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推动“冬捕+”产业持续壮大(经济聚焦)

发布时间:2024-11-09 11:06:00 来源: sp20241109

  核心阅读

  河湖工程扎实实施,渔业发展迅速;积极延伸产业链,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打造文旅创新场景,产业空间拓宽……今年以来,吉林省打造西部“冬捕经济带”,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冬捕+”产业持续发展壮大,冰雪经济快速增长。

  

  查干湖畔,游客认真观赏“冰湖腾鱼”盛景;渔场大院,鱼肉被加工成水饺销往各地;冰雪乐园,父母带着孩子体验溜冰车、滑雪圈等项目……吉林西部,松花江最大支流嫩江在此由北向南蜿蜒前进,沿途留下大量泡沼,松原、白城等地组合出辽阔的水域,为冰雪经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今年,借力游客流量,吉林省打造西部“冬捕经济带”,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松原、白城等地已经形成以查干湖、向海、月亮泡、哈尔淖为代表的冬捕活动集群,“冬捕+”产业持续发展壮大。“吉林‘冬捕经济带’的火热不是个例,其背后是整个东北冰雪经济的火热。”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孙光芝说。

  连通河湖,助力渔业兴盛

  清晨,阳光穿过寒雾,洒满冰封雪覆的湖面,传统仪式开启。鼓点声和着琴声马鸣,渔把头的号子在湖面上回荡……

  在松原市查干湖第二十二届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开幕式现场,4匹健硕的马正拉着绞盘打转,渔网好似一条传送带,带动数万尾鲜鱼源源不断出湖,在冰湖上弹跳。“我在渔网上摘了条大鱼,足有20多斤,已经买下啦!”辽宁游客李女士拿着手机不停记录大湖丰收图景。

  “今年冬捕伊始就收获颇丰,最大一网达到36万斤。”查干湖渔把头辛继龙说,据测算,今年冬捕的捕捞量将超过400万斤,比往年增加约三成。

  靠水吃水,年年有鱼的好日子,并不是一直如此。

  此前,受气候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吉林省西部降水逐年减少,查干湖水域面积和渔业资源不断萎缩。如何破局?吉林省委、省政府启动西部河湖连通工程,依托天然水系,引水修渠,打通河湖泡沼之间的“毛细血管”,使水资源在更大空间范围内的分布更趋均衡。

  “水清了,鱼多了,渔场职工的收入比原来高了不少。”吉林查干湖渔业有限公司副经理刘殿阳说,现在公司每年向湖中投放花鲢、白鲢等鱼苗超1000万尾,年产鱼量稳定在5000吨以上。

  目光向西,白城市的月亮泡、哈尔淖等地的冬捕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白城市镇赉县哈尔淖渔场,当地的渔把头兼任拍卖师,正对率先出水的6条大鱼进行拍卖,场面热烈。“今年哈尔淖冬捕产量预计达60万斤。”哈尔淖渔场负责人李明说,“水库成了大宝库,鱼根本不愁卖。”

  渔业兴盛,火的不仅仅是鱼。得益于河湖连通等工程的实施,曾经盐碱地连片的镇赉县如今水田遍地。2023年,全县湖泊泡塘养殖河蟹14.5万亩,稻田养蟹5.6万亩。全县水产品产量达2.73万吨,渔业经济产值突破5亿元,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

  借力冬捕,发展多样产业

  托起面皮,放入鱼肉馅料,捏紧收口,手心里“涌”出一个饺子,整齐地码在案板上……走进镇赉县哈尔淖渔场大院的一间房屋,39岁的渔场职工王娜正和10多名姐妹一起忙着包饺子。

  坐拥渔业资源“宝库”,如何挖掘出更高的价值?“归根到底是要延伸产业链,做好深加工。”李明说,近年来,哈尔淖渔场针对市场需求,不断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精细分割的鱼肉、美味的鱼肉水饺,都为渔场营收拓宽了空间。“加工好的手工鱼肉水饺能卖到40元一斤,农产品附加值大大提升。”

