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6 06:57:06 来源: sp20241206
闽在海之中,海为闽人田。福建依海而生,向海而兴。
“海洋,我历来是关心的”,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时,提出建设“海上福州”,担任福建省领导后提出“海洋强省”战略。2024年,是“海上福州”战略构想提出30周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从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传统产业,到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海洋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经济已成为福建经济新的增长点。
向海经济逐浪兴,大型深远海养殖平台崛地而起,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整“装”待发,“丝路海运”不断扩大海上“朋友圈”……眺望瀚海烟波,福建蓝色经济已扬帆起航,吹响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嘹亮号角,奏响向海图强的新乐章。
牢记嘱托,“海上福州”奋楫扬帆30年
正是夏日好时节,海风轻拂、天空蔚蓝。
从福州市连江县苔菉镇出发,行船20多分钟,便可抵达福建本土研发的首个深远海养殖平台——“福鲍1号”。据了解,“福鲍1号”2019年下水,所处水域水深35米,可养殖约15000笼鲍鱼,年产量达45吨。
“这个鲍鱼的‘家’,总面积1200多平方米,这座海上巨无霸重约1000吨,能抵御15级台风的肆虐。”连江县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深远海养殖平台不仅解决了当地村民的就业问题,更丰富了老百姓的餐桌,“原先鲍鱼只能在岸边养殖,现在有了高科技,养殖成本得到缩减,鲍鱼的质量也大大提高。”
万顷碧波可耕田,近年来,连江县大力发展深水远岸养殖和可持续远洋渔业。2023年,连江鲍鱼养殖面积达1530公顷,产量突破5.66万吨,产值达47.46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县级榜首,被誉为“中国鲍鱼之乡”,全国每三个鲍鱼中,就有一个来自连江。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溯源连江蓬勃发展的鲍鱼产业,指向30年前一个关于“海上福州”的战略构想。
“福州的优势在于江海,福州的出路在于江海,福州的希望在于江海,福州的发展也在于江海。”20世纪90年代,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亲自擘画了建设“海上福州”的宏伟蓝图。
福州牢记嘱托,向海图强。1994年6月,福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设“海上福州”的意见》,统筹谋划与系统推进福州海洋经济发展。作为我国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福州最早发出“向海进军”宣言,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东进南下,沿江向海”战略,书写海洋经济大文章,开拓经济发展新天地。
2021年,福州印发《推进新一轮“海上福州”建设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又一次掀起“海上福州”建设热潮,加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而今,963公里的蓝色海岸线愈发富饶,海洋渔业、临港产业、滨海旅游等“海上经济”一路高歌,强劲的“蓝色引擎”牵引福州奋楫扬帆。2023年,福州市海洋生产总值3250亿元,位居全国第三;水产品产量307.5万吨,位居全国第二;渔业产值691.85亿元,位居全国第一。
浩瀚东海,潮起潮落。福州与生俱来的开放气质为城市发展带来勃勃生机,“海上福州”战略构想的实践,也为海洋经济注入新活力。
在福清,港口渔获满满、帆影点点——满载2000多吨北太平洋渔获归来,“福远渔F86”轮在元洪码头顺利卸货;3998辆福建造汽车出海,创江阴港区单航次汽车出口量历史纪录……
在长乐,舳舻相接,深水码头被“盘活”。2023年,松下港区牛头湾作业区实现吞吐量3013万吨,规划建设14个深水泊位,总吞吐能力可达1亿吨。
在马尾,“两马”海上货运直航航线于青州码头开通,实现货物3小时抵达马祖,未来可由马祖转运至台湾本岛,极大推动两地跨境电商产业协作,福马“同城生活圈”更近更亲。
……
这些年,“海上福州”建设探路“海上福建”建设,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进入精雕细琢的“工笔画”新阶段。这一个个案例、一组组数据,正是福州向海开放、改革探索的最好写照。
向海图强卷千澜,勇立潮头踏浪行。眼下,福州正立足资源禀赋,打造一批海洋科创平台,引育一批海洋创新人才,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拓展海洋开放合作空间,加强项目策划和招商引资,吸引更多海洋经济龙头企业落地,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筑梦深海,福建风劲满帆踏潮头
从霞浦海岸的辽阔无际到平潭岛的礁岩傲立,从湄洲湾的海波浩瀚到鼓浪屿的诗意翩翩,沿着东海之滨自北向南,闽人食海而渔、傍海而居。
这是一片“伴海”而生的土地。
作为海洋资源大省,福建坐拥13.6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为陆域面积的1.1倍;大陆海岸线长达3752公里,居全国第二位;海岸线曲折率全国第一,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线210.9公里;全省有海岛2214个,居全国第二位。
海洋,始终是福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从“海上福州”的“种子”播撒到“海上福建”的探索实践,福建如何经略海洋,由海洋资源大省向海洋经济强省迈进?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明确指出要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强化海洋生态保护。
进入新时代,福建始终牢记向海发展的嘱托,坚持向海图强不放松,海洋事业产业一体推进,奋力追逐建设海洋强省的“蓝色梦想”。
2021年5月,福建省出台《加快建设“海上福建”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提出,到2035年,在“海上福建”建设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上跃上更大台阶。2021年11月,《福建省“十四五”海洋强省建设专项规划》规划一系列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福建省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速8%以上,高于全省GDP增速1个百分点以上,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
