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治国理政纪事|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4-12-27 08:54:03 来源: sp20241227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在重要指示中,总书记提出“七个着力”的具体要求,“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是其中之一。

  放眼神州大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践蔚为大观,滋养着新时代民族精神根脉。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就核心价值观建设专门出台重要文件,对这一“铸魂工程”作出战略部署。

  从“安徽好人”到“杭州最美”,从“沧州好人”到“好人沛县”,遍览神州大地,崇德向善的模范精神、榜样力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托举起内外兼修的品德高度,凝聚着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从电视剧《觉醒年代》《山海情》到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长津湖》;从长篇小说《人世间》《主角》,到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话剧《谷文昌》、豫剧《焦裕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载体日益丰富。

  浩瀚星空中,闪亮的“南仁东星”指引着年轻一代天文工作者逐梦星辰的脚步;蔚蓝海域里,传承了“海上英雄艇”荣誉称号的东部战区海军某导弹快艇大队2319艇官兵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与“八一勋章”获得者麦贤得一同许下的“誓死保卫祖国”的誓言;崇山峻岭间,在“燃灯校长”张桂梅的感召下,她的学生周云丽放弃编制回母校任教接力梦想……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在重要指示中,总书记提出“七个着力”的具体要求,“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是其中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从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到中央宣传部等印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到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根铸魂的顶层设计次第出台。

  迈上新征程,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滋养,吸收世界文明有益成果,凝聚和平发展与改革开放时代精神,推进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建设,必将进一步夯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七一勋章”获得者

“七一勋章”获得者

  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能否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深刻指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极大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极大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了重要遵循。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三个倡导”,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精神旗帜昂然高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实现新的提升。

  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两个结合”重大论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孕育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培育和深入践行,正是“两个结合”的典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自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价值观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中国人独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让中国人具有很强的民族自信心,也培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明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考察曲阜孔府、了解《儒藏》编纂等,一次次深刻彰显传统中有我们的基因、文化中有民族的骨气。

  从中共中央政治局安排多次有关中国历史文化方面的集体学习,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推动延续中华文脉、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从《复兴文库》《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纂、出版,到全国各地设立6700余家非遗工坊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放眼神州大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践蔚为大观,滋养着新时代民族精神根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用不懈奋斗与非凡成就赢得了世人的尊重,真正拥有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底气。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迈上新征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要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心同德、团结奋斗,让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巍然耸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图为观众在升旗仪式结束后欢呼(2024年1月1日摄)陈钟昊摄/本刊

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图为观众在升旗仪式结束后欢呼(2024年1月1日摄)陈钟昊摄/本刊

  为益之大收功之远

  2023年10月1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云宣讲”刚一上线,便吸引了广大网友关注。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以《典册存根脉 传承谱新篇》为主题,从古籍的定义、分类、历史渊源谈起,系统讲述古籍文化,具体介绍了党和国家在古籍保护和传承利用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

  这是中宣部宣教局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系列宣讲的第133场活动。多年来,这一品牌活动以一场场富有感染力的解读,推动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深入人心。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重顶层设计、更富内在驱动,融入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浸润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尽显其“为益之大,收功之远”。

  顶层设计强化制度保障。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摆在重要位置,一以贯之加强顶层设计。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就核心价值观建设专门出台重要文件,对这一“铸魂工程”作出战略部署。

  2015年4月,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印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分解出30多项重点任务,将核心价值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融入人们生产生活,融入家庭家风家教”。

  法安天下与德润人心同行并举,持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6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实践中,落实到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和依法治理各个方面提供了制度依据。

  2021年9月,中宣部等有关部门印发《关于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协调机制的意见(试行)》,推动法规、规章、司法解释更好体现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公民的价值准则。

  把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用善法良策的刚性约束有力支撑核心价值观建设,公众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愈发强化。

  强基固本开展教育引导。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任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我们党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爱国情怀激荡在亿万人民心间。

  从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到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我们党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其中——

  潜移默化,加强社会引导。“我们的节日”品牌活动愈加响亮,一场场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活动,展现出新时代传统节日新气象;大街小巷中,一段段正能量公益广告与城市景观相得益彰;无论城市、乡村还是企业、单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实践中潜移默化走入百姓心田。

  有的放矢,开展学校引导。“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核心价值观培育走进思政课堂,从少年儿童抓起、从青年学生抓起,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为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夯基垒土。

  落小落细,加强家庭引导。组织开展“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创新开展寻找“最美家庭”等活动,教育引导家庭成员争做好家庭、涵养好家教、培育好家风,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生根。

  榜样引领放大凡人善举。“今天受到表彰的‘七一勋章’获得者,就是各条战线党员中的杰出代表。在他们身上,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

  2021年6月29日,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党中央首次颁授“七一勋章”。习近平总书记对“七一勋章”获得者的高度赞誉,传遍会场内外。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历史性时刻,国家以格外隆重的方式表达对功勋人物的礼敬,彰显一个民族礼贤敬德、德行天下的崇高风尚。

  先进模范,是在全社会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鲜活、最生动的教材。从举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到颁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再到持续发布“时代楷模”……党中央用一系列举措诠释出对这些引领者、示范者的尊崇,更彰显了全社会崇德向善、明德惟馨的美好风尚。

