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5 14:49:28 来源: sp20241125
中新社 北京8月30日电 题:巴基斯坦媒体人走丝路看中国:布丁的滋味在于品尝
作者 陈欣怡
位于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的球幕影院内,来自巴基斯坦的媒体及智库人士观看了5D电影《飞跃丝路》。借助全息影像技术,他们于转瞬间跨越千年时空走廊,在亚欧大陆的古丝绸之路上穿行。
8月19-29日,2024年“巴基斯坦媒体及智库人士中国行”活动从新疆乌鲁木齐出发,一路经过新疆伊犁、陕西西安,最终到达北京。沿着丝绸之路的脉络,巴基斯坦参访团用脚步丈量中巴互联互通的历史,亲身感受当下的中国。
包容的宗教
“在我来中国之前,宗教是我最担心和好奇的问题。这很大程度上源于西方媒体在人权方面对中国的指控,尤其针对穆斯林。”巴基斯坦国家电视台高级记者阿巴博·阿里·阿斯伽尔说。
坐落于乌鲁木齐市的新疆伊斯兰教经学院内,图书馆、多媒体教室、大小净室一应俱全,超500位穆斯林学生正在此就读。“学生们可以留胡子吗?”《今日巴基斯坦》报新闻主编米安·阿布拉·侯赛因问。“当然。”经学院副教授卡马尔丁·艾合买提笑着回答,“留或不留都取决于他们自己。”
伊宁陕西清真大寺的阿訇马继荣已有68岁,但在巴基斯坦媒体人眼中,他亲切、有活力,仍像个年轻人。“想要影响更多人,首先应修炼自身的端庄品德。在中国,在新疆,宗教传递的是爱与和平。”马继荣说。
8月22日,新疆伊宁陕西清真大寺的阅览室内,巴基斯坦媒体人翻阅宗教读物,与阿訇马继荣交谈。陈欣怡 摄多元的文化
巴基斯坦媒体人此行常有“回家”之感。除热情的民众外,民族地区的歌舞乐器、房间装潢等,都让他们感到熟悉。“巴中两国文化底蕴有很多相通之处,这得益于长期的文化交流。”巴基斯坦前总统新闻秘书、自由撰稿人卡马尔·巴希尔表示。
巴基斯坦国际关系与媒体研究所创始人兼所长亚瑟尔·哈比布·汗在一次画扇面的体验中说:“我画的是我心中生活在西安的一位女士,她穿戴传统的中国服饰和配饰。这座古都和其承载的丰厚文化令我印象深刻。”
“中国政府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可以为很多国家提供经验。”巴基斯坦前新闻与广播部长、Stratheia网总编辑穆尔塔扎·索兰吉表示,“没有过去,就没有现在和未来,它们是相互关联的。中国是在保持文化连续性的基础上才谋求创新。”
8月25日,巴基斯坦媒体人在陕西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陈欣怡 摄前沿的科技
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新疆软件园内,巴基斯坦媒体人赞叹于北斗信息技术的强大,在北京京东集团总部,他们又为融入生活的智慧无人物流场景拍手叫好。“我想,西方不是在抵制中国,是在抵制发展本身。”米安·阿布拉·侯赛因表示。
当前,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进入新阶段,伴随着中欧班列巴基斯坦公铁联运线路的开通、瓜达尔自由区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中巴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亚瑟尔·哈比布·汗说:“在基础设施和能源领域,中国在巴基斯坦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我乐见未来在新兴科技层面两国有更多交往,有更多巴基斯坦企业进入中国市场。”
“当我乘坐的飞机来到乌鲁木齐上空,看到那些高楼大厦和现代城市的车水马龙时,我就知道这里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地方。西方有句谚语:布丁的滋味在于品尝。通过这次行程,我品尝了布丁。没有什么比亲眼见到的真相更有说服力了。”穆尔塔扎·索兰吉说。
新疆伊犁的察布查尔报社内,巴基斯坦参访团用不同语言写下对中巴友谊的祝福。陈欣怡 摄行走在中国的大街小巷,“巴铁”是巴基斯坦媒体人从中国民众口中听到最多的词。在世界上唯一一份锡伯文报纸的生产地——新疆伊犁的察布查尔报社内,参访团学习体验毛笔书法。他们手握毛笔蘸上墨水,一人一句在宣纸上接力创作。最终,不同语言连接成这样一段话:“巴中友谊比喜马拉雅山高、比海深、比蜜甜、比钢硬,巴中友谊万岁!”(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