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30 17:16:55 来源: sp20241130
近日,国家网信办严肃查处一批侵犯企业、企业家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并公布典型案例。一批在网上编造负面信息,抹黑企业索要公关费的账号,被全网关闭并纳入黑名单,传递出国家为企业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的坚定决心。
舆论环境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市场经济很大程度是预期经济,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不可能在谣诼满天飞的环境里有卓越表现,企业家不可能在动辄得咎、污言秽语的压力下专心谋发展,消费者不可能在充斥着虚假信息、无良广告的环境里安心做出选择。只有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经济循环才可能顺畅进行。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网络作为重要舆论场,却有着不少干扰企业正常经营的虚假消息,尤其是一些账号、大V打着“评测”“监督”的旗号,对没有给“好处费”“保护费”的企业大肆造谣抹黑,影响十分恶劣。
这些年来,相信许多人都对这组被简称为“56789”的数字相当熟悉:民营经济税收贡献超过50%,国内生产总值占比超过60%,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占比超过70%,城镇劳动就业占比超过80%,企业数量占比超过90%。但要看到,近年来受多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民营经济发展遭遇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此时此刻,倘若企业、企业家还处于舆论“下风口”,无疑会让经营更加困难。恰如中央网信办在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企业座谈会上所言,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营商环境,“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维护国家产业和经济安全,保持和提升国际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开这些网络“黑手”“黑嘴”,既是必要震慑也是正本清源,可谓恰当其时。
向违法者“亮剑”,就是为企业发展“撑腰”,但要看到,实现舆论环境的清朗不会一蹴而就。从宣扬种种似是而非的奇谈怪论,到对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家扣帽子、打棍子;从一些自媒体大V“收钱就吹、不给钱就骂”,到网络水军受雇对竞争对手的品牌、质量、技术能力全方位抱团抹黑……当前网络舆论场中涉企的杂音噪音,既有自媒体博眼球、敲竹杠的利益冲动,也有部分网民不明真相的盲目跟风,还夹杂着企业之间的不正当竞争,更有来自境外势力虚假信息的倒灌,成因十分复杂。清除杂音、凝聚共识,还需要有关部门久久为功,常态化开展监管工作,立足事实真相,该揭露的揭露、该处理的处理、该辟谣的辟谣、该力挺的力挺,让企业免于不当舆论的伤害。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正如有学者所言,“营商环境是一个360度的立体系统,包括法治、政务、产业、自然、社会、开放和舆论等多个子系统。”期待企业舆论环境的净化能与其他有关政策形成合力,为经济发展提供充沛动力。(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