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9 13:54:05 来源: sp20241109
中新网 北京1月26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开放获取学术期刊《科学报告》最新发表韩国科研人员完成的一篇古生物学论文称,小型杂食和食虫恐龙可能会扇动小巧、有羽毛的原始翅膀,把猎物从隐藏处惊吓出来。
论文作者制造出一只名叫Robopteryx的机器恐龙,用于研究蚱蜢对不同的潜在惊吓行为作何反应,推断这些结果可有助于解释为何在某些类型的恐龙中,羽翅的演化早于能够飞行。
本项研究中,装有原始翅膀的Robopteryx,向前方一只蚱蜢展示假设中的惊扰行为(图片来自论文作者)。施普林格·自然/供图该论文介绍,虽然人们已经发现大量有羽恐龙物种遗骸,但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个名为廓羽盗龙类的类群被发现有羽状羽毛——飞行所需的那种羽毛。化石研究表明,它们最初发展出小而原始的或者说雏形的翅膀,没有强壮到足以飞行,其功能迄今未明。
小嘲鸫是被观察到会使用惊扰捕猎方法觅食的鸟类之一,图中的这只正在展示这种行为(图片来自Manjith Kainickara)。施普林格·自然/供图在本项研究中,韩国多所高校科研人员合作,他们假定这些雏形翅膀被用于“惊扰捕猎”(flush-pursuit)觅食,这一捕猎策略在多种现代食虫和杂食鸟类物种中可见,如走鹃(Geococcyx californianus)和小嘲鸫(Mimus polyglottos)。这一策略中,捕食者展示出翅膀和尾巴上颜色对比鲜明的羽毛惊吓猎物,使之从隐藏处逃出,从而可以追踪捕获。
走鹃,被观察到会使用惊扰捕猎方法觅食的鸟类之一(图片来自Lip Kee)。施普林格·自然/供图论文作者用机器恐龙Robopteryx来测试他们的假设,Robopteryx基于一种廓羽盗龙类的恐龙尾羽龙(Caudipteryx,两足、孔雀大小的捕食者,生活在约1.24亿年前)的体型、外形,以及估测的运动范围所制。随后,他们用Robopteryx模拟了一些惊扰捕猎行为的变化,包括完整地从张开雏形翅膀并竖起尾部、伸展停顿、然后收回,并观察蚱蜢对这些展示行为的反应。此次选择用蚱蜢,是因为它们对惊扰捕猎行为有反应,并属于直翅目,该目昆虫与尾羽龙曾共存于同一时期。
论文作者发现,使用雏形翅膀展示惊扰行为,与蚱蜢逃走的可能性(使用翅膀雏形时有93%的测试蚱蜢逃离,不用则是47%)以及Robopteryx在蚱蜢逃走时与蚱蜢的距离,都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他们还发现,翅膀雏形上有白斑以及尾部有羽毛,与蚱蜢逃离可能性显著相关。
论文作者总结说,他们用Robopteryx测试得出的结果支持了惊扰捕猎假说,这也为有羽毛的翅膀和尾部最初在恐龙中的演化提供了新视角。(完)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