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1 00:57:47 来源: sp20250111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本期大家谈,我们选编3篇来稿,分享各地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生动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筑牢精神支柱、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编 者
扎根历史 凝聚共识
徐 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尊重中华民族历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秋国庆假期,多地立足历史文化资源,推出特色文旅活动。在北京市,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新时代考古成果展,游客可以一览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家国一体的发展历程;在河南省洛阳博物馆数字体验馆,游客穿着汉服就能免费观影,还能以“亲身试、亲自演”的形式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河北博物院推出非遗戏剧曲艺展演,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非遗展示体验……以轻松新颖的方式展现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有助于寓教于乐,不断增强人们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日常生活,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就能不断激励广大人民群众为祖国发展繁荣而团结奋斗。
创新载体 润物无声
张向阳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笔者带着孩子走进北京市香山革命纪念馆,参观新中国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到天安门广场,与“祝福祖国”巨型花篮合影;打卡长安街沿线的主题花坛。孩子的专注目光、自豪神情,流露出对革命前辈的崇敬之情、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之情,爱国情怀在无形中涵养。
倡导爱国主义、弘扬爱国精神,离不开一定的形式和载体。校园里,观看爱国主义教育视频、讲好红色故事等活动接续开展;走出校园,红色研学等教育活动更加富有特色。当下,仪式感和细节感兼备、参与感和代入感极强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日益丰富,吸引越来越多青少年自觉传承革命先辈精神、牢记历史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
用心发掘细节,创新呈现载体,才能让更多青少年从历史中体悟家国命运与共、激发强国志和报国行。让爱我中华的种子在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牢牢扎根,他们日后必能长成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立足民族 面向世界
周山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既扎根于本国实际的深厚土壤,也在观察世界中博采众长,这样的爱国才兼具理性与热情,更持久、更坚定。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开放包容,才能富强兴盛。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中国的命运始终与世界的命运紧密相关。一批又一批中国维和工兵分队和医疗分队来到刚果(金)执行维和任务,为和平坚守,展大国担当;“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累计派出超过700名青年志愿者,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20多个国家,开展医疗卫生、农业技术等方面服务;在联合国有关机构、世界卫生组织共同举办的应对新冠疫情网络会议上,中国青年代表向全世界分享科学应对疫情的经验做法……在国际合作中激荡智慧,在互学互鉴中汲取营养,在文化交流中增强自信,能提升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让我们在平视世界的同时更加积极主动投身到报效祖国中。
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也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胸怀。这让我们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爱国主义精神将以更具感召力的姿态,给予我们深厚滋养,引领我们在胸怀天下、兼收并蓄、交流对话中升华对国家的深切情感,在求同存异、互学互鉴、携手合作中为国家乃至全人类和平发展的崇高事业奉献力量。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17日 09 版)
(责编:杨光宇、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