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0 13:44:20 来源: sp20241230
中新社 北京3月21日电 题:匈牙利汉学家尤山度:匈牙利文化的独特性来自于东方根基
中新社 记者 葛璐璐
1950年11月的一天,4名获匈牙利国家奖学金的罗兰大学毕业生,从布达佩斯出发准备前往中国留学,其中就包括匈牙利史专业的毕业生,后来成为著名汉学家、翻译家的尤山度(Józsa Sándor)。
整整坐了15天的火车,这4名留学生于当年12月抵达北京,“看着那些房子,我当时的第一个印象是,这恐怕是世界上最大的村镇化城市(rural city)了。但在这个百废待兴的国家,人们精神饱满,对未来充满信心,我想这是因为那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的缘故。”
来到中国是命运的转折点
匈牙利是最早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之一,而匈牙利派往中国留学的4人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接收的首批外国留学生。“我在清华大学读书时正值中国的抗美援朝战争时期。那时的中国十分需要国际声援,而我们这些东欧的学生恰在此时由官方组织来到中国,这对双方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年轻的尤山度来说,这也是命运的转折点,从此,他的一生便与遥远的中国紧紧联系在一起。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民众游行欢送。罗非 摄如今95岁的尤山度回忆起在华的求学经历,“最困难的还是汉语学习。”这个匈牙利留学生给中国的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克服了发音上的难题。熟练掌握汉语之后,尤山度交到了一些中国朋友,中国著名作曲家刘炽就是他在公交车上认识的。
结束在中国的学习后,尤山度回到匈牙利,此后,从匈牙利中国科学历史研究所到匈牙利外交部,他一直从事与中国相关的工作。他曾任匈牙利驻华使馆参赞,并给很多中匈高层领导人担任过翻译,这使他有机会见到周恩来、朱德、贺龙等人。
20世纪50年代,尤山度(中)为周恩来(右)做翻译。受访者供图“最难忘的当然是1957年在布达佩斯给周恩来做翻译,周恩来是位值得尊敬的领导人,散发着令人印象深刻的个人魅力。”尤山度还曾为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的贺龙做过翻译。贺龙对匈牙利有多少人口很感兴趣,“1000万”,尤山度回答。“他显然没想到数字会这么少,不过他马上幽默地答道,‘这也挺好,每个人都互相认识,容易沟通,事情也容易做成’。这大概就是中国谚语所说的‘船小好掉头’。但中国显然不是一艘小船。”
布达佩斯多瑙河两岸风光。童国强 摄为何东方对于匈牙利格外具有吸引力?
尤山度的翻译著作包括《毛泽东诗词21首》以及中国末代皇帝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说起翻译毛泽东诗词,尤山度回忆,“当时出版社找到我,让我翻译毛泽东诗词,书名定为《毛泽东诗词21首》,并请我撰写注解及后记。”由于是诗歌作品,出版商又委托了多名匈牙利诗人,将原始翻译改为韵文。为使这些诗人更加了解中国,尤山度亲自上门拜访,“我们促膝长谈,我给他们讲述了中国的革命史以及我在那里的真实经历,所思所感。匈牙利著名诗人沃莱什·山多尔(Weöres Sándor)听完我的讲解,当场就翻译了一首诗,充满激情地书写在纸上,并赠送于我。”这套《毛泽东诗词21首》精装书于1958年在匈牙利出版,3200本印品以绸带装饰,“这在韵文诗出版物里算非常大的印量了”,尤山度说。
尤山度的翻译著作《毛泽东诗词21首》。受访者供图(视频画面)尤山度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时,师从著名历史学家何干之和戴逸,因此,对中国近代史十分感兴趣。也正是在他的推动下,匈牙利一家出版社出版了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自传,尤山度负责此书的翻译。该书匈牙利语版译为《我是中国最后一个皇帝》,前后印刷三次。尤山度还特意带着书稿拜访了溥仪的弟弟溥杰,溥杰为此挥毫留下墨宝:“我的前半生”和“惩毖鉴前车”,该书法收录于第三次印刷的匈语版溥仪自传中。
溥杰墨宝:“惩毖鉴前车”。受访者供图除了外交和翻译工作,尤山度还曾长期从事汉语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匈牙利政府派出第一批赴华留学生之后,他们的经历激发了更多匈牙利年轻人学习汉语的热情。但是,那时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能满足本土教学的汉语教材。为此,尤山度与同批留学的高恩德(Endre Galla)合作编写了一部四卷本的匈牙利汉语教材。“这套教材给无数匈牙利学生了解中国打开了方便之门。”
尤山度介绍,现在,在匈牙利学习汉语的渠道很多,随着掌握汉语的人越来越多,两国的关系也更加紧密,并迎来了两国交往的“全盛时代”。“不仅仅是年轻人,全社会都能感知到——以前对于我们来说遥远而神秘的中国,如今越来越亲近。”
近年来,尤山度致力于中国与匈牙利历史的研究,“匈牙利文化的独特性来自于其东方根基”。尤山度解释道,匈牙利人是从东方向西方迁徙过来的,公元896年在中东欧的喀尔巴阡盆地定居下来,这就是为何东方对匈牙利人来说格外有吸引力的原因。“匈牙利的传统舞蹈和音乐中仍保留着东方元素。”
尤山度的著作《中国与奥匈帝国》就是基于他对中国和匈牙利两国历史与现实的深刻理解而写就的一部中匈关系史。“在我们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一直在为生存和自由而战斗。而近代以来,中国曾遭受着半殖民统治并与之抗争。”尤山度认为,这让两国之间有更好的相互理解的基础。
从新中国接收的第一批外国留学生到一生与中国结缘的知名汉学家,尤山度本人就是中匈关系的见证者。他也深知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有多重要,“文化交流最重要的是相互之间的认知和理解,接受对方的不同之处。”他总结道。
作者简介:
尤山度(Józsa Sándor),匈牙利著名汉学家、翻译家、匈牙利罗兰大学中国系名誉副教授,曾任匈驻华使馆参赞。尤山度在中国生活十余年,长期从事中国语言、文化、历史的研究和传播。创作出版《汉语》四卷。译著有《毛泽东诗词21首》《我的前半生》等。代表作有《中国与奥匈帝国》《从铁路岗哨到长城》等。2023年6月14日,获得第十六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