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3 07:53:22 来源: sp20241223
坚持打基础与利长远相结合,在发展实践中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和能力
浙江温州市洞头区,码头渡口是群众高频使用的公共设施。大门镇的沙岙渡口码头,新落成了较先进的候船设施,但从收费处、候船室到上船点,还有400多米距离。
400多米,说远不远,对一些行动不便或行李较多的乘客来说,赶个船却累得气喘吁吁。前不久,沙岙渡口开通爱心接驳电瓶车,往返于候船室和上船点之间,免费接送特殊群体乘客。这一暖心之举,提高了群众出行便捷度。
民生无小事,关乎幸福度。以往,一些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因种种原因,一时难以解决。洞头区认真梳理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建立“幸福要事”项目库,到今年6月初累计办成1562件。把“幸福要事”办进群众心坎,已在温州全市推广,也是浙江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生动缩影。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为民办实事,重在办事,成于务实。这要求各地各部门在为民服务时,必须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一件接着一件抓、一任接着一任干。怎么确保把事情干好、干实、干出真效果?这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结合本地实际,以务实行动和举措来回答。
为民办实事,要唱好“小”与“大”的转换调。民生从来不是抽象概念,它存在于房前屋后、柴米油盐的小事里。像出行舒不舒适、买菜便不便利、健身器材齐不齐全等,看似是小事,实则关乎生活品质、幸福指数,是大事。这些事项中往往折射着群众的所思所盼,只有把一件件实事办实、好事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才能更好照见民生之大。
民生题也是“民声题”,“民呼我应,民呼我为”是解题关键。现实中,推动一些民生项目,常出现“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等状况,究其原因是一些部门没能有效聚焦群众需求。洞头区办“幸福要事”之所以得其法,主要在于提出用“放大镜”看群众实际困难、“零距离”听取群众意见建议、“面对面”采集民意民愿的思路。当地的海岛“渔嫂”就业难,群众多有反映。有关部门经过反复调研,决定打造洞头渔家厨娘品牌,这样既带动了就业,又为民宿产业、文旅发展盘活人力资源。以群众利益为“坐标点”,构建渠道整合、民意归集、责任链条的“坐标系”,为民服务方能更加有力有效。
确保实事办得长远、抓得持久,需处理好“实效”与“长效”的关系。这既要办好眼前的事,又要管好长远的事;既要让群众在短期内受益,又要发挥常态化效应。以浙江的民生投入为例,自2007年明确全省财政支出增量的2/3用于民生后,这些年来一直用真金白银兑现着承诺。2023年,浙江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用于民生的比例为75.5%,有力保障高质量完成民生实事项目。无论是破解难点痛点问题,还是做好建章立制工作,办好惠民生事项,理应坚持打基础与利长远相结合,在发展实践中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和能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民生小事就是“幸福要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资源联动、要事共办、协力推进,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就能办好“幸福要事”,铸造“幸福钥匙”。
(作者为本报浙江分社记者)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04日 08 版)
(责编:胡永秋、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