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墩苗期”变成“黄金期”

发布时间:2024-11-18 17:04:38 来源: sp20241118

“过去我们来到部队也是先当排长,但军衔是中尉。”每当听到学长们这样说,近些年分到部队的少尉排长们心中又是羡慕、又是焦虑——“肩上少了一颗星,脚下多了一段路”。

这个变化,无形中延长了他们在基层的“墩苗期”。如何让改革的初衷在部队育人实践中落地见效?显然不是靠单纯延长“墩苗期”就能简单实现的。怎样把延长的“墩苗期”,变成他们成长的“黄金期”,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大课题。

成长路上有挫折,但流的每一滴汗水都有意义

前不久,新疆军区某团新一轮参谋业务集训工作展开,排长齐文博被纳入教练员队伍。

沙盘推演、作战方案拟定、组织战斗指挥协同……第一堂课上,齐文博精彩的授课内容和意气风发的姿态,令几十名排长佩服不已。

然而,对齐文博而言,这份惊艳的背后充满“意外”。

齐文博军校毕业后,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岗前适应性培训。他原本盘算着,培训完回到营区后,先好好熟悉一下单位环境。但没过几天,他就再次出发,踏上前往高原驻训场的路途。

整整3天,齐文博一路颠簸,随着车队在崇山峻岭间穿行,车窗外是茫茫雪山和曲折山路。他强忍着高原反应,拎着背囊来到连队驻地。

迎接新排长的是一场授装仪式。在全连官兵的掌声中,连长将象征着装甲兵的工作帽郑重交给齐文博。

“那天,我感受到了强烈的责任。”齐文博登上某型装甲步战车,兴奋地抚摸着各类设备,耳边回荡着连长的嘱托:“从今天起,这辆车就交到你手中!希望你带着它、带着全排战友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那时,齐文博并不知道,他所经历的正是该团探索创新排长培养模式的一次尝试。近年来,随着该团转型为合成团,基层连队编制中设置了排部,排长的指挥责任更重了。

新的排长培养模式给齐文博等年轻军官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和冲击。经历军校4年锤炼,2次被评为优秀学员,齐文博自认为军事素质还不错,但现实经历给了他当头一棒。一个月后的一次实战化训练中,他尝到了失利的滋味。

那天,当电台传来“抵近突击”“掩护步兵分队冲击”等指令时,齐文博看着一个个光点在屏幕上闪烁,一时乱了阵脚,最终没能带领全排按时完成任务。

“第一仗就没有打好……”齐文博的语气有些沮丧。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能力差距竟然有这么大。

齐文博的经历只是这批新排长成长的缩影。就在新排长们为“如何快速得到单位认可”而焦虑时,他们的战场“初表现”也成为团领导关注的重点。

“一两次失败说明不了什么。年轻人接受能力强、工作干劲足,不会可以学、短板可以补,但前提是得把他们摁在战位上。不练打仗,怎么培养打仗型人才?”该团领导态度坚定。

编组作业、战术演练、战例讲解、课题攻关……随后的日子里,新排长们一边熟悉着部队,一边如海绵汲水般学习成长。

该团人力资源部门以一年为周期,区分不同专业,跟踪了8名新排长的“成长轨迹”。他们得出的结论令人欣喜:在为战育人的鲜明导向下,新排长到岗即上岗,融入连队的时间较以往大幅缩短,官兵认可度明显上升,能力素质更加综合全面。

这时,排长们真正意识到:成长路上有挫折,但流的每一滴汗水都有意义。

能力提升有多大,关键得看目光落在哪里

去年11月,包括齐文博在内的12名排长因军事素质好、指挥能力强,被表彰为该团“四有”优秀军官,部队隆重召开表彰大会。

聚光灯下,鲜红的荣誉证书触动着许多排长的内心。台下,排长金彪向齐文博投去羡慕的目光。

金彪今年28岁,经优秀士兵提干成为排长。提干之前的那几年,带车、值班、出公差,是他对排长工作最直接的印象。

去年初,按照团里的排长培训计划,金彪参加了参谋业务补差班。没想到,教练员中就有和自己同批毕业的排长齐文博。

与同批一些年轻排长比较,金彪发现自己的经验与年龄不仅没有什么优势,反而差距越拉越大。几次考核,他的成绩都在及格线上下徘徊。

“年龄偏大、能力不强,再过几年,晋升中尉,然后年龄到杠,顺理成章脱下军装。”看着眼前的形势,一股失落感涌上金彪心头。其实,在金彪内心深处,他并不愿意脱下这身军装。

