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9 15:38:27 来源: sp20241109
眼下正值深秋,在四季如春的岭南,万物常在此时积蓄来年之势。10月15日,第134届广交会在广州开幕。超过10万名客商再次因一场展会云集中国。其中,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采购商近7万人。场馆内外,人潮熙熙,货如轮转,“中国第一展”的人气依然不减。
看“流量”,更观“流向”。广交会每年春、秋两季各举办一次。相对于春季广交会而言,“秋广”作为来年中国经济“风向标”的作用更为凸显。从这一场展会,足以瞭望来年中国外贸趋势乃至世界经济的前景。
今天,“四方来客,万商云集”早已不能概括这场盛会的全部。当前,全球贸易需求持续低迷,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当此国内外经济形势多重承压之际,广交会却“风景这边独好”,依旧吸引了来自全球2.8万多家企业在花城相会。
珠江之畔,千里之约。是什么让世界客商用脚步再次坚定选择?参展商逐年、逐届增长,规模直至本届仍在持续扩大的广交会,释放出怎样的经济信号?
“结构优”折射“格局变”
本届广交会,迎来25年来组展优化大调整。
不仅跨期调整了7个展区,题材协同也更紧密。第一期家电、电子消费品、机械设备、新能源等机电产品展区规模大幅增加约3000个展位,增幅超18%,其中新能源展区规模增幅更是高达172%。走过67年的广交会,不管国际市场形势风云如何变化,依然紧追对全球市场潮流,快速做出调整。
对市场变化反应敏锐的“老广交”们或许更能捕捉这组变化背后的关键信息:调整展区结构,既是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客观需求,更是为新兴产业、新兴市场方向腾出更大、更优的空间。
在本届广交会上,更多高技术、高附加值企业则抓住了结构优化调整的机会,不少行业“小巨人”“隐形冠军”第一次站到了台前,站在了广交会这一世界性舞台的“C位”。漫步广交会展馆步道中央,创新、高端、智能、绿色产品不断映入眼帘,一股清新之风扑面而来。
积极求新求变的,不只是展区优化和题材安排,这种转变还从个别产品延伸到整个产业。
广东中山以传统灯饰产品闻名,被誉为“世界灯都”。曾几何时,中山灯饰产业“大而不强”,企业规模小,技术核心竞争力不强。早年间在广交会上的中山灯饰企业更是“习惯性”占据多个连排小隔间。近年来,来自中山的灯饰企业不再满足于“小秀场”,也不再单兵作战。今年,品牌企业、品牌展位更比上届分别同比增长205%、167%,各家中山灯饰企业在展馆内的主要通道和行进动线区域,通过个性化的特装展位,用华丽光影刷新“好灯具,中山造”的金字招牌。
从展位设计、产品呈现到品牌表达,中山灯饰产业在广交会上展示形式的不断转变,代表着出广东乃至全国传统行业面对新市场、新挑战,对自身定位的新思考:从传统制造到以智能“智”造,从生产优先到品牌优先;从囿于传统市场到向国内外市场进行更精准、更高效的品牌输出。
临清轴承,慈溪家电,江门摩托……在广交会展馆,一张张板幅巨大、个性张扬的广告展板,勾起我们对这些地域性极强的传统优势产业的回忆,更从中看到一个个历经风雨依然自信十足、通过转型升级获得新生的中国产业。
“超级流量”背后的超大市场
“对我们来说,这就是全世界进出口最好的交易平台,我们每一次都有收获,不来就可惜了!”在进口展区,已经连续参加了18届广交会的马来西亚参展商梁宏仁,身居方寸大小的“格子间”,虽然这么多年只带一样产品——便携熨斗,但靠着优秀的口才,依然能举起样品展示的一刻,吸引大量往来客商驻足。他说,依托广交会这个巨大的“流量池”,即使身居角落也能吸引全球目光。
梁宏仁所言非虚。在本届展会上,参展商热情高涨,境外采购商尤其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采购商的“快速回归”,更推升了这场展会的“暖意”。“根本忙不过来”成为不少参展商在这届展会上的口头禅,有的采购商甚至在首期撤展时仍意犹未尽,直接买走商品样品。
截至本届广交会第一期收官,境外采购商线下到会超10万人,来自全球210个国家和地区,到会人数比上届同期大幅增长。
实现“开门红”已经无须多言。在浩浩汤汤的人潮中,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客商表现格外显眼。在本届广交会的进口展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参展企业占比达到了60%。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采购商也比上届同期增长65.2%。足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广交会的强大赋能。
这十年间,伴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广交会以更加强大磁场汇聚世界商潮,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与中国贸易互通搭建重要平台,自身更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亲历者,见证者。
