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知名作词人方文山:让传统文化更流行

发布时间:2024-12-21 17:00:36 来源: sp20241221

  《东风破》《发如雪》《青花瓷》……一首首歌词蕴含古典诗意的流行金曲,均出自台湾知名作词人方文山之手。20多年来,方文山和台湾音乐人周杰伦搭档,持续推出中国风歌曲,曾掀起华语流行乐坛的中国风热潮。

  早在中学时,方文山便大量阅读古诗词,在作文写作中也展露天分。那时的他不会想到,有朝一日会以作词为生,而传统文化的滋养,更让他在流行乐坛拥有了“风格名片”。此后,他不论发起汉服活动、打造潮流文创、拍摄电影网剧,都离不开传统元素。“我们可以用流行的形式,来传播传统文化。”在位于台北的工作室中,方文山对记者说。

  从古诗词中汲取创作养分

  1999年,初出茅庐的方文山和周杰伦分别担任作词和作曲,为岛内知名闽南语歌手江蕙创作《落雨声》,歌中对于故乡和母亲的思念令人动容,成为岛内闽南歌曲经典之作。音乐才华突出的两人从此长期合作,在周杰伦2000年起推出的每张专辑中,都收录一两首中国风歌曲。

  “台湾在上世纪70年代的民歌时代,就已经有了中国风歌曲,比如《龙的传人》《梦驼铃》等,但当西方的嘻哈音乐遇上中国诗词,又让人耳目一新。”方文山说。在周杰伦第一张专辑中,两人合作推出歌曲《娘子》,对市场反应并无把握。没曾想,这首横空出世的歌曲令台湾乐坛大为惊艳,被誉为“第一首真正做到中西合璧的流行歌曲”。

  方文山如今累计创作歌曲超过500首,中国风的歌词大约占其中的1/5,但被讨论的永远是这部分歌曲,因为有“辨识度”。“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方文山说,以《青花瓷》这首脍炙人口的歌为例,歌词并非平铺直叙地讲爱情,而是通过雕琢文字来营造美感,用穿越时空的场景和画面来讲故事。

  “中国风的歌词,已经成为我的风格特征。”方文山说,因为这类歌关注度高,他每次都会投入更多心力进行创作。从题材到遣词用字、修辞语法,都尽量避免重复,这给自己带来不小的挑战。

  但方文山并不担心灵感枯竭。他从小醉心古诗词,尤其喜爱宋词。“宋词本来就是搭配旋律传唱,其实就是当时的流行音乐,也给了我很多创作上的养分。”方文山说,过去台湾的课本里有不少古文和诗词,他在中学时也经常在旧书店站着看书,一待就是好几个钟头,这点滴不断的积累,让他能在音乐道路上长期跋涉,并常有中国风歌词在两岸爆火。以至于一提到中国风创作,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的,就是方文山的名字。

  以大型活动推广汉服文化

  “对于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事,我都有某种使命感,愿意尽自己所能来进行推广,让更多人领略传统之美。”2013年,方文山在浙江西塘发起汉服文化周,活动逐渐发展为大规模呈现中华传统服饰和礼仪文化的文化节,累计吸引上百万汉服及传统文化爱好者参与。去年起,方文山又根据微博网友投票结果,选择在四川阆中发起汉服活动,希望让汉服文化遍地开花。

  在方文山看来,如果喜欢书法,要先临帖并认识不同字体,欣赏昆曲和京剧也有门槛,唯有汉服最容易上手,只需要穿起来就可以。“如果对传统文化有兴趣,汉服是很好的载体,穿上汉服就是走进了传统领域,可以由此感受传统服饰魅力,乃至了解不同朝代文化、传统礼仪知识等。”他说。

  汉服方阵、创意市集、亲子活动……无论在西塘还是阆中,每次活动都像是汉服爱好者的欢聚盛会,所到之处皆是人潮涌动。方文山认为,推广汉服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大型活动的方式呈现,这样既能增强汉服爱好者的凝聚力,又能引发社会关注,带动更多人参与。

  方文山回忆,10多年前,无论是买汉服,还是穿汉服,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当时没有那么多汉服商家,汉服爱好者只有在汉服活动中才敢穿,平时不敢穿汉服去坐公交车,怕被认成拍戏的演员,通常也不太敢一个人穿,要两三个人结伴同行才好。

  “现在汉服爱好者不再孤单,他们可以很自然地穿着汉服去逛街,大家都已经习惯了。大陆高校汉服社团逐渐兴起,地方上开始举办汉服节,汉服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一种产业和现象,并且呈现流行化趋势。”方文山说,他很鼓励T恤衫和马面裙来做“混搭”,也乐见作为日常穿着的新式汉服或当代汉服出现,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节奏。

  用通俗形式传递文化意蕴

  “传统文化想要获得广泛影响力,就要用通俗的方法。”方文山认为,借助影视剧、流行音乐等形式,可以直接看懂、听懂,就会有比较好的流行度。

  在进入音乐行业之前,方文山最初的打算是拍电影,他去学习了相关课程,还拿到了编导证,却发现当时台湾电影界从业人员已经饱和。“不能用电影讲故事,那就用音乐讲故事。”他于是开始歌词创作,成为享誉两岸的作词人。

  然而方文山从未忘记拍电影的梦想。2013年,他执导了首部电影,内容与青春、爱情、音乐有关,该片延续方文山在作词方面的风格意境,以摇滚乐、古典乐的碰撞为基调,并融入汉服、水墨画、韵脚诗等古典元素。如今,他还在西塘筹拍首部网剧《民谣小镇》,也计划未来拍摄与书法有关的影视剧。

  “我想让诗词离开书本,让篆刻离开宣纸,让歌词离开音乐,看看它们在另外一个世界长什么样子。”在个人艺术创作巡回展中,方文山将古今中外的字体、书法形式、当代艺术的典故熔于一炉,制作成百余件艺术品。他的25首中国风歌词,能在青铜器、陶瓷、版画、装置艺术等载体中找到踪迹。

  在方文山台北的工作室中,记者还见到包括潮流公仔在内的多种文创品。其中“庞克猫史汀”化身不同造型,有一种以北宋汝窑代表色之一的天青色作为主色调,公仔胸前护甲铁片上的“青”字是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字体,公仔身体则为复古机器人,整件作品兼具文化底蕴与机械文明质感。

  多年来,无论是创作中国风歌词,还是尝试跨界艺术,方文山都是想让传统文化变得更加流行。这条路,他还要继续走下去。(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