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5 10:09:53 来源: sp20241225
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迈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令人印象深刻。习近平主席完善并拓展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维度,中国成为全球创新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中国深入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建设,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日益完善的法律框架为国内外参与者提供了更高水平的保障。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研究样本,为解决人类问题、推动人类进步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
关于建设自贸试验区
建设自贸试验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3年,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福建、广东、天津等地也在随后几年相继设立自贸试验区。目前,中国自贸试验区总数已达22个,基本形成覆盖东西南北中、统筹沿海内陆沿边的改革开放新格局。
经过多年发展,自贸试验区已成为创新和贸易中心。通过分析自贸试验区发展实践,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战略,新成立的自贸试验区不仅是为了吸引外国投资发展贸易,还关乎经济改革。改革内容包括金融开放、外汇管理和行政程序等方面,外国企业可以在较少的监管限制下开展业务。
自贸试验区政策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政府规定哪些经济领域不开放,除了清单上的禁区,其他行业、领域的经济活动都可以开展。而且这份清单持续“瘦身”,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二是部分自贸试验区走在数字人民币试点的前列,非常契合中国金融数字化转型发展进程。三是自贸试验区简化了海关程序,降低关税的同时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使贸易往来更加高效。
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设立促进了在线贸易发展。值得强调的是,近年来自贸试验区的设立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产生协同效应。例如,重庆自贸试验区就通过中欧班列在连接中国与欧洲方面发挥着重要桥梁作用。
习近平主席指出,“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近年来,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影响。随着中国向全球价值链上游迈进,自贸试验区将吸引高科技产业入驻,这样的变化有可能重塑全球供应链。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持续推进,自贸试验区将推动人民币在全球贸易中更大范围流通。世界各国高度关注中国发展,自贸试验区的成功为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为世界了解中国提供了重要窗口。
关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站在历史角度上看,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曾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多年改革,国有企业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同时也积累了一些问题、存在一些弊端,需要进一步推进改革。
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通过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竞争力,使其更好适应市场变化。将国有企业转变为能够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和服务国家战略的现代化企业,重要的举措之一是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混合所有制模式吸收了非国有企业的资本和管理力量以及效率驱动的实践经验,有利于促进合作和创新。
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持续深化。2015年,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两家国有企业合并成立中国中车,成为全球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商。企业管理改革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制定更清晰的绩效指标,实现管理专业化。中国一直积极推动钢铁和煤炭等受产能过剩困扰的行业削减产能,不仅解决了效率低下问题,还解决了环境问题。同时,也在努力减轻国有企业的债务负担,强调财务纪律,改进审计工作,减少企业对政府的依赖。通过改革,国有企业创收能力和效率都得到了提高,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
提高经济效率的同时,国有企业的战略支撑作用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在国防、能源和通信等领域,经过整合的国有企业更具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
关于金融改革
20世纪80年代后,以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业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复杂的金融体系来支撑持续增长和创新。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从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更加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中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化,一系列政策效应全面释放,为实现金融现代化、融入全球一体化、确保经济稳定提供了支撑。
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稳步扩大金融开放。坚持发挥市场在利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服务实体经济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金融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是金融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随着更多参与者加入,以及金融科技的发展,中国金融生态系统更加多元化,为消费者和企业提供了更全面的服务和产品。同时,重视金融科技的潜力,推进金融科技创新并加强监管。
中国强调加强监管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性。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处置高风险金融机构、加强对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旨在增强抵御潜在金融风险的能力。同时,强调金融服务国家战略、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全球一体化的关键作用。金融领域的改革旨在建设金融强国,提升国际金融影响力。这段进程充满挑战,但也彰显了中国致力于创建一个强大、现代化金融体系的决心。
关于绿色发展
