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封活扣”为257家中小微企业纾困

发布时间:2024-11-18 12:20:26 来源: sp20241118

  初冬的东莞,阳光依然炙热。某五金科技公司车间里机器轰鸣,清洗除锈、抛光打磨、精准压膜、自动打包……一批批电子产品配件封箱走下生产线。近日,在对某五金科技公司进行回访时,看到这番忙碌的景象,广东省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执行法官陈彦辰欣慰地笑了。

  “这批产品如期交付后,我们的厂子就真活了!”公司负责人胡建华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2021年5月,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在一次突击检查中发现,该公司擅自增设超声波清洗机、研磨机等设备,未完成验收手续就投入生产,违反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遂作出罚款的行政处罚。

  因公司一直未交罚款,今年8月,市生态环境局向东莞第一法院申请对其强制执行罚款和滞纳金共计162万元。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法院随即冻结了公司银行账户。陈彦辰正准备办理划扣手续,一个电话打了过来。

  “法官,罚款我们肯定交,能不能申请晚点分期给,账户里的钱是准备给工人发工资的,要是工资没着落、工人跑了,订单赶不出来,巨额罚金我们更承受不起啊……”电话里,胡建华火急火燎地解释道。

  一个案子,背后就是一家企业,也是一批工人和一个个家庭。

  挂了电话,陈彦辰决定到企业走访一趟。五金科技公司主要从事金属表面加工,有员工200余人,产品主要供应东莞的计算机企业,属产业链的上游。

  “按合同约定,产品急于交付,我们就升级了部分设备,为了赶订单进度忽略了环保审批流程,现在已经整改好了。但账户一冻结,整个生产经营都将陷入停顿。”胡建华现场向陈彦辰说道。

  了解到企业眼前的困难后,陈彦辰突然意识到自己手头上还有15件企业涉环保处罚执行案件,于是马上向执行局领导作了汇报。

  东莞第一法院执行局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对类似情况汇总后,发现已在执行中和即将立案执行的同类案件多达257件,且不同程度地收到企业关于资金压力大、希望分期或暂缓执行的诉求。

  担心全部强制执行对产业影响不好,东莞第一法院立即组织生态环保部门和企业召开协调会,希望共同找出解决方法。会上,陈彦辰对法院掌握的情况进行说明:“五金科技公司主观上没有污染的意图,客观上也没造成污染,冻结的这笔钱确实是准备给工人发工资的,直接划扣可能导致订单无法交付而违约,让企业直接面临关门的风险。”

  “企业的困难能理解,但如何保证后续支付呢?”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陈胜娴提出疑问。

  陈彦辰接过话说:“这个我们研究过,可以对公司设备‘活封’,让生产不转移也不停工,法院一定会加强监督。”

  “电子信息制造产业是广东万亿级的产业集群,是助推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实现‘执行一个案件、救活一个企业、带动一个行业’,是法院和行政机关共同的职责。”陈彦辰接着说道。

  “‘活封’设备没问题,只要订单完成、后续产能跟上,后面的执行款我们一定会尽早兑现。”胡建华连忙表态,摆出自己的诚意。

  当天,市生态环境局和五金科技公司达成和解协议:解冻公司账户,执行款分12期两年履行。

  在收到订单尾款后的第二天,该公司就主动将第一笔50万元执行款打到了法院的账户上。

  这是东莞第一法院对257个民营中小微企业涉环保处罚执行案件时,“柔”性执法,靶向发力、精准解难的缩影。

  东莞第一法院在执行这批案件时,实施“一企一策”,有的采取“活封活扣”,有的协调达成和解“缓期执行”,还有的主动帮助“信用修复”,并采取“守信激励”,以能动执行为企业缓解债务压力、重返赛道创造条件。(吁青 廖蔚 吴晓婷)

(责编:薄晨棣、王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