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4 09:40:54 来源: sp20241114
苗绣,是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它既是苗族妇女心象的写照,更是她们以情感浇筑而成的艺术结晶。流传于黔东南、黔西南、黔南、安顺、毕节等地苗族聚居村寨的贵州苗绣,因地域和风格的不同可细分为上百个支系。手艺人以精湛的技艺将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自然风物镌刻在锦缎与服饰之上,一针一线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千丝万缕成就“身上史书”
贵州苗绣的主要材质为丝线、棉线和毛线等,其中以丝线最为常见。这类天然材料为服饰带来了舒适感,但也为其长久保存增添了难度。今天,人们很难目睹具有超过200年历史的贵州苗绣制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了一批战国中晚期刺绣珍品。这些刺绣大量使用锁绣法,其特点是通过连续的环圈锁套形成类似锁链的纹样,这一技法至今仍在贵州苗绣中广泛使用。无独有偶,湖南长沙楚墓出土的绣片,以辫绣法构建龙凤纹饰图案,其工艺技法及艺术风格与贵州苗绣如出一辙。可以说,贵州苗绣如活化石一般将古老的刺绣技艺留存至今。
《后汉书·南蛮传》记载,苗族先民“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裁制皆有尾形。”尽管苗族历史上没有形成统一的文字系统,但其斑斓的服饰一直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书”。唐宋时期的贵州苗绣尚无实物留存,北宋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中却有相关记载:“唐贞观三年,东蛮谢元深入朝……今圣德所及,万国来朝,卉服鸟章,俱集蛮邸,实可图写贻于后,以彰怀远之德。”其中提及的“东蛮”便涵盖今黔东南和黔南一带。由此可知,当时贵州民族刺绣的“卉服鸟章”图案丰富、色彩斑斓,其风格与中原地区刺绣迥异。
明代亦不乏贵州苗绣的相关记载,郭子章的《黔记》中提到,黎平一带苗族女子“织绸如锦,为盖头。服短衫,系双带结于背胸,前刺绣一方,银线饰之。长绲短裙,或长裙数围,而无绔。加布一幅,刺绣垂之,名曰衣尾”。这一时期的贵州苗族服饰采用刺绣装饰已十分普遍,多称“花衣”,图案大多简练概括,造型古拙,富有装饰意味。工艺多为平绣或数纱绣,并与蜡染、布贴、挑花等工艺相互配合,制作出层次分明、纹样丰富的服饰。清代绝大多数苗族男女仍盘髻插簪,穿绣花衣服,女子也着百褶裙,佩戴银饰。在贵州许多地区,这一着装传统仍延续至今,为我们留下了精美的苗绣珍品。
二十世纪初,因社会变迁等诸多因素,贵州苗绣无论是在技艺还是审美方面都鲜有创新,加之大量老绣品的零落四散,逐渐走向没落。直至八九十年代,苗绣才再次进入大众的视野,其价值得到广泛认可,贵州地区许多苗绣作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进入二十一世纪,贵州苗绣迎来春天,花溪苗绣、剑河苗绣、雷山苗绣、松桃苗绣等相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贵州围绕苗绣这一民族文化瑰宝,不断进行内涵挖掘与产业创新,让这一古老技艺重焕生机,由传统变为时尚,从大山走向都市,频频登上国际艺术舞台,向世界展示出贵州苗绣技法之精湛、纹样之丰富、历史之厚重。
一针一线绣出斑斓天地
艺术大家刘海粟曾对苗绣技艺给予高度评价,称“苗女巧夺天工”。
贵州苗绣的技法囊括平绣、贴花绣、堆绣、打籽绣、破线绣、绉绣、锁绣、辫绣等。其中,盛行于台江县施洞镇的破线绣,针法细腻、工艺繁复,是极具代表性的贵州苗绣技法。破线绣对线的处理非常讲究,制作时,绣女先要将一根普通丝线手工均分成4股、8股或更多股,再将线浸润在以皂荚籽熬制成的汁液中,使其变得更为平滑、亮泽、紧密且不易毛躁。以这样的丝线制作的绣品平整细腻、光滑如缎。
除了天然丝线,金属锡也可作为贵州苗绣的材料。由于细锡丝条的特殊质地,其刺绣工艺也极为考究,往往以藏青色棉布为底,先用棉纺线在布上按传统图案穿线挑花,接着把细锡丝条拉直,一头打成小钩状,另一头打成针头状,用银针将图案上的一根棉线挑出后,再用针头状的锡丝条穿过已穿出的棉线,剪下丝条,将另一端反扣在棉线上,此后再依照棉布上的图案不断重复这一过程。苗族锡绣纹样一般为几何图形,强调对称的美感和规律变化的节奏感。
丰富且别致的纹样,是贵州苗绣的另一大亮点。常见的有鸟纹、龙纹、蝴蝶纹、鱼纹、饕餮纹、植物纹以及各类吉祥符号,可谓包罗万象。这些纹样不仅装点了苗绣,为其增添审美层次,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鸟纹造型别致,通常出现在具有叙事意味的图案中,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在苗族祭祖活动“鼓藏节”上,主祭服便为“百鸟衣”,其下摆装饰鸟羽或锦鸡羽,精美繁复、生动潇洒。龙纹同样是贵州苗绣中常见的纹样,并在苗族绣女们的巧手下呈现出极为丰富的样式,如在龙身上加入其他动物的显著特征,将其幻化为“水牛龙”“鱼龙”“蜈蚣龙”“蚕龙”等。蝴蝶纹源于“蝴蝶妈妈”这一苗族神话传说,贵州苗绣中的蝴蝶纹造型可分为写实和抽象两类,色彩丰富、形象鲜活。此外,苗族古歌中有“子孙多得像鱼崽”的描述,因此,贵州苗绣中也常见各式鱼纹,以寄托“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绣女们以不同的针法将鱼的造型进行提炼,利用点、线、面的构成,凸显纹样的装饰性与趣味性。
值得一提的是,贵州苗绣的配色往往是从绣女的个人生活经验出发,追求感性的艺术表达。因此,贵州不同支系的苗绣作品所呈现的色彩搭配方式也略有不同。如黔东南台江县地区的苗绣,一般在一个主色调的基础上搭配少许对比色,强调色彩碰撞下的艺术张力;黔西南贞丰县地区的苗绣则多以黑色为底,并搭配蓝色、紫色等冷色调,追求素雅的视觉感受。
时至当代,新一代传承人及艺术家们积极探索贵州苗绣的创新路径,力求将传统苗绣的工艺优势与审美亮点融入新品研发。在近年来举办的贵州苗绣主题展览中可以看到,创作者尝试将传统鸟兽纹样进行卡通化处理,推出童趣十足的文创产品;设计师将苗绣的经典纹样运用到家居用品的设计中,为生活注入传统文化之韵;此外,还有不少艺术家借助人工智能算法,生成既有传统韵味又富现代艺术气息的“新苗绣”,让苗绣之美以更加多元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
指上生花,苗韵千年。一代代贵州苗族绣女将毕生的智慧与才情倾注到苗绣中,创造出一个梦幻而绮丽的艺术世界。透过斑斓的贵州苗绣,我们感受到的是手艺的传承,触摸到的是情感的温度,领略到的是民族文化的灿烂夺目和生生不息。
(作者:杜怡蒙,系贵州民族大学副教授)
(责编:王仁宏、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