性的一切感同身受。我想通过《芬芳》诚实地写出女性的绽放与凋零、幸福与痛苦,身心的成长,写出女性身上的大地品质和母性力量。”
“《芬芳》中的生命体验充沛,自我在创作中所占的位置非常显著。”周燕芬认为,《芬芳》会让很多读者读出“自己”或者熟悉的某人,从而被感染、产生共鸣,而这是一部优秀现实主义作品应具有的品格。
文学评论家孔会侠认为,《芬芳》以文学的形式生动鲜活地保存了几十年前农村生活的内容与样貌,让很多有过类似经历的人有久违的亲切感。“作为同时代人,作品中对麦口时节劳作情景的描绘、对乡村食物风俗的描写非常精彩,会瞬间打开我童年记忆的大门。而作为未曾有过类似农村生活经历的、始终在城市生活的人来说,这些内容会自带一种新奇的特质。以文字记录一个时代、一个地域的某种生活方式,唤醒人们的某种记忆,这也是文学的一种功能。所以,在文学之外,《芬芳》还具有一定资料价值。”
作家、鲁迅文学奖得主弋舟表示,对于一个作家而言,能够精准地找到符合自己特质与文学理想的写作路径非常重要也非常幸运。难以代入个人情感的生活、不擅长的领域和写作方式对作家来说是一种束缚,甚至伤害。当作家找到亲切的所在,其创作和作品自然展现出一种舒展的姿态,也更有力量。《芬芳》便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