对于像梁宏仁这样的海外参展商而言,积极接入中国市场机遇、借力中国市场澎湃向前的发展动力才是此行更加重要的目标。在广交会上交换一张名片,走进一家全新的展位,或许就是一场跨越重洋的合作的开端。在这里与同行和顾客面对面交流,可能就是新一代产品创新的源泉。
火爆的客流背后孕育着巨大的商机。不少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新兴市场的业务实现大幅增长。不少企业代表告诉记者,市场就是希望。他们未来有意继续探索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商机。
海阔凭鱼跃,中国市场鱼大水深,机遇无限。广交会上无数的大小展区,链接的是中国这个体量巨大、机会无限的超大市场,期待的正是共享中国经济发展的“超级流量”。
“礼遇”背后饱含开放深意
大到展会结构调整,实现24小时办证,小到重新规划展馆内每一个停车位……随着第134届广交会的到来,以周到、细致著称岭南待客之道——“广式服务”重出江湖,客商甚至可以在接驳船上享用广式早茶,节约出行时间,轻松直达场馆。
礼遇背后的深意远不止如此——这不仅是广交会举办地、千年商都对展会的重视,背后更折射出中国面向世界市场坚定敞开大门的友好态度。
“从我父辈开始就参加广交会,如今我带着我儿子来参加,在中国,我们交到的朋友越来越多,中国市场也越来越大”。来自土耳其客商胡赛因告诉记者,像他们这样祖孙三代参会的“老广交”并不少见。在每一届的广交会上,他们也许并不十分在意在现场达成多少新订单。又见故交,结交新朋,才是不变的主题,市场份额也伴随着朋友圈的扩大而悄然拓展。
十年来,无数像胡赛因这样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客商,到广交会的不仅是寻找订单,更是期待借助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趋势,“借势”耕耘出新兴国家市场的新机遇——友谊在延续,故事却已经续写新篇。
数据或许最有说服力:十年来,广交会共建国家采购商到会人数占比从50.4%提升到58.1%。进口展累计吸引了70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2800多家企业参展,占比超过60%。依托广交会平台,许多共建国家客商既采购到中国优质优价的产品,也打通了本国特色产品在中国的销售渠道,实现了互利共赢。不少行业的从业者已经将目光从传统市场转移到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
热气腾腾的“小气候”,来自同样向好的“大环境”: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我国与共建国家的货物贸易累计规模达到19.1万亿美元,实现年均6.4%的增速,这个增速既高于同期我国外贸整体增速,也高于同期全球贸易增速。我国也已经成为110多个共建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已经与20个共建国家签署了14个自贸协定,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这也深刻影响着广交会。
互为市场,彼此信任。在人潮涌动的广交会,我们看到的是一次次真诚的握手,一个个真挚的笑脸,窥见的是全球客商通过在中国“广交世界”,进而实现“互利天下”理念高度认同。
让一批批“老广交”不远千里奔赴、一位位“新广交”满怀期待加入背后,更是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在目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国际局势不稳定因素频出的今天,中国经济既有“莫听穿林打叶声”的韧性和定力,也有与世界各国“青山一道同风雨”的历史担当,为全球撑起一把贸易之伞,更打出了更加广阔的经济纵深,越来越多国内外企业愿意借力广交会、借力中国实现发展。
今天的广交会早已超过一场跨国贸易交流会所承载的意义,更多参展商在展会中感受经济的冷暖,观察行业的趋势,共享发展的机遇。广交会这扇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正在向世界宣示: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都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开放的大门会越来越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内陆地区从“后卫”变成“前锋”,沿海地区开放发展更上一层楼,中国市场同世界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这庄严的声音,同样在岭南大地、在人声鼎沸的广交会场馆内回响。
走出广交会会馆,曾见证过“海上丝绸之路”的黄埔古港与崭新的广交会场馆遥遥相望。如今,古港早已帆影远去,千年商都广州却因广交会再次千帆云集。珠江奔腾,牵起古今两个在中国历史长河上留下深刻印记的外贸坐标。历史也仿佛穿过时间长廊在此交汇,诉说着商脉不绝的故事,诠释着坚定扩大对外开放的意义。
(总台记者 郭翔宇 林丽丽)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