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确保全国文物普查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可信

发布时间:2024-12-16 03:32:01 来源: sp20241216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11月起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这是我国时隔16年再次启动文物普查,此次文物普查也是我国在“十四五”期间最大规模的文物保护行动。

文物是中华文明的不朽见证。开展文物调查,全面掌握文物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现状,是文物保护、管理、研究及利用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手段。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开展过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每一次文物普查,不仅丰富了文物内涵,扩展了文物保护对象,完善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更是促进了文物事业跨越式发展。

保护文物要先摸清家底。此次普查范围是我国境内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对已认定、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同时调查、认定、登记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一碑一刻、一砖一石都蕴含着历史的沉淀,凝聚着先人的智慧,留存着千百年的文明。目前,我国有76万多处不可移动的文物,含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等,数量多、分布广、产权复杂。由于不可移动文物多处于露天或半露天环境,比起抢救性保护,摸清“家底”,办好“身份证”,预防性保护“治未病”尤为重要。

坚持保护第一,进一步完善文物保护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国家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总目录,完善不可移动文物认定公布机制,规范认定标准和登记公布程序,健全名录公布体系,建强文物保护队伍等,既有利于建立全国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大数据库,为推进文物资源资产管理,加强文物空间管控、动态监测等工作提供依据,更是在普查中让更多年轻人成为生力军,以普查带动人才培养,锻造文物保护坚强队伍。与此同时,普查的过程也是文物保护的宣传、浸润过程,可以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必须保护好、利用好。然而,近年来,因发展经济而致使文物遭受到永久性破坏的事例屡见不鲜。各地区要正确认识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关系,特别是在一些景区开发中,更要以保护文物为前提,“老祖宗”留下的无价之宝,是多少金钱都买不到的。文物本身就是一本“历史教科书”。各方需深怀敬畏之心,担当历史之责,通过此次普查,依法认定、登记并公布不可移动文物,全面落实保护第一,加强文物全面保护、系统保护、整体保护,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让文物的光芒穿越历史、照进现实、点亮未来。

文物保护永远在路上。此次文物普查是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文物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参与部门多、涉及范围广、社会关注度高。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做好普查工作,让今后的文物资源管理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策,为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责编:孟哲、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