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首届中国智慧档案科技博览会在京举行

发布时间:2024-12-31 06:30:05 来源: sp20241231

   中新网 北京10月27日电 (邱牧子)10月24日至27日,在“十四五”档案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之际,由兰台之家、北京市档案学会、北京联合大学等15家单位联合举办的2023首届中国智慧档案科技博览会(下称“档博会”)在京举行。

10月24日至27日,2023首届中国智慧档案科技博览会在京举行。 主办方 供图

  本届档博会以“科技引领智慧未来”为主题,包括华为、融安特股份、紫光档案等领军企业集体亮相,展示了OFD、数据库、档案安全与保护、档案存储与备份、信息资源管理与数字化、智慧档案馆(室)解决等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案、新产品。档博会现场参观咨询的观众络绎不绝,部分参展档案科技企业现场召开新产品发布会。

  档博会期间,同步举办了中国智慧档案科技发展高峰论坛。国家档案局原局长、中央档案馆原馆长、中国档案学会理事长杨冬权出席论坛时表示,随着当前新技术的发展,档案数据化,档案知识挖掘和推送,已成为档案行业发展的新风口,智慧档案馆室建设是目前的重点和关键。

  他希望,档案科技企业调转主攻方向,调整业务重点,把人财物转向智慧档案的建设与研发。谁站在智慧档案的风口上,谁就能飞起来;谁搭上智慧档案的列车,谁就有发展的高速度;谁行动得快,谁就会成为档案行业的王者。

  论坛上,来自档案行业的专家、学者及档案服务领军企业的多位专家,围绕档案信息化、信创和新时代档案安全与保护进行研讨交流。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档案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徐拥军表示,人工智能为档案工作提供了机遇,在档案工作中具有诸多应用情景,提升了档案工作各业务环节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为档案管理带来新思路、新方向和新领域,促进档案工作者的培养与管理。

  但徐拥军也提醒,需要注意人工智能技术还没有得到充分验证,人工智能对档案知识的理解存在偏差,对档案部门的软硬件环境配置,对档案数据和模型,提出了更高要求、更高标准。

  同时,人工智能也带来档案安全风险与挑战,档案部门要打造人工智能新生态,加强与技术公司、互联网平台、数据管理部门、档案形成机构的合作,档案工作未来的业态以数据为核心,汇聚数据、处置数据,长期保存数据,提供档案部门的数据产品。

  青岛市档案馆原二级巡视员、档案专家杨来青表示,档案工作基本实现数字化转型,是档案事业发展的目标之一。档案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是推动传统档案业务模式和流程向数字化发展模式转型,以提高档案工作效率,提升档案部门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有序推进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需要分析信息技术将如何引发档案工作系统性变革,研究档案部门如何实现数字化环境下的价值体系优化、创新和重构,为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提供可行的战略指引。

  河南省档案馆副馆长李宝玲在发言中深度解析了档案数字化安全管理的必要性,档案数字化既是对传统载体档案的保护,又是数字档案馆建设,实现档案资源共享的基础,是档案部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必由之路。

  李宝玲认为,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仍然是一项长期任务,数字化转型阶段面临数字化不均衡,存在安全隐患,数据质量还有差距。李宝玲结合国家数据安全相关法规政策,以近年来出现的档案数字化案例,指出档案数字化中应该具备的安全管理策略。

  北京市档案馆原二级巡视员、全国档案专家陈俐剖析了在档案开放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点,系统提出如何规避安全风险的措施、方法,从而努力加固档案开放的安全护栏:一是完善档案开放审核管理制度,加固制度护栏;二是优化档案开放审核业务流程,加固数据流安全护栏;三是用好管理“铁三角”,加固管理安全护栏;四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开放审核精准度和效率;五是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档案开放审核业务人员综合素质。(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