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建设 “天工数据库”正式发布

发布时间:2024-10-30 21:45:38 来源: sp20241030

人民网北京11月28日电 (焦磊)碳足迹背景数据库作为重要的数据支持和计算基础,可充分发挥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对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重要支撑。日前,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南昌大学流域碳中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协办的“天工论坛-生命周期思想与碳中和”在北京召开。

论坛上,中国首个开放透明生命周期评价“天工数据库”正式发布。多位专家学者和业内代表围绕“天工计划”的原则、目标、愿景和重要意义进行分享,并对基于开放、公开、透明、共享的生命周期评价与碳足迹核算方法、数据、合作模式及应用前景进行了研讨和展望。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在题为《碳中和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倍增式发展:机遇与挑战》的主旨报告中指出,未来世界经济的支撑,将从对能源的资源依赖走向对能源的技术依赖。大规模、稳定用好可再生能源,是争得先机的关键。

天工论坛-生命周期思想与碳中和会议现场。主办方供图

天工论坛-生命周期思想与碳中和会议现场。主办方供图

完善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业内分析认为,碳足迹核算的基础方法是生命周期评价(LCA),核算产品从资源开采到处理处置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LCA的关键是数据——能够表征我国各行业现状的数据是建立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重中之重。

据介绍,目前LCA主要应用欧美企业发布的商业数据库,已形成封闭的商业闭环,且无法追溯和验证数据来源。由于我国尚无透明可信的本土化数据库,难以形成国际互认,并导致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发达国家逐步以碳足迹为名构筑绿色贸易壁垒,不利于我国企业对外出口先进产品和技术。

为加快提升我国重点产品碳足迹管理水平,日前,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系统推进,急用先行”“创新驱动,技术融合”“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以我为主,开放合作”的工作原则,明确“加强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建设”“提升数据质量”“推动碳足迹国际衔接与互认”等重点任务,设定了在2030年实现主要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和碳标识得到国际广泛认可的目标。

论坛上,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碳中和讲席教授徐明介绍了“天工计划”,并公开了第一阶段成果——“天工LCA数据库”。据了解,“天工计划”是由徐明牵头,联合国内外三十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发起组织的国际科学计划,旨在基于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智能化、标准化、开放透明的生命周期评价体系,革新传统工具、方法和模式,为服务我国乃至全球构建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新一代方法、技术、工具和数据基础。

徐明介绍,“天工LCA数据库”由天工社区150余名行业专家联合构建,以开放、开源、共享、透明、可追溯为基本原则,汇聚了涵盖我国55个行业、4000多组单元过程的70000多条公开数据。“天工LCA数据库”在全球范围开放免费使用,基于公开、透明、规范的流程保证所有数据完全可追溯,并且持续动态更新与修正。此外,“天工LCA数据库”在数据、平台等多方面应用国际通行标准方法和技术,具有国际数据汇交、验证和互认的基础。

“‘天工计划’的想法酝酿了很久,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深入讨论可行的模式、方法和技术并进行研发以验证可行性。对比国际知名数据库,截至目前,借助AI工具的天工数据库仅用7个月的时间便得到了4132个单元过程的数据,超过部分国家10年的数据搜集量,并以日更的速度更新。”徐明表示,希望以开放、共享、透明的机制,联合学者和行业专家建立一个新的行业生态,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齐心协力形成国际影响力,推动产品碳足迹核算、认证以及管理真正助力企业和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基础支撑。

“天工计划”共同发起人、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王玉涛表示,天工数据库的发布有助于企业更加准确核算产品碳足迹和价值链排放,识别产品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减排潜力,指导企业开展低碳工艺改造,帮助企业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辅助开展产品生态设计。

“流域碳中和致力于从流域视角给流域给出碳中和综合解决方案,这就需要尺度适宜的生命周期碳足迹数据及其精细化结构。”“天工计划”共同发起人、南昌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流域碳中和研究院院长石磊表示,“天工数据库”作为开放透明又是基于过程单元尺度的数据库,可以为流域碳中和提供合适的数据及方法支持。

此外,另一位“天工计划”共同发起人、中国科学与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陈伟强表示,碳足迹在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天工数据库”同样可以帮助城市实现碳减排、碳中和。

(责编:罗知之、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