高处谋就,低处落子。壮大海洋经济的关键在科技。
来到位于平潭的三峡集团福建海上风电场,海风丝丝缕缕,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映入眼帘——一座巨型白色“大风车”高高屹立,一幅海上风电场的壮阔画卷徐徐展开。
三峡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采用四桩导管架风机基础,轮毂中心高度152米,约相当于一座52层大楼的高度;机舱、发电机组合体重达385吨,相当于190台越野车的重量;叶片长123米,单只叶片重54吨,叶轮扫风面积约5万平方米,约相当于7个标准足球场大。
“这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的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在高端装备制造能力、深远海海上风电施工能力上实现新突破,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负责人表示,根据该海域的多年测风数据计算,单台机组每年可输出超过6600万千瓦时的清洁电能,能够满足3.6万户三口之家一年的生活用电,可节约标煤约2.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5.4万吨。
沿着漫长的海岸线一路南下,停靠在厦门厦船重工船坞的7500车位LNG双燃料汽车滚装船巍峨庞大,十分“吸睛”。
“这是全球已投运的最大规格的节能环保型7500车位LNG双燃料汽车滚装船。”福船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船型总长199.9米,型宽38米,型深14.8米,航速19节,续航力12000海里,采用单螺旋桨双燃料混合动力系统,投入运营后可实现24%以上的减碳率。
一个个“全球领先”背后,是福建人不断加快的海洋科技创新步伐,成为“海上福建”建设有力的注脚。如今,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福建海洋经济如同一艘巨轮,在波澜壮阔的海洋上乘风破浪,挺进更广阔的“深蓝”,驶向更繁荣的未来。
经略海洋,巨轮劈波斩浪正远航
以海为途,拓海而荣。襟山带海的地理特征,促使福建先民们在“八山一水一分田”之外,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建设生机盎然的“海上乐园”。
福建“渔、港、景、能”资源丰富,在科技创新的加持下,成为海洋经济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数据显示,2023年福建海洋生产总值近1.2万亿元,同比增速5.5%,总量连续9年居全国第三位,占全省GDP的21.7%。
在宁德,大黄鱼产业飞速发展,海洋渔业转型升级,一片片深邃湛蓝的海洋化为“蓝色粮仓”。
从三都澳码头驶向官井洋公司的大黄鱼养殖基地,沿途可见成片的新型环保塑胶渔排,这些渔排把三都澳上万亩养殖区划分得整整齐齐,一条条大黄鱼畅游其间,犹如住在“连排别墅”。不过30分钟,便来到大黄鱼养殖基地,黄黑相间的新型塑胶网箱点缀在海面上,蔚为壮观。
“渔排转型升级后,水变清了,感觉20多年前的那片海又回来了。”福建三都澳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新的网箱也给了大黄鱼更大的游动空间,鱼儿减脂瘦身,肉质更鲜美,更接近野生。
时光回溯,在宁德工作时,习近平同志便推动科研攻关,破解大黄鱼人工养殖技术难题。以刘家富为代表的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突破了大黄鱼人工授精、室内育苗技术,解决了“没鱼吃”的问题。在《摆脱贫困》一书中,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了“靠海吃海念海经”的理念,认为沿海地区要想富,要先建港,要求“把三都澳规划好、开发好”。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建设海洋牧场,发展可持续远洋渔业,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如今,从人工育苗到规模化养殖,从塑胶渔排到深远海养殖,科技迭代升级。2023年,宁德市大黄鱼养殖产量达到21.3万吨,占全国80%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超200亿元。
宁德大黄鱼产业崛起的只是缩影。立足全省,2023年,福建稳居全国海水种业规模第一,年均繁育鱼、虾、贝、藻等苗种接近2万亿单位。
既要向内“挖潜力”,也要向外“引活力”。
海洋是连接内外的“大通道”。眼下,海洋经济已成为沿海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最具活力和前景的领域之一。进入新时代,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将福建定位为“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
近年来,福建港航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载体平台持续打造,“蓝色朋友圈”不断扩大,“海丝”和“陆丝”在福建实现陆海联动、东西互济——
福建省水陆、水铁等多式联运发达,兴泉、衢宁等多条铁路连通沿海港口和内陆地区;全省开通“中欧班列”的城市达到6个;“丝路海运”联盟成员单位达到317家,覆盖产业链上的港口、航运、物流、港航服务、生产、贸易和批发零售等所有环节;“丝路海运”命名航线总数达到122条,通达46个国家的135座港口。
诵万海潮声,孕蓝色梦想。时光不断推移,作为福建省着力推进的四大经济领域之一,新时代福建海洋经济发展愈发蒸蒸日上、如火如荼。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海洋经济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海上牧场方面,远洋捕捞产量多年保持50万吨以上,远洋渔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临海工业方面,近年来5个化工园区总计实现产值3747亿元,同比增长19.9%;滨海旅游方面,发展休闲渔业,累计培育省级“水乡渔村”休闲渔业基地269个……
向着同一片蓝色,一张张美好蓝图正转化为生动现实。
如今,海洋是福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福建正劈波斩浪、筑梦远航,向海图强,加快建设海洋强省,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增添蓝色动能。
统筹:阙文龙
文字:钱嘉禾 郑雅梅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