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1 08:47:31 来源: sp20241101
近段时间,不少地方以节气为契机整合文化资源,打造精品文旅活动。其中,非遗研学游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有趣的体验形式以及丰富的教育价值,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青睐。
当非遗走近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变得触手可及、真实可感。这样的体验和熏陶,有利于文化保护与传承,也能潜移默化地培养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发展非遗研学游是文旅融合的题中应有之义,是非遗活态传承的重要形式。
关键在于激活资源。民间文学、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技艺、医药、民俗等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要设计成叫好又叫座的旅游项目,首先要让非遗活起来,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比如,通过精心梳理,充分挖掘其背后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情感,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研学资料库。
重点在于深度融合。首先是平台融合,既开发研学实践课程和精品线路,搭建集非遗基地、保护传承、研学培训于一体的实践教育平台,又完善非遗工坊、展示厅、传承体验场所和传承人工作室建设,丰富互动演示和体验教学。其次是空间融入,将非遗项目尤其是当地代表性项目有机融入旅游空间,打造非遗展示与技艺传承的特色景区。继而是人才培训,应提升研学导师的专业素养,增强非遗传承群体的传播意识和能力。
还需要开发精品课程。应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设计研学课程。2023年年底,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启“应时循节学非遗”二十四节气系列研学活动(冬至篇),通过习历史民俗、寻冬至展品、赏经典诗词、做冬至手作、制传统美食等环节,带领青少年了解冬至节气的自然规律,品味冬至文化内涵,巧妙传播了民俗知识,使非遗和研学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推动非遗研学游健康发展,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关键是结合教育理念,将非遗融入日常生活。更好引导青少年深入了解、积极关注并亲身参与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中,非遗将会不断焕发勃勃生机。
(摘编自《光明日报》,原题为《非遗研学游开辟文旅融合新路径》)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16日 05 版)
(责编:卫嘉、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