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国家水网 绘就世纪画卷(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发布时间:2024-11-05 23:39:00 来源: sp20241105

  国家水网,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调水引水、河湖连通、数字赋能,新征程上现代化国家水网建设加速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水网建设起来,会是中华民族在治水历程中又一个世纪画卷,会载入千秋史册”。

  灌渠,国家水网的“毛细血管”,粮食安全的基础保障。

  金秋时节,鲁西平原上的位山灌区,一渠渠黄河水浇出丰产良田。山东省聊城市后姜村种粮大户王立浩感慨:“抗旱夺丰收,数字灌渠顶上了大用。”

  从“靠天吃饭”到引水灌溉,再到如今的精细供水,一条灌渠的“智慧升级”,折射出我国水利现代化建设迈出的坚实步伐。

  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治水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受益人口最多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水支撑。

  水利建设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三干渠是位山灌区骨干渠道,全长78.6公里,上接总干渠,下连24条跨乡镇分干渠,灌溉面积280万亩。智能高清摄像头“守护”渠道两边,三干渠的工情、水情等信息实时掌握。“过去是土渠,灌溉水走一路漏一路。如今,数据存入云端,经过三维仿真构建,三干渠‘装’进了计算机里,灌溉效率大幅提高。”位山灌区管理服务中心信息化科副科长梁以昌轻点鼠标,渠水按照指令输送。

  土渠变“云”渠,调水、配水、输水精准高效。用上全自动轨道(缆道)测流系统,测流时间节省超50%,测流精度提高3%。今年夏灌,大模型生成旱情分析报告15套,帮助供水直达受旱区域。

  数字孪生技术在位山灌区落地生根。“沿渠敷设光缆247公里,覆盖骨干渠道全线;建成11处大型节制闸远程控制系统、1182处水情监测站点,数字化改造升级,让灌区现代化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位山灌区管理服务中心主任江崇海说。

  一条渠见证水利之变。从“凭经验放水”到“按数据供水”,背后是水利建设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开工建设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大中型灌区现代化建设改造,推进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2023年我国耕地灌溉面积10.75亿亩,比1952年增长2.6倍,累计建成大中型灌区7300多处,建成泵站、机井、塘坝等各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2200多万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0%。

  千年灌区都江堰,调水配水全流程线上操作,水源“一键直达”;数字孪生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1.0版建成应用,水质指标实现实时监测预警。

  水利工程建设全面提速,全国水利建设投资连续两年迈上万亿元台阶,日益完善的现代化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严格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优先”“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城镇等领域节水”。

  黄河水沿着三干渠一路向前,到达离位山闸110公里外的临清市金郝庄镇周庄村。渠旁的玉米地里,村民王玉宝细数节水“神器”:田间每隔50米设置“泵站+管灌”小型智能灌溉设施,浇地刷卡,“自来水”不再哗哗淌。

  节水账带出增收账。王玉宝掰着指头算:“用上管灌,水、电、人工等成本每亩节省二三十元,我托管了1100多亩地,一下省出2万多元。”

  田头,智慧节水。位山灌区90多万亩农田实现射频刷卡灌溉,管灌、喷灌等节水技术不断推广,末级供水管理示范区亩均用水量由原来的170立方米降到140立方米。

  田头到源头,全程节水。“三干渠全段衬砌,硬化加固,防渗防漏。一道道分水闸,就像一个个‘水龙头’,控水精度达到毫米级。”位山灌区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温培明介绍,位山灌区投资22.52亿元持续开展续建配套改造、引黄农业节水工程等。

  农业是用水大户。在位山灌区,从推动农业节水灌溉,到灌区节水改造,再到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黄河水用在了“刀刃”上。

  一条渠见证用水之变。从大水漫灌到精细灌溉,背后是绿色发展理念落地生根,是我国水资源利用方式实现深层次变革。

  新时代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强化用水总量强度双控,严格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持续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与2014年相比,2023年我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41.7%、55.1%。

  国家水网守安澜、保供水、润良田、护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三干渠的渠系下游末端,聊城市冠县兰沃乡石家寨村引来了黄河水。“过去离得远,水量小,如今建起了泵站,加压提水,浇地不用愁。”石家寨村村民王之富说。

  通渠系,建泵站,黄河水沿着田间“毛细血管”,来到石家寨村的农田,小农户连上大水网。

  位山灌区也在全力接入国家水网。推进位山闸改建,加固主干渠道,疏通末端渠系……灌区累计衬砌渠道500多公里,配套各类建筑物近2000座,蓄、引、提、灌、调有机配合,工程调控能力显著增强。

  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批跨流域、跨区域重大引调水工程建成,南水北调、引江济淮、引汉济渭、引洮供水工程发挥效益,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加快完善,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建设不断推进,省、市、县级水网规划建设统筹推进。

  一张系统完备、循环畅通的国家水网加快构建,守安澜、保供水、润良田、护生态。全国水利工程供水能力从2012年的7000亿立方米提高到如今的超9000亿立方米,水资源配置格局实现全局性优化。

  “我们将锚定全面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总体目标,统筹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扎实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水利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15日 04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