  王娜在渔场负责养殖鱼苗,往年冬闲的时候外出打零工,收入并不稳定。如今在渔场参与鱼肉加工,一个冬捕季她可以拿到7000多元的收入。

  立足渔业,做强文旅,各地游客慕名而来,激活带动吉林省西部民宿、餐饮、物流等行业蓬勃发展。

  推开“查干湖渔港民俗村”农家乐的房门,喧闹的人声混着屋内的热气扑面而来,农家乐经营者曲三妹在各桌客人之间穿行招呼,一盘盘湖鱼佳肴被送上餐桌。

  “来查干湖的游客越来越多了,还得再招几个人才行。”好不容易腾出空来,曲三妹坐在柜台跟记者唠起农家乐的发展。

  从最初只是搭帐篷起灶台,发展到占地数千平方米、每天可接纳约300人用餐的农家乐,曲三妹是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的亲历者。“以前只有省内的人来游玩,现在是全国各地的游客都来看冬捕。”曲三妹说,自家农家乐如今的年收入在30万元左右。

  “不仅如此,我们还发展了快递业务,把产品送到全国各地的餐桌上。”曲三妹向记者展示手机上收到的顾客订单,“今天又有人订了50套398元的湖鱼套餐,晚上就能寄出去。”

  在不远处的吉林查干湖渔业有限公司鱼产品超市里,一排排从湖中打上来的鱼在这里码成高高的冻鱼垛。大家把这里叫作“冰院子”,一辆辆装鱼运鱼的大车往来穿梭。

  “最近忙得停不下来。”院子里,查干湖附近羊营子村的村民杨昌旭正在紧张有序装箱、打包。他告诉记者,农闲时他就在这里打工,每天可以拿到200元的收入。“现在哪还有什么‘猫冬’,一年四季都停不下来喽。”

  创新业态,拓宽发展空间

  一入冬,吉林省西部辽阔的水域就凝成厚实的冰面,成为人们天然的游乐园、运动场。近年来,吉林省西部各地在冬捕的基础上,深挖冰雪主题,在做强“鱼生意”的同时,讲好冰雪故事。

  “孩子们收获很大。”在白城市南湖冰雪乐园,市民王蕊正带着两个孩子体验冰雪“碰碰车”、冰上自行车等项目,“孩子们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培养了对冰雪运动的兴趣,这趟来得值。”

  据冰雪乐园经营者张德福介绍,这个冬天,来冰雪乐园游玩的人明显增多,每天能有近1000人。“前两年花了30万元升级设备、丰富项目,今年打算继续扩大投入。”张德福说,过两天这里还要举办冰雪趣味运动会,“冰雪热”持续升温,“现在就愁订不到雪地滚筒,冰雪设备在周边供不应求,卖得太火了。”

  近年来,吉林省着力打造万亿级旅游产业,出台《吉林省旅游万亿级产业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农文旅、商文旅、林文旅、体文旅等深度融合为主线,谋定“产业集群、空间集聚、主体集成、产品集萃、服务集客、要素集中”的发展思路。吉林省西部松原、白城等地依托冰雪资源优势,持续创新业态,拓宽产业空间——

  松原市在查干湖冰雪旅游节基础上,各县(市、区)联动推出“一地一品”旅游品牌,举办青少年冰球交流赛、“冰纷松原”花样滑冰表演赛等全国性、省级赛事7项;举办冰上马拉松赛、雪地足球赛、冰雪运动会等百余场次全民欢乐冰雪季活动和“百万学子做花灯”“冰湖好运放花灯”“冰雪奇缘探花灯”专场系列活动,满足游客多样化冰上运动休闲需求。

  白城市依托向海、月亮泡、哈尔淖等冰湖资源集聚优势,打造“冰湖旅游集群”,开展渔猎冬捕、冰湖观光、冰帆运动、冰湖穿越等特色活动及赛事,塑造“玩冰到白城”特色冰雪旅游品牌,查干浩特首届大学生雪雕文化旅游节、首届“冰汤圆”文化节、首届墨宝园冰嬉冰雪嘉年华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冰雪活动,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游玩体验,拉动冰雪经济持续增长。

  一条“冬捕经济带”,串联起吉林省西部大大小小的河湖,开辟着产业发展的广阔空间。据介绍,吉林省西部将抢抓冰雪经济发展机遇,开展“冬捕+”行动,强化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统筹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谋划实施重大工程项目,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标杆、渔业保障粮食安全的新支撑、冰雪经济发展的新基地。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23日 10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