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1 15:02:27 来源: sp20241221
中新网 北京11月6日电 (金蕾 张素)10年来,“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经历了从“抽象写意”到“具体刻画”的转变。近日,不少专家学者在受访时就如何为“数字丝路”保驾护航建言献策。
“数字丝路”成果日渐丰硕
从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到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从数字经验的分享到数字新模式的探索……10年来,数字技术点亮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
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中国已与17个国家签署“数字丝绸之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与23个国家建立“丝路电商”双边合作机制。2022年,中国数字服务进出口总值达到3710.8亿美元,同比增长3.2%。
“中国既是数字经济大国,也是数字贸易大国。在促进数据跨境流动的同时,应重视数据出境安全保护。”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总经理朱钢说。
在他看来,一方面,要通过完善规则制度,利用相应技术,防止敏感数据和重要数据的泄露。另一方面,不同国家和地区跨境流动数据质量、层次不同,推动数据有序流动“还需尊重各国数字化发展阶段”。
外界注意到,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北京倡议》、《数字“慧”就发展之路》案例集、《航运贸易数字化与“一带一路”合作创新白皮书》等成果陆续发布。有评论认为,这将为拓展数字经济合作、促进共建国家和地区数字经济共同繁荣等提供保障。
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共建“数字丝路”表现亮眼。目前,中国和东盟之间已建成3条国际通信海缆、12条跨境国际陆路通信光缆、13个重要通信节点。
“中国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促使数字经济规模迅速扩大,推动中国与东盟之间开展联通与合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所所长王志民在受访时说,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在数字领域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双方优势互补、潜力巨大。
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副院长刘倩表示,中国应采取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合作策略。她举例说,对于数字基础相对薄弱的国家,重点协助其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对于有一定数字基础的国家,重点在于加强在5G、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各领域的合作。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东盟国家和企业带来了更多商机。”朱钢提醒,为打造一个可信的网络环境,各方需充分了解彼此跨境数据流动的法律法规,适应不断调整的数据治理规则。
以LEI等护航“数字丝路”
着眼于“数字丝路”的未来,专家学者呼吁进一步凝聚共识,营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数字发展环境。
朱钢介绍说,全球法人机构识别编码(LEI)可以用于标识与国际金融交易相关联的法人机构,其编码对接不同金融管理机构,“一码通用,全球互认”,同时,其编码对应全球法人数据库,信息已经过审核、上传,全球公开可查。
“可使用LEI互认信息为锚点进行对接,增进跨境合作的合规性与便利性。”他说,随着LEI在全球推广普及,既有利于更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与地区开展跨境贸易,也有利于各方更好开展国际金融监管合作。
刘倩等学者还建议,应加强政策沟通与机制对接,推进政府间、行业间、企业间的合作交流,充分发挥“一带一路”等国际化平台的作用,“努力抓住机遇,拥抱数字革命,并为一个新的增长时代打下坚实基础”。(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