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学生构建阅读新生态

发布时间:2024-12-24 06:37:21 来源: sp20241224

原标题:为大学生构建阅读新生态

图书馆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平台,高校改革创新的一个重要窗口,在推动全民阅读、实现文化强国战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过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借阅量下降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由此引发了有关大学生阅读“减少”的担忧。

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和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与提供者,我们有必要探究其背后原因,为图书馆信息服务提质增效提供参考。

在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变得丰富多样,他们并非仅仅依靠图书馆的纸质资源学习知识,同时也借助电子设备和电子产品进行广泛阅读。电子图书具有跨时空阅读的便利性,成本低廉、生产速度快,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满足求知欲和好奇心。实际上,很多高校图书借阅量下降的同时,电子资源浏览、下载量却在明显提升。

再有,一些图书馆在环境条件与管理环节上存在不足和欠缺。比如,空间拥挤、环境嘈杂、硬件保障不足、藏书体系不完整、馆藏结构不合理、纸质图书更新不及时、推介宣传方式不够灵活以及馆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态度有待改善等,均可能对学生的阅读活动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图书的借阅流通。

此外,图书馆有大量智能化应用的数据库和文献管理工具,这些工具虽然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但也容易让学生产生依赖思想,影响了学生的阅读体验。面对过剩的“精粮”,学生直接“拿来”,这也是导致借阅量下降的原因。

不过也要看到,很多高校图书馆具有自身优势,并在转型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一方面,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呈体系化的,支撑和保障了学生构建自身知识体系的需要。其藏书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有组织地进行归类,有助于学生调整知识结构,通过系统性阅读、研究,了解知识发展脉络,建立全面完善的个人知识体系。另一方面,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数字化平台的应用,能从软、硬件环境方面改善学生的阅读体验。比如,建设数据中台、智慧门户,搭建线上阅读及学习平台,实现虚实互联、智能协同的全景化学习场景;强化教学课堂与线上实体资源的互联互通;搭建元宇宙学习空间,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还有的高校为学生提供带有平板电脑的阅读椅等设施,创造更加人性化、多维立体的阅读环境。

时代变迁,高校图书馆所肩负的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使命始终未变。如何立足优势、与时偕行,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道必答题。

今后,高校图书馆要在培养学生发展格局和阅读能力上保持定力,坚持主旋律不变、主频道不换,想方设法让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读书中修身养志、增长才干。

应发挥好图书馆作为高校文献信息资源中心的作用。作为校园信息文化的汇聚地,图书馆应聚焦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要,通过阅读推广活动,在机制创新、知识服务、文明养成等方面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关注学生阅读的核心需求,将读者需求作为一个重要导向,以此带动图书馆事业发展。

应打牢协同机制、阵地培育、活动内容、成果推广等“四要素”基础,创建品牌活动。比如,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基于学科专业组织文化育人活动,打造智慧图书馆,开展立体化阅读应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等,进一步发挥协同育人机制的推动力,培育阅读阵地的支撑力,增强活动内容的感染力,扩大活动成果的影响力。

应学会借助技术的优势,提供更高层次、更深程度的阅读服务。技术与人文均衡发展、相互促进,是实现图书馆知识传播和文化传承的目标。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将人的智慧与技术结合起来,丰富阅读手段和内容,改进知识传播模式,营造更加友好、便捷的阅读环境。

目前,教育部正在部署推动高校“未来学习中心”建设,旨在通过文献资源整合、空间流程再造,构建智慧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沉浸式深度学习体验,实现学习范式重塑。我们需要在洞悉学生真正需求的基础上,为他们提供相应的知识资源。

回首自己大学生活中的“泡馆”经历,那些融古今于一瞬、悟真谛于寸心的时光都浓缩为难忘的人生珍藏。希望高校图书馆也能构建起阅读新生态,为新时代大学生打造精神港湾,为他们日后开拓更为宽阔的人生之路积淀底蕴。

(作者:王琼,系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项目团队:李晓、禹爱华、王斯敏

(责编:李昉、郝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