  在党中央引领下,各地区各部门注重典型示范、树立导向,弘扬先进模范高尚品格,充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

  2023年10月11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等多部门在湖南长沙联合举办2023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仪式向社会推出50名优秀少年的先进事迹。这些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中华文化、探索科学奥秘、践行生态理念、热心公益活动、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好少年,示范引领广大青少年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从“安徽好人”到“杭州最美”,从“沧州好人”到“好人沛县”,遍览神州大地,崇德向善的模范精神、榜样力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托举起内外兼修的品德高度,凝聚着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崇德向善的徐徐清风,轻抚着中华大地的每个角落。放眼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参天大树正在长成,中华民族的精神之光竞相闪耀。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学生在诵读《惟楚有材赋》,体验“沉浸式”思政课(2023年9月4日摄)杜子璇摄/本刊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学生在诵读《惟楚有材赋》,体验“沉浸式”思政课(2023年9月4日摄)杜子璇摄/本刊

  凝聚现代化建设奋进力量

  在各地各部门积极深化普及推广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

  一个个小小善举点亮文明底色,一份份文艺作品焕发时代光芒,一次次尊崇与追随凝聚奋进力量……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愈发彰显。

  ——这是更为繁荣的文化事业。随着电视剧《觉醒年代》的热播,安徽合肥市肥西县,长约1.1公里、通往繁华大道的延乔路成为“网红路”,前来致敬的人络绎不绝。

  “这盛世,如你们所愿,我们会是你们的双眼,替你们看遍。”在以革命烈士陈延年、陈乔年命名的路牌下,一束束鲜花、一张张留言卡,表达着大家的敬意。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方向,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理想和精神高度。近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心中有民、心中有国,充分认识肩上的责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艺作品创作生产各环节。

  从电视剧《觉醒年代》《山海情》到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长津湖》;从长篇小说《人世间》《主角》,到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话剧《谷文昌》、豫剧《焦裕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载体日益丰富。

  伴随着文化产品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倡导和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化产品得到褒奖并大力推广,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产品被坚决抵制和纠正,优秀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生产获得了更广阔的空间和舞台。有温度、有筋骨、有力量的优秀作品层出不穷,激发社会大众广泛情感共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中华传统文化最强大的基因中生长出来的。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进一步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从文博场馆里过大年、非遗大集上买年货到故宫IP火爆朋友圈、中国古风吹遍海内外,再到中国空间站奏响《茉莉花》……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脚步愈加坚实,深沉有力的文化自信、繁荣兴盛的文化创新、美美与共的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新时代中国鲜明的印记。

  日益繁荣的文化事业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得到有力提升。

  ——这是更为清正的社会风气。从抓“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铺张”到查“月饼盒里的不正之风”“楼堂馆所的豪华”;从推进基层减负,到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一系列务实举措剑指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使党风政风为之一振,社会风气为之一新。

  “我看中的是人,不是钱。很多人认为彩礼要得越多,越显示男方对女方的尊重。我不这么想。”回想起自己“零彩礼”出嫁的决定,家住河北河间市的石静这样说。

  近年来,河间市通过订立村规民约、邀请道德模范等当地有影响力人士为“零彩礼”“低彩礼”新人颁发结婚证等方式,倡导庄重简约的新式婚礼风尚。

  目前民政部已确认32个国家级婚俗改革实验区,各个实验区的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陋习得到有力遏制。

  这是近年来我国移风易俗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的缩影。从“酒席减负、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成为乡亲们的共识,到“光盘行动”遏制“舌尖上的浪费”,节俭新风吹上餐桌;从通过成立“道德积分银行”让做好事的人得实惠,到邀请村民为乡村发展建言献策,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逐步形成。

  从繁华都市到阡陌乡村,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正逐渐形成,汇聚成一股股扑面而来的文明清风。随着移风易俗工作取得扎实成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日益植根到每个人的心田,城乡环境面貌和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这是更为澎湃的精神力量。幼儿园里满是欢声笑语,砂糖橘种植基地里一派丰收场景……在广西乐业县百坭村,“七一勋章”获得者黄文秀生前的一桩桩心愿,已在全村乡亲们的共同奋斗下成为现实。

  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黄文秀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主动请缨到深度贫困村任第一书记,把生命奉献给脱贫攻坚事业。

  “村里每天都在变化,大家都特别拼,努力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去告慰文秀。”“接棒”的百坭村村干部表示,黄文秀的事迹是激励更是指引,凝聚起当代青年奋进力量。

  浩瀚星空中,闪亮的“南仁东星”指引着年轻一代天文工作者逐梦星辰的脚步;蔚蓝海域里,传承了“海上英雄艇”荣誉称号的东部战区海军某导弹快艇大队2319艇官兵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与“八一勋章”获得者麦贤得一同许下的“誓死保卫祖国”的誓言;崇山峻岭间,在“燃灯校长”张桂梅的感召下,她的学生周云丽放弃编制回母校任教接力梦想……

  每一分油然而生的正能量,都是不可或缺的中国力量。人们积极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争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华夏大地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光和热。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周玮 王子铭 高蕾

(责编:宋心蕊、赵欣悦)