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微观察丨为人民放歌,为时代铸魂

发布时间:2024-11-18 15:26:37 来源: sp20241118

  国庆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3000多名观众一起,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观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音乐会,共同回顾新中国成立75年来的辉煌历程,共同祝福伟大祖国繁荣昌盛。

  文艺工作者们以精湛的演奏、动人的歌声,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的历史脉络融汇于音乐会篇章结构中,唤起经典音乐作品中的历史和时代记忆。

2024年9月29日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音乐会在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3000多名观众一起观看演出。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鲜明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吹响了推动文艺创作繁荣发展的集合号。

  10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牢记嘱托,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倾情服务人民,倾心创作精品,奏响一曲曲荡气回肠的时代之声、爱国之声、人民之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磅礴精神伟力。

  ——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2004年,浙江承办的第七届中国艺术节,定格了感人一幕:一位银发飘飘的耄耋老人,牵着一位稚气十足的小女孩,在台上敲响了艺术节开幕的大锣。

  为体现“人民的节日”这一宗旨,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亲自敲定了这个别具一格的开幕设计。

  文艺为谁服务?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作家王愿坚讲述柳青蹲点农村14年创作《创业史》的故事,感慨地说:“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总书记说,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他要求大家“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

  “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以作家柳青“对陕西关中农民生活有深入了解,所以笔下的人物才那样栩栩如生”的生动事例,鞭策文艺工作者要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给耄耋之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电影表演艺术家牛犇写信,勉励他“继续在从艺做人上作表率,带动更多文艺工作者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人”;鼓励乌兰牧骑队员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回信,勉励他们“在教学相长中探寻艺术真谛,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

  情深意切的话语,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扎根人民”的殷切期望。

  ——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

  2021年6月28日晚,“鸟巢”上空,绚烂的焰火升腾绽放,化作“100”的纪年字样,掌声欢呼声响彻夜空……中国文艺用华美篇章,深情礼赞党的百年华诞。文艺演出《伟大征程》热忱诠释着文艺工作者与党同心、与民同心的坚定信念。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我国作家艺术家“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

  2019年全国两会,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总书记希望大家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时代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

  歌曲《春风十万里》、电视剧《山海情》、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晚会《我们的四十年》……牢记总书记嘱托,广大文艺工作者紧跟时代步伐,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用心用情讴歌伟大时代。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生动讲述如何传承中华文化——“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021年12月,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总书记进一步强调:“故步自封、陈陈相因谈不上传承,割断血脉、凭空虚造不能算创新。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孕育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其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是文艺创作创新的重要源泉。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倒计时短片,用“中国式浪漫”让世界领略中国古老历法的独特文化魅力;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的《国风雅韵》表演,将江南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典籍里的中国》以舞台演绎形式呈现中国经典形成的历史背景与核心内容,让观众在沉浸式视听体验中感悟中华经典文化的力量……广大文艺工作者将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相结合,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为人民放歌,为时代铸魂。新时代以来,我国文艺园地百花竞放、硕果累累,呈现出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重大任务,对文艺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立足新时代史诗般的实践,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能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国家、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优秀作品。

  总监制丨闫帅南 王姗姗

  监制丨耿志民

  制片人丨兴来 宁黎黎

  执笔丨张亚楠

  视觉丨江雨航

  审校丨程昱

  (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