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4 18:48:12 来源: sp20241114
新华社北京11月3日电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双方死亡人数过万,加沙地带人道主义灾难深重。近日,一些阿拉伯国家和拉美国家对以色列的谴责声浪此起彼伏,并陆续召回大使,甚至宣布与其断交。以色列在国际社会面临的外交压力与日俱增。
多国向以施压
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包括难民营等目标进行持续轰炸及“全面封锁”,连日来遭到多方谴责。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关系急剧恶化。
巴林议会2日宣布召回巴林驻以色列大使,同时停止与以色列的经济关系。前一天,约旦外交部也宣布召回该国驻以色列大使。
约旦外交大臣萨法迪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出于对以色列在加沙地带发动军事行动的谴责,约旦作出这一决定。这场军事行动已导致大量平民被杀害,造成“前所未有的人道主义危机”,并可能进一步危及整个地区安全与和平。
土耳其与以色列刚刚回暖的关系因本轮巴以冲突遇冷。沙特已暂停由美国推动的沙以关系正常化谈判。在巴林和摩洛哥,一些民众走上街头抗议以色列的军事行动,一些活动人士要求政府撤销2020年在美国推动下与以色列达成的关系正常化协议。
据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1日报道,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当天在首都德黑兰出席活动时呼吁,伊斯兰国家应团结起来,通过停止向以色列出口石油和商品以及停止经济合作,迫使以色列结束在加沙的“罪行”。
与此同时,不少拉美国家也以外交行动对以色列表达不满。玻利维亚政府10月31日宣布与以色列断绝外交关系。同日,智利、哥伦比亚召回本国驻以色列大使。阿根廷、秘鲁、墨西哥1日谴责以色列对加沙地带难民营的空袭。
美国立场“微妙偏离”
在巴以问题上,美国从不掩饰对以色列的偏袒。本轮巴以冲突爆发后,美国不仅向中东地区增派军事力量,向以方提供大量军事援助,还两度阻挠联合国安理会通过有关巴以局势的决议草案,引发批评和抗议。然而有专家指出,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并非没有限度。
美国总统拜登1日公开表示,巴以冲突应该出现人道主义“暂停”。分析人士认为,这意味着美国政府的立场较之前出现了“微妙偏离”。随着巴方伤亡人数迅速攀升,拜登政府迫于人道主义压力,以及来自人权组织、他国领导人,甚至民主党内自由派成员的压力,不得不调整立场。
与此同时,英国等欧洲国家从民众到政客也出现了不同声音。
联合国大会紧急特别会议上月底高票通过巴以局势决议,呼吁立即实现持久的人道主义休战,停止敌对行动,要求各方遵守国际法,保护平民。随后,欧洲多国出现抗议游行,要求政府呼吁巴以立即停火。
在英国伦敦,民众走上市中心街道,谴责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袭击。“我们呼吁停火,呼吁(保护)巴勒斯坦的生存权和人权,”抗议者卡米尔·雷韦尔塔说。
英国舆观调查公司日前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76%英国民众选择支持巴以停火。尚未呼吁停火的苏纳克政府因此面临舆论压力。英国国会议员理查德·伯根认为,英国政府的行动过于消极,至今尚未推动停火,这与公共舆论背道而驰。
以方面临外交困境
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自加沙地带对以色列境内军民目标发起突袭并扣押大量人员。以军随后持续空袭加沙地带,切断水、电、燃料等供应。从10月27日晚开始,以军加大空袭力度,同时扩大地面行动规模。根据联合国网站11月2日公布的数据,巴方已有超过9000人在本轮冲突中丧生,另有超过2.2万人受伤,以方有约1400人死亡。
新一轮巴以冲突不断升级,外溢效应冲击地区和平稳定。分析人士指出,以色列如果仍然拒绝停火止战,恐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外交困境。
以色列政治分析人士卡罗琳娜·兰茨曼说,如果以色列非要用残酷手段战胜哈马斯、在冲突中取得胜利,以方将得不偿失。当前,以军在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的军事行动造成巴方平民大量伤亡,这是对以“土地换和平”为核心原则的《奥斯陆协议》的冲击,使以色列陷入重大公共外交危机之中。
俄罗斯政治学者卡利涅·格沃吉安指出,以色列如果对多国要求停火止战的呼声置若罔闻,那么在加沙地带取得的任何“进展”都将对其国际地位造成消极影响。(参与记者:陈梦阳、沈丹琳、胡冠、熊思浩、沙达提、吕迎旭、王卓伦、冀泽、谢昊、黄灵、邓仙来、李骥志、唐霁、潘革平、陈文仙、朱雨博、林朝晖、周盛平)
(责编:苏缨翔、徐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