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化发展。然而,经济快速增长也带来生态环境挑战。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中国推出了多项促进绿色发展的政策,“十三五”“十四五”规划纲要都强调生态环境保护。习近平主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作为指导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理念,将生态环境目标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采取多项措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12年,原中国银监会出台《绿色信贷指引》,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有效开展绿色信贷、大力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2013年,为解决城市空气污染问题,《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出台,设定了降低细颗粒物浓度的具体指标,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和减少多污染物排放。2014年全面修订环境保护法,对相关违法行为给予更严厉的处罚。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特别提出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制度。2017年碳排放交易体系启动,帮助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018年,中国调整相关部门职能,由新组建的生态环境部负责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强化了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2019年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这是一种综合途径,可解决从生产、消费到处置整个周期中的固体废物问题。目前,中国正积极推动清洁能源转型,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机、电池和电动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
除了上述措施,中国还一直积极完善包括公交、地铁在内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同时通过补贴政策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国的绿色发展是多方面的,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同时经济增长态势强劲,因此面临的挑战也是多方面的。所有这些政策和举措都表明,中国认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承诺将环境因素纳入更广泛的经济和社会政策。
关于创新驱动发展
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国家战略。中国致力于在机器人、半导体、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实现自主可控,并通过补贴、融资和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中国已成为全球创新中心。为初创企业提供融资,加强与研究机构合作,中国的创新发展正深度参与并影响国际标准,塑造行业未来。例如,深圳这个城市常被称为“中国硅谷”,华为、腾讯等企业都从这里起步,如今这些企业已成长为各自领域的佼佼者。
创业文化在中国蓬勃发展,初创企业在金融科技、电子商务和移动出行领域不断创新。中国企业不是简单地复制西方技术,而是立足于本土市场对产品和服务进行调整和改进。此外,还通过“逆向创新”,将在中国开发的产品出口到全球其他市场。中国人口规模巨大,拥有世界上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这一客观现实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受众来测试和完善创新型产品。
中国式现代化的思考
现代化到底意味着什么呢?中国追求现代化并不新鲜,20世纪60年代,中国提出以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为重点的“四个现代化”,从“四个现代化”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一以贯之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的全球影响力,但同时将现代化牢牢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中,这是既保持中国特色、又融入世界的最佳实践。
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从中国国内来看,快速的科技进步、城市化进程,生态保护项目的实施以及新时代文化建设,正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体现。从全球视野来看,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到推动全球科技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对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产生了积极深远影响。
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关键是理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大理念。中国经历了重大的社会经济转型,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并成为全球经济大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阐明了中国的安全观、发展观、全球治理观,让我们深入了解中国推动更加包容、公平和可持续全球秩序的决心。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的命运紧密相连。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全球性挑战,无论是气候变化、恐怖主义还是流行病。与“你输我赢”零和思维相反,中国积极促进以互利共赢为基础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这种共赢的方式寻求通过对话和合作实现共同增长,而不是对抗。这一理念强调尊重各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强调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选择的不同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是“共同”,也就是说,所有国家都应该提倡包容、平衡、公平的全球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和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中国践行多边主义、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决心,无论是加入《巴黎协定》应对气候变化,还是协助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中国以实际行动体现了负责任大国担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中国致力于确保共建“一带一路”项目符合当地环境标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一系列政策措施体现了改革的连续性和应对21世纪各种挑战的有机结合。同时,全球地缘政治局势紧张,中国改革发展稳定也面临新问题新挑战。
创新是中国经济应对当前挑战的驱动力。中国认识到需要改变依靠廉价劳动力和低成本制造的经济发展模式,在研发和教育方面加大了投资。中国成为全球创新中心,实现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在全球科技领域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创新是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不过在某些特定行业,如何在监管和创新之间找到平衡,值得思考。
金融改革推动中国融入全球金融体系,并创建了多元化的金融生态系统。在金融业对外开放与防范系统性风险之间找到平衡是一个持续的挑战。中国金融体系与全球经济日益融合,面临外部冲击、地缘政治等诸多挑战。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针对当代挑战提出了独特的愿景,在承认全球范式的同时强调本国特色。当中国朝着这一愿景迈进,不仅发展了自己,也给世界格局带来深远影响。理解习近平经济思想,就掌握了中国未来发展的路线图,中国的未来同世界的前途命运休戚相关。
【作者埃万德罗·卡瓦略 系巴西瓦加斯基金会(FGV)法学院国际法教授、中巴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