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3 16:03:33 来源: sp20241123
深圳,改革的热土,见证着一次新的出发。
以护航创新发展为己任,过去五年,人民法院以敢为人先的勇气深化改革,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严格公正司法,逐步破解制约审判能力的体制机制瓶颈,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取得突破性进展、历史性成就。
行至关键节点,12月15日,一场全国范围内的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动员部署会落子成势。牢牢把握“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做实能动司法,迎难而上、笃行不怠,为在更高起点推进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现代化、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高质量发展——
蓝图绘就,人民法院再启新程。
五年回顾结硕果
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民族复兴伟业高度,布局谋划创新驱动发展。人民法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职能,以严格公正司法的实际成效,激活着创新创造的一池春水。
这是砥砺奋进的五年——
2018年至2022年,全国法院依法审结各类知识产权一审案件219万件,审理了迪奥商标行政案、香兰素技术秘密侵权案等一大批标志性案件,有力维护公平有序市场环境。
五年来,裁判规则体系不断健全。制定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25件,发布指导性案例18件,连续15年发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白皮书。法律适用和裁判标准更加明确统一,知识产权审判质量、效率和司法公信力不断提升。
五年来,审判体制机制日益完善。形成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业务部门为牵引、4个知识产权法院为示范、27个地方法院知识产权法庭为重点、各级法院知识产权审判业务部门为支撑的专业化审判体系。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改革有序推进,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作格局更加有效发挥作用。
明方向、定规则、建机制,五年来,人民法院敢涉深水区,敢啃硬骨头,改革的举措一环扣一环,严格公正司法的根基不断夯实,一系列直指审判质效提升的新探索,硕果频结。
以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为抓手,持续深化繁简分流改革,商标驳回复审行政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缩短至35天,北京法院以审判管理现代化促进审判质效提升,揭示首善之区创新活力迸发的法治密码。
持续深化“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推行技术调查官制度,与省有关部门建立重点产业链发展协同保护机制,江苏法院不断优化审判机制,知识产权一、二审案件服判息诉率连续五年高于全省其他类型案件。
探索多种程序机制,上海法院充分运用诉前证据保全、行为保全等临时措施,及时制止技术侵权干扰等行为,让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更有保障,不断净化公平有序市场竞争环境。
潮起海之南。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深化改革创新,加强专业能力建设,为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筑牢坚实法治屏障。
这是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五年——
五年来,人民法院依法公正高效审理涉外知识产权案件,平等保护中外权利人合法权益,知识产权司法国际交流合作深入开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出版知识产权典型案例集(中国卷),中国知识产权审判的司法经验令世界瞩目。
破题开路向未来
站在年终岁尾回望,2023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人民法院迎接着一系列新的挑战。
向着既定目标,知识产权审判迈步从头越。
理念是行动的指引,以审判理念引领、促进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始终离不开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纲”和“魂”。
“把党中央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积极能动、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到位。”来自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会议的共识,掷地有声。
如果侵权获利巨大、惩罚不痛不痒,知识产权保护无从谈起。如果维权成本高周期长、权利人“赢了官司输了市场”,激励创新创造的目标也只是空中楼阁。
破解难题,必须厉行法治。
坚持严格保护理念,重在依法从严惩治、依法及时救济,显著提高侵权代价和违法成本,不让违法者存有任何侥幸心理,让一切创造财富的创新因子充分释放。
严格落实惩罚性赔偿制度,五年间,共有152件案件判赔超千万元,判赔数额支持比例从30%提高至65%,广东法院重拳出击,加大侵权惩处力度,树立依法从严惩治侵权假冒的鲜明导向。
河南、四川、青海、宁夏、西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法院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依法严惩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刑罚威慑、预防和矫正作用日益凸显。
河北、吉林、安徽、湖北、重庆等法院探索知识产权案件快审机制,适用小额诉讼程序、要素式审理方式、简易程序妥善审理知识产权民事案件,审理周期大幅缩短,权利人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变得更加可期可盼。
人民群众期待越高,知识产权审判责任便越重。
在这项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系高质量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关系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关系国家安全的重要工作中,必须立足全局、着眼大局,深刻理解把握“国之大者”,在能动司法理念指引下寻求最佳处理方案,实现案件办理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统一。
依法审理“沁州黄”“诚意祥”“汾酒”等涉及传统特色产业产品商标侵权案,山西法院综合考虑历史因素和现实情况,满足社会公众对公平正义期待的同时,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数据权益、算法规制、平台治理……围绕蓬勃兴起的数字经济产业,浙江法院通过公正裁判明晰产业行为规则,回应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新需求,推动营造开放、健康、安全的数字生态。
高水平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法院深化RCEP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合作,加强涉外知识产权交流互鉴,助力RCEP区域内企业创新合作和可持续发展。
勇担重任再出发
为创新发展营造健康稳定的法治环境,这是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必须面对的课题。
如何答题,考验智慧,彰显担当。
“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惩罚不是目的,源头治理促进百姓自觉遵纪守法、企业自觉合规经营,才是知识产权保护治本之策。
从个案、类案中发现国家治理、社会治理中的深层次问题,针对性提出司法建议、工作意见,人民法院用新的理念指导着新的实践——
立足农业大省、种业大省实际,山东法院聚焦科技、农业等重点领域,提出知识产权相关司法建议140条,加大对重大农业科技成果保护力度,从源头治理,保障国家种业和粮食安全。
天津、内蒙古、江西等法院就易发多发侵权现象,以及当前知识产权审判短板瓶颈,向行政管理部门发出司法建议,通过完善规则程序、专项整治等举措,让一大批知识产权纠纷化解在即将萌发之时。
知识产权治理是法治之治、规则之治,更是社会之治,需要全社会、各环节、多部门同题共答。
建立全链条保护新格局,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牵头协调省检察院、公安厅等13家省级单位成立秦创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中心,设立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助力三秦大地乘着科技的东风实现高质量转型升级。
共抓“大保护”,辽宁、黑龙江等法院联合知识产权局出台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的意见,与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化合作,完善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有机衔接各项机制。
福建法院积极推动建立省、市、县三级知识产权司法协同保护体系,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首创知识产权司法协同中心,携手行政、行业部门提供一站式司法服务。
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湖南、云南、贵州、甘肃、新疆等法院积极拓展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新渠道,与有关部门建立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实现知识产权纠纷和谐解决、快速解决。
向着权界清晰、分工合理、责权一致、运转高效的体制机制迈进,在知识产权保护全链条中,司法必须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各级法院要通过健全知识产权审判机制,以更高质效的司法保护融入和促进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
做实审判监督指导,做到上下联动。四级法院共同推进落实,整体提升审判质效,发挥考评指挥棒作用,用好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
做实双赢多赢共赢,做到左右协同。发挥好司法审查监督职能,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与产学研用各领域沟通交流,实现司法保护与创新实践同频共振。
这是来自会场的声音,更是经过实践检验后的深刻启示。
继续推进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案件“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在司法理念、办案规则的协同融合上下功夫,让改革的“化学反应”充分释放;
继续着眼办案质效、打造精品案例,勇于瞄准国际前沿和先进规则,努力作出更多在国际上具有引领性的司法裁判;
继续建强审判队伍、提高履职能力,一体融合推进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建设,培养、建设一支让党放心、专业素质更强、公信权威更高的国家知识产权审判队伍。
雄关漫道真如铁。知识产权审判,又一次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人民法院迎接新任务、开启新征程,向着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前景,锚定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一往无前、步履铿锵。(记者 孙航)
(责编:温璐、薄晨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