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交流添新彩 携手推进现代化(新时代中非合作)

发布时间:2024-11-09 15:25:34 来源: sp20241109

  今年5月,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岭下镇坡阳古街,参加第八届中非青年大联欢的非洲青年体验当地文化民俗。   胡肖飞摄(影像中国)

  今年2月,在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举办的2024“欢乐春节之龙腾鼓跃闹新春”活动上,当地学生体验中国剪纸。   本报记者 黄炜鑫摄

  中非关系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中非关系发展更多面向人民。中非重视人文交流,增进中非人民的相互了解和认知,厚植中非友好事业的社会基础。从“十大合作计划”到“八大行动”再到“九项工程”,人文交流都是新时代中非合作的重要内容。中非文化、媒体、教育、智库交流等全面深化,进一步促进中非民心相通,夯实了中非关系发展的基础。

  教育合作结出硕果

  教育是中非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非教育交流蓬勃发展。中非在语言教学与学术交流领域持续发力,拓展了双方人文交流的广度与深度,为双方合作搭建起更加宽广稳固的互动桥梁。

  不久前,在肯尼亚埃格顿大学孔子学院,一场别开生面的留华学生交流会举行。留华归国的学生代表向新一批肯尼亚学生介绍留学经验。归国留学生代表艾玛·恩顿古说,“在中国,我亲身感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非中文化交流的桥梁,增进非中间的理解和友谊。”

  在科特迪瓦博瓦尼大学体育馆,身穿少林寺练功服的飞利浦一边做着示范,一边指导其他学员。飞利浦是博瓦尼大学中国武术协会的负责人。在博瓦尼大学孔子学院帮助下,飞利浦获得了前往中国嵩山少林寺短期交流的机会。“这次经历,不仅强健了我的体魄,也锤炼了我的意志品格。”他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科特迪瓦人获得到中国参加培训的机会。

  从促进跨文化交流的孔子学院,到侧重应用技能培养的“鲁班工坊”;从实施“中非高校百校合作计划”和“一带一路”教师成长计划,到通过开展“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培训1万名本土复合型人才;从中国高校新开设祖鲁语、阿姆哈拉语、马达加斯加语等非洲语言专业,到非洲多国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非文化交流之路不断拓宽,中非教育合作结出累累硕果,不仅为中非合作培养了更多友好使者,也为实现共同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非盟委员会教育、科技与创新委员贝勒侯赛因表示,非盟《2063年议程》的愿景是建设一个繁荣的非洲,其中教育是进步的基石,是推动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的引擎。教育、和平与安全是相互关联的。通过重视教育发展并将和平与安全因素纳入教育系统,可以帮助实现非洲和平与可持续发展。

  文化交往日益丰富

  亲戚越走越亲,朋友越走越近。中非人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近年来,中非友好交往热络频繁,双方人民的心更近、情更深。

  在摩洛哥首都拉巴特举办的第二十九届拉巴特国际书展现场,中国文化问答和书法展示活动引来不少观众互动。摩洛哥中国友好交流协会会长穆罕默德·哈利勒发布其新书《我如何认识中国》,希望通过自己见证中国改革开放的经历,让摩洛哥人了解中国的巨大变化。摩洛哥青年、文化和新闻大臣穆罕默德·迈赫迪·本·赛义德表示:“拓展摩中两国在文化领域的合作是我们的愿望。”

  在北京举行的第六届中非媒体合作论坛暨中非智库高端对话上,题为“友谊·合作”的中非媒体智库合作交流成果展吸引与会嘉宾驻足观看。“文明共兴已成为21世纪推动非中关系发展的重要理念之一。非中媒体和智库肩负着生产和传播正能量、促进非中文明共兴的历史使命。”论坛上,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所所长彼得·卡格万加在发言中表示。

  在湖南长沙,第七届中非民间论坛、第七届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期间,“东方之韵遇上色彩非洲”中非文化交流展举办,百幅书画、摄影作品呈现了中非艺术家的多元视角和审美意趣。“非中民间论坛等平台对加强非中民间交往、促进非中民间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让更多普通民众参与非中合作,有利于非中关系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非盟委员会卫生、人道主义和社会发展事务委员米娜塔·西索马说。

  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举行的中非智库论坛第十三届会议上,中非学者共同达成“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围绕当今世界面临的风险挑战发出团结一致的中非声音。“我从非中合作中感受到双方的团结。”会上,布隆迪前外交部长埃策希尔·尼比吉拉呼吁赓续非中传统友谊,增进非中相互信任,加强非中共赢合作。

  文明对话穿越时空

  中非友谊源远流长。自汉朝开辟丝绸之路以来,中非就通过贸易、文化和人员往来等方式进行交流;在唐朝,“黑石号”商船搭载着长沙铜官窑所产的瓷器远销北非;在明朝,中国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历史上,中非民间交往不以万里为远;今天,随着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不断推进,中非友好合作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

  南非开普敦大剧院埃尔维斯舞蹈艺术团访问新疆乌鲁木齐、浙江金华等地表演舞剧《乌班图之魂》,并与当地艺术团体进行深度交流;宁夏演艺集团参与在突尼斯举办的第五十七届迦太基国际艺术节等活动,表演杂技、民乐等……中非文艺演出、艺术团体等互访活动日益频繁,形式日益多样。

  肯尼亚、南非、尼日利亚等国家举办中国电影节;《山海情》《欢迎来到麦乐村》等影视作品被翻译成非洲本地语言受到当地观众好评……中非影视合作、流媒体等新交流形式愈发深入人心。

  埃及、南非、埃塞俄比亚青年诗人共赴中国,参加“首届国际青春诗会——金砖国家专场”,相互交流、共同创作;第八届中非青年大联欢成功举行,来自中非合作论坛52个非方成员的60多名非洲青年代表走访中国北京和浙江等地……中非青年交流更加深入,中非友谊薪火相传。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米歇尔·西迪贝认为,通过开展文艺表演、艺术展览、体育比赛等形式,加强中非文明交流互鉴,将为深化中非人民友谊探索更多可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加纳办事处代表埃德蒙德·穆卡拉长期致力于推动中非人文交流。“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联通中非。今天,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双方合作搭建更广阔的平台,进一步促进中非文明交流互鉴。”

  中国和非洲正在通过共同探索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回答历史之问,携手推进合作共赢、和合共生、文明共兴的历史伟业。在互访互学中走得更近、在友好往来中走得更亲、在文明互鉴中走得更远,中非正为携手推进现代化汇聚起文明力量。

  (本报记者黄炜鑫、万宇、崔琦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31日 03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