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史学智慧(学术随笔)

发布时间:2024-11-22 03:38:24 来源: sp20241122

  中国式现代化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这一充满风险挑战、需要付出艰辛努力的宏伟事业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也需要历史研究工作者贡献智慧。新征程上,广大历史研究工作者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更好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规律、把握历史趋势,发挥好史学以古鉴今、资政育人功能,推出更多高质量研究成果。

  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史学智慧,需要广大历史研究工作者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对于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历史研究工作者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切实用以指导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研究。此外,要运用好群众观点、社会形态理论、经济分析法等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探究我国现代化历史进程带来的经验启示和蕴含的历史规律。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史学智慧,要通过本土化研究深入探究我国现代化历史进程所带来的经验启示,把握这一历史进程所蕴含的历史规律。一方面,要深入研究历史经验。我国在现代化历史进程中所积累的案例与数据非常丰富,我们要用好这些特色史料。可以采用大结构、广视域的宏观视角,如研究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变革、制度变化、工业发展、思潮演进、文化变迁等,对现代化的生成、发展及其影响进行系统研究、整体考察;也可以采用中观视角,如研究港口、铁路,研究交通的变迁与区域现代化的关系,以透视现代化因子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变迁中的影响;还可以采用微观视角,如立足于基层社会描绘集镇、村落、团体乃至个人的现代化经历,对生命史、生活史、群体史进行新的学术诠释。另一方面,要把握好历史规律。作为“后发现代化”,我国的现代化有基于自己独特历史命运和现实国情的中国特色。因此,不仅要进行宏大叙事和史实考述,还要探讨历史的演进逻辑和诠释框架;不仅要研究外国列强入侵下中国社会的应对,更要发掘中国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念、文化积淀等精神基因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价值和独特优势。

  努力为世界现代化贡献中国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中国幅员辽阔,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现代化水平存在一定差异,积累了不同阶段、不同类型、不同状况的发展经验,能够回应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并给出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随着现代化实践的深入推进,中国所积累的现代化经验为理论的创新性构建提供了知识源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推进和拓展也为世界现代化理论的重构提供了现实条件。历史研究工作者需要也应该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并发掘和提炼自主性命题,创造性地将中国经验升华为中国理论,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概念范畴、话语表达、知识体系,打造出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具有中国标识的理论新形态,为世界现代化发展、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理论新贡献。

  (作者为山东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01日 09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