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院发布打击治理洗钱犯罪审判白皮书及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2025-01-10 20:11:14 来源: sp20250110

  为加强洗钱犯罪治理,进一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12月20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北京法院打击治理洗钱犯罪新闻发布会,发布《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打击治理洗钱犯罪审判白皮书》,通报2021年以来北京法院打击治理洗钱犯罪的情况并发布典型案例。

  白皮书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截至2023年10月31日),北京法院共审结一审洗钱罪案件40件44人,其中自洗钱案8件、他洗钱案32件,审结二审案件1件。其中2021年审结13件,2022年审结12件,2023年前10个月审结15件,案件数量虽稳中有升但总体偏低,与庞大的上游犯罪数量形成明显反差。被告人年轻化、职业化、专业化突出,年龄在40岁以下的占六成,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六成,半数以上洗钱行为人系国企、公司高管或员工,12起案件涉案公司为投资相关业务公司及科技公司,无业人员比例占1/4左右,8起9人有犯罪前科。

  洗钱罪案件的上游犯罪类型以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为主,其中贪污贿赂犯罪占50%,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占27.5%,其他上游犯罪包括金融诈骗犯罪、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涉案金额跨度非常大,低则不足万元,高则达上亿元。多发于为亲友洗钱,行为类型相对集中,以提供资金账户、通过转账方式转移资金、代持违法所得并以投资理财的方式协助转移、转换获利等行为最为常见。自洗钱被告人主要以使用他人资金账户接收赃款并取现,或通过转账等方式转移资金,以及用于个人消费等。

  从刑罚结果来看,洗钱罪被告人被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6人,刑期主要集中于五年有期徒刑以下;罚金刑力度大,40起案件共计判处4685.7万元罚金,罚金最高3100万元;认罪认罚比例高,有33起案件37人认罪认罚。

  白皮书显示,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金融发展模式的创新,以及国家对洗钱犯罪打击力度的加强,犯罪分子洗钱手段越来越多样化、智能化,衍生出诸如专业网络“跑分”支付平台、证券交易、互联网交易等新型洗钱方式,使得洗钱活动变得更加复杂和隐蔽,增加了监管部门和司法机关对资金来源、性质、去向进行有效追踪和识别的难度,客观上加大了反洗钱工作的难度。而洗钱犯罪数额的增大,也为上游犯罪活动提供了进一步支持,助长更大规模和更严重的犯罪活动,既严重影响司法机关对相关案件的依法查处和追赃挽损,也危及金融市场的安全和稳定。

  犯罪分子为了逃避监管,利用普通民众法律意识淡薄或贪图小利等因素,通过给予小额利益等方式诱使他人帮助完成洗钱过程,部分被告人为获得高额手续费、“好处费”等不正当利益,帮助他人从事洗钱活动,并从“洗白”的资产中抽成。洗钱行为利用金融市场活动中高自由度的特性,将犯罪所得及其收益“合法化”,转移不法资产使其流入市场,从而阻断其与上游犯罪之间的关联。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利用金融机构转账、网络支付平台交易也在洗钱行为中使用普遍。

  (总台央视记者 冀成海)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