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公共图书馆拥有多种“打开方式”

发布时间:2025-01-11 06:12:07 来源: sp20250111

原标题:让公共图书馆拥有多种“打开方式”

在不久前召开的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国家图书馆的“中华古籍资源库”入选了2023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精品案例”,令人眼前一亮。有记者深入了解“中华古籍资源库”的使用和建设情况,发现在线检索阅览古籍,体验极佳,且数字资源非常丰富,“该库已拥有书籍影像资料逾2640万页”。可以说,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亮相,让更多人看到了不一样的公共图书馆,也让人们意识到,原来图书馆还有这样的“打开方式”。

今年,图书馆上过好几次热门新闻。年中,有媒体盘点国家图书馆“火成了网红打卡地”,四层阅览室几乎每天满员,有网友说,“去别的地方是消费,在国图是免费获得”。11月初,有媒体以《2本899元,古籍复制费为啥这么高》为题,聚焦了古籍复制价格的话题。

也许,将这些关于图书馆的新闻串联在一起看,我们才能更加了解图书馆的功能。

现代图书馆诞生在中华大地上的一百多年,也是公共机构存藏古籍的一百多年。如今,许多人将公共图书馆视为图书借阅室,甚至自习室,而实际上,图书馆同博物馆、美术馆一样,有文物存藏和展示展览的功能。因为古籍不仅是可供人们阅读研究的文献,还是必须收藏保护的文物。有报道提出“古籍的原作者已经去世超过50年,这些古籍的版权属于公共领域”。其实,将古籍等同于一些当代文献,视为普通的“公版书”,正是忽视了古籍的文物属性。人们常说的“一页宋版一两金”,指的就是珍贵的宋版书。纸寿千年,绢寿八百,古籍的修复、存藏、复制,每个环节都是颇具难度的“技术活”。目前,学界公认的解决古籍“藏”与“用”矛盾的重要方式,就是古籍数字化。近些年,“中华古籍资源库”举全国各地收藏单位与个人之力,不断“上新”,共发布了古籍影像资源超10.3万部(件)。古籍数字化是文明传承的必由之路,更是需要徐徐图之的文化工程,需要全社会赋之信心、细心和耐心。

其实,公共图书馆还有更多“打开方式”。例如,许多图书馆都开设了少儿阅览室,提供专业的少儿阅读指导,推荐优秀童书;首都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开放“馆外阅览”,在家就可免费使用大量数据库;仅今年一年,国图就上线了10万册电子书,可免费在线阅览,读者还可以免费在线观看权威学者的讲座课程……在知识付费大热的今天,公共文化机构里还有很多免费的优质文化资源,等待着人们去关注和使用。

公共图书馆是文献存藏机构,免费的图书阅览室和自习室,还可以是电子资源库和线上课堂……当图书馆“火成了网红打卡地”,一定会有更多读者“解锁”图书馆丰富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我们也期待,公共文化服务将进一步优质化、均等化,为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提供更多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作者:陈雪)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