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影视”打造视听新体验

发布时间:2024-11-25 05:33:26 来源: sp20241125

  在2024年服贸会文旅服务专题展区,孩子们在体验融合了AIGC技术的数字作品《如梦·守护神》。   新华社记者 逯 阳摄

  在首届中国·重庆科技电影周影视科创展览上,观众体验AI光场还原技术。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摄

  AI妆造大模型“神力霓裳”生成的古代仕女妆造图。   采访对象供图

  在首届中国数字艺术大展上,观众与作品《后人类·赛尔》中的数字人“赛尔”互动。   新华社记者 韩传号摄

  近期,AI(人工智能)技术频频在国内影视制作领域亮相。前不久,快手宣布启动“可灵AI”导演共创计划,9名导演通过可灵AI技术创作电影短片。9月底,“新质影像力——2024年人工智能影视创新应用大会”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探讨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应用,为影视产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带来更多合作机会。

  不少影视行业从业者认为,AI技术已开始改变影视制作流程,给观众提供更新鲜的视听体验,未来将为整个行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深度参与创作

  近一年多来,AI成为越来越多国内影视作品的新标签。从前期筹备,到虚拟拍摄、后期配音,在影视制作的各个环节,AI技术的参与程度都日渐加深。

  在湖南卫视、芒果TV今年播出的旅行真人秀节目《我们仨》中,首次出现的AI助理导演“爱芒”引发热议。据芒果TV相关负责人介绍,“爱芒”能在5分钟内完成小说和剧本的结构化拆解,还能设计节目互动环节、解答工作人员提问等。节目播出后,“爱芒”的表现力和自我迭代的能力,让观众直观地领略到AI技术参与影视节目制作的魅力。

  央视频AI频道上线的微短剧《中国神话》,则由智谱AI和文心一言参与编剧,主要负责文本生成和主题提炼。据悉,该作品创作中,AI编剧占比高达80%,充分展现了AI技术在影视产品创意研发中的巨大潜力。

  除了当导演、写剧本,AI还能做造型师。

  今年6月,阿里大文娱发布了首个针对影视剧服饰造型设计而打造的AI垂类大模型“神力霓裳”。

  “过去,一部30集以上的古装剧,通常要200套以上的妆造图,算上中间设计版本,总量接近1000套。如果由画师手绘,每套妆造图要耗费数小时。”阿里大文娱首席技术官郑勇介绍,在AI技术的支持下,该设计流程的效率得到大幅提升。“目前,‘神力霓裳’包含造型设计、妆发设计和纹样设计三大功能,造型师在设定朝代、性别、身份等条件后,输入相关提示词,2分钟就能获得造型图片。目前,大模型可以生成唐、宋多个朝代和民国时期的角色妆造,涵盖了官服、仕女服、舞女服、异族服等多种造型款式。”

  在郑勇看来,AI在影视内容创作各环节的渗透率正持续提升,“AI技术与影视行业细分领域知识的深度结合,正加速打通影视工业化的‘最后一公里’。”

  拓展应用场景

  AI技术除了应用于新影视作品拍摄,还能对老影片进行修复。

  今年8月,中国电影资料馆举办“再续时光—经典香港电影修复发布会”,该馆与抖音、火山引擎共同启动“经典香港电影修复计划”,计划在一年内将100部香港电影修复至4K版本。

  修复工作在技术上采用“AI+人工”修复。火山引擎视频云技术架构总监王悦表示,这是火山引擎首次将视觉大模型应用于老片修复场景,实现修复效果的全方位提升。

  电影修复工艺繁杂,包括物理修复、数字修复、艺术修复等步骤。而AI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幅提升老片修复的质量和效率。王悦举例说,限于拍摄时期的设备和技术,早期香港电影中有不少穿帮镜头,比如画面出现威亚线等。以往这种情况,只能依赖手工逐帧消除。而AI算法可以自动识别到威亚的位置,并对对象进行擦除。

  针对老片修复场景,火山引擎对AIGC视觉大模型进行了生成质量、视频任务和效率方面的算法优化,让视觉大模型能够在视频场景下更加稳定、优质、高效地输出内容。

  目前,《武状元苏乞儿》等首批修复的22部电影已在抖音、西瓜视频上线。“抖音帮助经典老片重新翻红,并获得年轻人的喜爱。”抖音副总裁陈都烨表示,希望通过技术,重新修复这些经典影像,达到当下的视听技术,从而被更多观众所接纳、欣赏。

  因为看到AI在影视行业的应用潜力,许多从业者加大投入,积极探索拓展AI技术应用场景。

  今年7月,北京壹同传奇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联合多家单位发起成立了国内首家“影视AI感知视听联合实验室”。该实验室致力于影视制作全流程的AI技术研发,为影视数字产业创新带来新的活力和可能。

  “AI融入影视制作能够帮助降本增效。”北京壹同制作后期公司负责人李晓攀在采访中表示,AI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传统上需要大量人力和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大幅降低了图像生成、声音合成和特效制作等内容的生产成本,这在大批量规模生产中尤为明显。“未来,我们希望有更多AI技术参与制作,乃至由全AI化生产流程产出的影视作品,能走向大银幕。”李晓攀说。

  探索更多可能

  AI技术为影视制作带来了更多可能。但目前,其深度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业内人士认为,继续拓展“AI+影视”的发展边界,需要更多耐心。

  李晓攀认为:“虽然AI已经能开始应用于影视制作的全流程,替代一些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工作,但目前一站式工具的缺乏,限制了AI在影视制作中的深度参与。AI要全面改变影视行业仍需时间。不过,未来的影视制作中一定少不了AI的身影。”

  比如,目前AI在进行剧本创作方面还无法替代传统编剧角色。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教授何武认为,AI协助影视剧本内容创作,能够帮助编剧提升工作效率,甚至可以短期解决编剧创意贫瘠的问题。“不过,在算法感知的这个陷阱下,内容创作仍是影视行业的重中之重,好的剧本是要促进与人共情,而这是AI很难达到的层次。”

  AI技术是否能够同时兼顾场景设置、人物出场和剧情推进等电影要素,有效处理整体叙事节奏,同样值得关注。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塔娜认为,一方面,从业人员在拥抱AI技术、学习相关技能的同时,应更加注重作品的创意性和创作性,赋予影片独特的思想内涵和生活温度;另一方面,AI具备强大的优化和迭代功能,在大量的文本学习和重复训练下,AI生成的影片在逻辑性和连贯性上将不断提升,情感属性也有望得到加强。“因此,我们不可低估技术对影片未来的颠覆性影响。”

  尽管尚有诸多不足,但AI技术将改进继续影视制作方式仍备受期待。AI技术不仅能提升影视生产的效率,还可以通过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模型、预训练算法等技术的大数据分析,把握观众喜好,为制片方提供关于剧本市场需求、受众喜好等方面的准确信息,辅助影视公司在电影筹备初期充分调研、找准定位。

  “AI正在重塑影视工业制作的全流程,算法会让影视内容的生产变得简单、省时,AI相关的影视内容可能会迎来爆发式的增长。”塔娜表示,AI技术还能打破影片制作的壁垒,让普通用户也能参与到影视内容的创作中来,用户参与式的影视内容将带来更个性化的娱乐体验。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