补差班成立的第3周,金彪主动找到齐文博。“排长不仅是行政职务,更是一级指挥员。如果我们迟迟无法进入战位,没有担负起一名战场指挥员的角色,成长就会越来越难……”齐文博推心置腹地说。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就是生命。“新排长的迷茫,一方面是自信心不足,另一方面是以往的排长培养模式有‘误区’。”该团政治工作处一名领导是从基层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在他看来,金彪等排长的窘境事出有因。长期以来,不少排长偏重于担负行政管理职能,产生了“一眼看到头”的错觉,从而消磨了斗志。

“如果排长任职后迟迟无法进入战位,个人成长就容易产生迷茫甚至消极态度。”该团一名领导介绍说:“排长的能力提升有多大,关键得看目光落在哪里。”

在新的思路指导下,不少和金彪一样的排长逐渐找到努力方向,能力素质生成驶入“快车道”。

听说团里要组织人员参加上级指挥技能比武,金彪报了名,齐文博主动与他结成对子。

“时间紧、内容多、要求高,对我来说,要啃的硬骨头挺多。”金彪拿着齐文博帮他制订的训练计划,看着密密麻麻的日程安排,感到压力很大。除了战斗体能、主战装备操作外,很多课目都不是他的强项。

一次对抗中,金彪主动请缨带队打头阵。与“敌”遭遇后,他凭借装备优势先发制人。眼见“敌人”落荒而逃,他立即下令展开追击,没想到一头扎进“敌人”埋伏圈。

类似的场景不止一次上演,但一次次“失败”让金彪越战越勇。在推演室,金彪进入“连轴转”模式:白天和战友演练战术战法,晚上加班学习军事指挥技能。紧张的工作生活,也让金彪慢慢感受到内心掩藏已久的拼劲在复苏。

前不久,在结业考核中,金彪成绩优异。按照“训在平时、评在平时、奖在平时”的原则,金彪被评为训练标兵,他的照片登上了团队“龙虎榜”。

在连队为金彪举行的“庆功会”上,他感慨道:“赶上这个好时代,我只有更加努力。”

前进路上,每一步奋斗都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去年新排长岗前培训时,该团按照自主选岗加合理调配的方式,让90%的新排长实现专业对口。

电子对抗分队指挥专业毕业的排长方轶,如愿走上电子对抗连排长的岗位。任职一年来,从熟悉各类装备的操作使用,到掌握所属专业兵力、装备运用原则,他的每一步都得心应手。

去年底,方轶受领某训练任务后,每天跟在几名老班长身后请教,并结合自己所学专业与战友们钻研探讨。高原驻训地海拔高、气温低,方轶钻进冰冷的车里收集数据,连续奋战两周。

当厚厚的一沓研究报告上交团队时,方轶的双手多了不少细密的伤口。但他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今年3月,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时,方轶作为小教员进行了一次高科技知识授课,赢得团党委委员们的一致肯定。这让方轶扎根基层蓄力强能的信心更加充足。

“前进路上,每一步奋斗都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如今,在加速培养打仗型排长的背景下,该团一批排长立足战位换羽高飞。

前不久,一次夜间战术训练中,排长王天杰灵活进行人员编组,沉着指挥应对,最终将“敌”全部歼灭。这场战斗中,他和排里的战友一起解决了行动衔接不畅、通联方式单一、指挥效率不高等问题。任务结束,王天杰抹去额头汗珠,目光变得愈加坚定。

“战斗中,红军借助起伏的地形和浓雾出现的时机,巧妙设置包围圈,迅速歼灭拥有强大装备的敌军……”在连队每月一次的战例讲座课堂上,排长田桂铭登上讲台,从战术运用的角度分析了红军的第一次反“围剿”作战。40分钟的讲解,台下官兵给了他7次掌声。

个人能力的提升和官兵的认可,让新排长们前进的动力愈发充足。与此同时,排长队伍的拔节成长也带来了“鲇鱼效应”。

某连吴连长原本是一名指导员,抓政治工作得心应手,但军事素质偏弱。他本想着在政治干部这条路上一直发展下去,但看到一大批排长在新的培养模式下羽翼渐丰,他的内心深受触动。今年初,他主动申请换岗为连长,走上了军事主官岗位。经过半年历练,他终于补上了能力短板。

“当个人价值追求与强军事业高度融合,排长完全可以在基层舞台上展现自己。”回望自己的成长历程,齐文博更加坚信,日拱一卒、稳步前进,今天的奋斗必将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火热的基层实践,是年轻干部的“试金石”“磨刀石”,也是“铺路石”。青年军官“厚积薄发”,真正把“墩苗期”变成加速成长的“黄金期”,强军事业才能更加生机勃勃、充满希望。(张磊峰 李蕾 纵恒)

(责编:陈羽、刘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